『失戀博物館』館長張能
『85後』開廣州首家交換商店讓舊物傳遞『下一站幸福』
網上的二手物品交換平臺比比皆是,但如果是線下就有一家這樣的實體交換商店,可以近距離挑選,身在廣州的你會不會去?來自湖北的85後張能,6年前帶著對舊物的濃厚情懷,開了廣州市第一家實體交換商店,並為之取名『幸福』。隨著媒體的曝光,張能以及他的這家小店一度成為『網紅』,從八歲到八十歲,來尋求物品交換的人絡繹不絕;6年來,店裡進進出出的物品不下一萬件。

張能
而在這些物品裡面,有相當一部分是承載了許多傷感回憶的『前任禮物』,它們見證過若乾段美好戀情,卻因為感情破碎而最終被主人寄存於此,近兩年來這樣的物品越來越多,張能的商店也因此被戲稱為廣州的『失戀博物館』。近日,本報記者專訪了『館長』張能,聽他講述自己和這家小店的故事。
文/圖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蔡凌躍
在廣州天河南商圈的某居民小區裡,記者找到了這家並不算很起眼的交換商店:不到三十平方米的店裡堆滿了各色各樣的物品,其中絕大多數是年代久遠的舊物;櫃臺後面正在翻看賬本的正是店長張能,他衣著極為朴實,純色羽絨服搭配運動褲,身上沒有多餘的裝飾;留著八字胡,外加下巴上濃密的絡腮胡,張能給人的第一印象是很隨意,甚至有點『不修邊幅』。
多年來他為人熟知的昵稱是『倫子』,很少人知道他的真名。對於媒體到訪,張能已經可以如『老江湖』般應對自如,還不忘拿自己的外貌開涮,『雖說開著網紅的店,卻沒有長著一張網紅的臉。』

張能的交換商店
『穿越回古代去行俠仗義』
張能從小生活在湖北,2007年大學畢業後來到廣州,最早去了造船公司上班,學機械設計的他雖說專業對口,卻沒能在工作中找到樂趣,堅持了4年後就辭職了。在那四年裡面,他唯一的樂趣就是利用周末外出旅游,結識全國各地的朋友,『當時單身沒什麼牽掛,一人吃飽全家不餓,拿起背包就走,旅游多了心就收不回來了,基本上每個周末我都不在廣州。』
裸辭之後,心寬的張能乾脆先不工作,把過去幾年剩下的積蓄都拿來旅游,玩了三個月後他來到北京,剛好當時北京出現了第一家實體交換商店,裡面老古董、老電器、舊玩具、舊漫畫等應有盡有,以物換物,顧客和店家各取所需,這個新興事物極大地挑起了張能的興趣。
張能從小愛看武俠小說,有著濃厚的復古情懷,對於那家交換商店裡的舊物很是喜歡,他感覺這是一個把興趣和工作完美結合的契機,於是他立即決定把所有的積蓄投入到這裡面,由於之前的生活經歷,他認為廣州具備可操作性,便回到廣州選址。很快,廣州就有了第一家實體交換商店。
張能說自己的這種隨性灑脫是從小養成的,他做事不喜歡按套路來,感覺到位了就可以執行,『當時家裡人都覺得我瘋了,但我這個人就是復古懷舊,每天在店裡跟這些舊物相處,仿佛可以透過它們穿越回古代,去行俠仗義。』
『留下做老板娘,店都送給你』
開店之前,張能需要第一批商品,他先是把自己過往在旅途中收集到的一些小首飾、小古董放到店裡,又去廣州市內的各個小雜貨店裡『搜刮』了一批舊物,身邊的很多好友聽聞他的這一『壯舉』,也紛紛貢獻出家裡的閑置物,很快,陳列架上就滿滿當當、初具規模了。張能的這家『幸福交換商店』很快成為街頭巷尾熱議的話題。
張能坦言剛開始的一年裡基本是『賠本賺吆喝』,最初他在舊物的二次定價方面拿捏不准,顧客總要跟他討價還價,成交量容易打折扣。他隨後利用上午的時間走訪各大批發市場,了解小商品的價格、材料以及成色分辨等基本知識,加之旅游途中積累下來的對飾品和古玩的一些鑒賞知識,慢慢地張能也成了半個『專家』,對於商品的二次定價也得到了大部分顧客的認可。生意穩定一些後,張能為了活躍店裡氣氛,還開闢了進門的一面牆作為顧客留言牆,讓來這裡淘寶的用戶暢所欲言,而單身的他還半開玩笑地在店裡掛了這麼一塊牌子:本店不講價,如果你願意留下來做老板娘,店都可以送給你。
結果這句玩笑話竟成了現實,在店裡最初的一批客戶中,有一個姑娘引起了張能的注意,她興趣愛好跟自己很像,經常會來店裡幫襯,總會挑走張能喜歡的一些貨物,還熱心地給張能出計劃書,想方設法幫他推廣商店,張能對這個女生有了好感,一來二去就從朋友變成了戀人。
兩人於2015年完婚,如今他們的小孩也一歲多了,生活很美滿。俗話說,『女大三,抱金磚』,張能笑稱自己抱回兩塊金磚,談起自己太太時臉上都難掩甜蜜。
『失戀博物館館長』
不知從何時起,張能的這個幸福交換商店成了網友眼中的『失戀博物館』,自己也莫名其妙多了一個『館長』的頭銜,這讓張能有點哭笑不得。
他說,店裡曾寄存過許多『失戀物品』,也見過了太多承載著傷感記憶的物品到店裡來,水晶球、音樂盒、剪紙畫、毛公仔、小首飾等,『每一件都有故事,大部分人會主動跟我說物品的由來,但我不會去追問他們的傷心事,不會以此炒高物品價格,這也是尊重他們的隱私。』
