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國內  >  國內時評  >  新聞
搜 索
演技類綜藝重喚對『演員』的思考
2018-01-22 15:07:25 來源:北京晨報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歷時三個月的浙江衛視《演員的誕生》於上周六落幕,這一融合著創新、話題以及負面爭議的節目不斷登上熱搜,在偏離『演技』初衷的同時也讓『演技』重回關注焦點;2018年伊始,湖南衛視一檔比拼演員專業功底的節目開播——《聲臨其境》,趙立新、唐國強、陳建斌、朱亞文、翟天臨、周一圍等老戲骨和中青年的實力派齊聚現身,展示了用聲音塑造角色的能力。兩檔節目疊加效應催生了『演技類』綜藝這個所謂的新模式,無論是對節目模式還是對影視行業的影響,這類節目都刷新了觀眾的眼睛和耳朵,網絡上有關『何為演員』的討論如火如荼。

  趙立新在《聲臨其境》中用英文配音神龍大俠驚艷全場

  在演藝圈唯『流量』『粉絲』『人氣』,愈加不唯『演技』『作品』的大環境下,《演員的誕生》和《聲臨其境》兩檔節目可以說敏銳捕捉到了『演技』這個點,進而打開不同的切口,重新喚起業界對演員專業功底的討論和重視。

  前者通過邀請正在上昇或已經成名,甚至是稍顯過氣的演員來到這個舞臺,讓他們重新演繹影視劇的經典片段,再由三位導師章子怡、宋丹丹、劉燁分別加以點評。最終,演技上受到好評的藍盈瑩、周一圍和翟天臨進入了總決賽,周一圍奪得了第一季的冠軍。後者的出現也是迎合了行業熱點,因為現在的流量小生、小花們演戲幾乎全是配音,季冠霖、邊江等配音演員幾乎承包了八成以上的大熱作品,不敢想象離開這些配音演員,主演們自己的聲音會讓角色失色多少。而《聲臨其境》則聚集了一眾實力派,讓觀眾感受一把何為『聲音會演戲』,沒有評委、沒有衝突,只有展示和分享。

  兩檔節目雖然口碑不一,但共同催生了『演技類』綜藝。《聲臨其境》總導演徐晴在接受采訪時曾表示,不排除這類節目會成為綜藝的下一個風口,而她做這檔節目的初衷也很簡單,就是讓演員對這個行業有敬畏心。節目播出三期以來,趙立新、朱亞文成為圈粉最多的演員,為什麼?因為專業功底過硬,趙立新配的兩段《魂斷藍橋》和《功夫熊貓》(英文版)驚艷全場,和劇中人物完全契合;朱亞文配的《亮劍》和《白鹿原》也是無限接近了李幼斌和張嘉譯的原聲,可塑性極強。

  『這兩檔節目都試圖從純娛樂性質賦予一定的行業意義,在表演和文化間建立一定的關聯度,對行業也有積極的意義。相對過去讓明星去做各種和本職工作毫無關系的游戲或任務,它們都是讓演員回歸到職業本身,展現出他們更自如的狀態。』樂正傳媒董事彭侃接受記者采訪時說。

  周一圍在《演員的誕生》中奉上精彩表演

  相比競技類、喜劇類以及慢綜藝類,彭侃認為,所謂的『演技類』綜藝從模式的角度上看還是有所創新的,『像《演員的誕生》這類表演類的節目,國外都沒有特別成功的先例,因為表演不像唱歌,不太能走到觀眾心裡,觀眾也不太能欣賞得了。《演員的誕生》通過挑戰演技和影視化改編,還是體現出創新性的。《聲臨其境》這個節目是有原創性,這個題材更難處理,臺詞離不開表演,有表演的話又會削弱聲音的元素。』此外,國內的綜藝節目勢必背負著收視的重壓,這也會讓節目變得沒有那麼純粹。不可否認的是,《演員的誕生》在後期就明顯沒有處理好兩者的關系。『由於收視率的壓力,節目勢必會尋找話題和爆點,可能會在嘉賓的言行上做一些引導,在環節的設置上也要尋找趣味點,但這又會背離節目的初衷。如果這些節目要卸下收視率的包袱,從題材本身去體現表演和聲音的專業,對整個行業應該更有借鑒意義。但這對國內的綜藝節目來說太難了,因為最終還是要看收視率的嘛。』至於『演技類』節目會不會成為下一個風口,彭侃倒是並不看好,『兩檔節目都體現出了一定的創新性,但不敢說就代表新風口。因為這倆節目都是一線衛視推出的,花了很多的錢,請了很大咖的陣容。據說《演員的誕生》投資2.5億元,這樣的盤子也不是哪個衛視就能操作的。』

責任編輯:孫嵐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頻道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