讓他印象深刻的是,有一回一個女孩滿臉淚花地跑到店裡來,手裡抱著一大筐物品,『砰』地往地面一扔,『這些都不要了,給你們。』然後扭頭就走。張能來不及問對方要聯系方式,但又不能直接扔掉,就挑選了一部分能交換的留在店裡,剩下的拿到路邊去送給街坊。
像這樣的故事還有很多,後來每當有顧客把『自己的前任』帶到店裡,張能都會規勸一番,生怕有些顧客因為一時衝動而後悔莫及。『如果他們已經鐵了心想交換,我也會接納,我們的店名叫「幸福」,本意就是希望大家通過交換商品獲得幸福,如果一件承載過傷感回憶的物品,通過交換給別人帶去了快樂,這本身也是很有價值的事情。交換的是前一段回憶,也許就能轉換為下一站的幸福。』
『我不介意大家把我這裡當成「失戀博物館」,但我只關注物品本身的價值,是什麼就是什麼,就像我開店時說過的,來交換的物品都有一段回憶,無論悲喜好壞,你有緣把它帶走,那故事便有了新的續集。』
事實上,這些『前任物品』的受歡迎程度都很高,有些物品前腳剛擺上貨架,後腳就被人換走了,『真正喜歡舊物的人不會去在乎物品背後的故事是否傷感,甚至有些客人專門收集這類物品,這也是一種情結。』張能說。
『堅持到現在是上天眷顧』
『幸福交換商店』開張至今已近6年,雖然沒有怎麼賺錢,但基本能維持交租和運營,對此張能已經很滿足了,『一開始做這家店別人就不看好我,因為這並不是可以賺大錢的項目,我最初的定位也是做社區服務,商品價格太高也不會收,整體風險還是在可控范圍。』
在太太的協助下,張能近兩年也有了一些新動作,他找到了一個靠譜的合作伙伴,一起做餐飲生意,如今他不單單是『館長』,還是兩家小酒館和一家日本料理店的負責人,加上小孩出世,張能的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再也沒辦法像以前那樣整天待在交換商店裡面『指點江山』,而是要東奔西跑,既要確保手下的每家店都能正常運作,又要關心家裡孩子的吃喝拉撒,可謂擁有了『幸福的煩惱』。
對於交換商店的未來,張能並沒有太明確的想法,雖然結婚後的他變得比以前穩重,但骨子裡的那份隨性依然伴隨著他,『這是我的一個夢想,能夠在合適的時機找到這個地址開這家店,並堅持到現在這樣,已經是上天對我的眷顧了,暫時不會開分店,以後假如有了合適的契機再說。』
張能形容現在的自己是『比上不足比下有餘』,年輕時追逐名利的那種衝勁他已經不再享受,現在的他變得知足常樂,也不會為了補貨專門去搜刮舊物,最多是利用旅游的時候順便收集一些。他現在有心愛的妻子和孩子,也有靠譜的合作伙伴,雖然外出旅游的時間少了,心裡卻更加踏實,對於交換商店,他更多是為自己保留一份情懷,力所能及地為顧客當『二傳手』,把幸福傳遞給更多的人。
對話:
幸福不能交換,但可以傳遞
廣州日報:當時這家店為何起名『幸福』?
張能:當時其實沒有想太多,這個名字也是臨開業前纔想到的,很純粹地希望大家可以通過交換物品換得一定的幸福感。有些人看到店名可能會誤解為『交換幸福』,其實幸福不可以交換,但可以傳遞。
廣州日報:店裡的交換流程是怎樣的,除了以物易物以外,可以直接花錢或者補差價嗎?
張能:其實不是簡單的以物易物,顧客把物品拿來了,我們先根據物品成色定下一個價,顧客根據這個價再選擇店裡同等價位的物品帶走;如果沒有遇到合適的物品也可以先記賬,留著下次有合適的再來換走。直接購買和補差價都是可以的,事實上我們也鼓勵這樣,不然店裡就沒有現金流可以交店租了。
廣州日報:有沒有什麼物品是你們店裡不收的?
張能:體積過大的,像大型電器和毛絨玩具不收;涉及保質期的不收,如藥品食品等;過於破舊的不收;帶有logo的贈品不收。
廣州日報:對你而言,物品交換的主要意義是什麼?
張能:首先當然是可以減少對環境的污染,每家每戶都會有大量的閑置物品,如果使用時間很短就扔掉了,社會上會有大量不必要的垃圾,但其實物品本身還是完好的,與其扔掉不如交到有需要的人手裡,這符合循環利用的原則。
還有就是可以傳遞一份情懷,每一件物品都承載著特有的故事,通過交換到了新的主人手裡,對於交換的雙方來說都是一個新的開始,物品是標價的,但情懷是無價的。
- 『冷資源』助力『冰雪游』2021/01/04
- 呼蘭區: 加大學前教育投入 破解『入園難』2021/09/07
- 網友爆料oner組合岳岳騙p:希望大家追正經明星2021/09/02
- 奧運冠軍張雨霏:隔離期間能打游戲太爽啦!2021/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