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國內  >  國內要聞
搜 索
【網絡媒體走轉改】十九大代表王敏:用創新和學習打造一線產業工人『硬核』
2018-01-19 16:57:49 來源:未來網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未來網惠州1月19日電 (記者梁希理)『只有持續學習,纔能在到已經到來的智能時代持續保持競爭力。』這句朴素的話是十九大代表、TCL集團總裁辦質量主任工程師王敏一直堅持的信念。

  質量助理工程師、質量工程師、質量主任工程師……靠著不斷創新、求知的熱情孜孜不倦,王敏已經成長為一名質量技術專業人纔。

  她帶領團隊開展、主導了多項技術課題,克服重重難關,研究成果使產品得以不斷完善、技術不斷昇級、生產效率得以提高、為企業帶來了巨大的經濟效益。

  十九大報告提出要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作為一線產業工人,王敏認為這句話給一線產業工人指明了方向、提出了新的要求,也發出了號召。

  十九大代表、TCL集團質量主任工程師王敏向記者團分享十九大精神感悟未來網記者梁希理攝

  在由中央網信辦主辦、廣東省委網信辦承辦的2018年『新時代、新夢想』網絡媒體新春走基層(廣東站)活動中,記者隨采訪團一起,走進TCL集團,近距離聆聽十九大代表、TCL集團質量主任工程師王敏分享自己的學習工作經歷和對十九大精神的感悟和想法。

  創新不止讓創新融入血液、揉入骨髓

  新時代新作為,在『中國制造』走向『中國智造』的過程中,技術創新不可或缺。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從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基礎上,再奮斗1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到那時,我國經濟實力、科技實力將大幅躍昇,躋身創新型國家前列。

  2011年7月至2012年6月,王敏帶領團隊開展技術改善課題《模具品質檢測能力提昇》,自制和改造一批測量儀器,研究和引進先進的測量設備,為模具及零配件的質量檢測提供了檢驗保障。該項目期間直接經濟收益為73萬元。

  2012年,王敏主導的《一種新型熱流道澆注系統的研制》QC項目,解決了模具澆口『批鋒』(毛刺)和漏膠的問題,提高了注塑產品的外觀品質,獲得國家知識產權中心實用新型發明專利授權。

  她主導的《新型模具止水栓的研制》項目,突破了傳統止水栓不能在蒸汽模具中應用的難題,新型止水栓成為一種標准件延用至今,改變了以往傳統的砸銅堵水的方式,避免了員工操作上的安全隱患,同時收到良好的經濟收益。

  用數據量化質量管理的每一個關鍵環節,王敏主導的《降低模具制造中的質量損失》管理項目,共節省質量損失138.7萬元,模具故障率下降了43.4%,降低了產品的成本,提高了生產效率。

  王敏在實踐中不斷探索,在探索中不斷總結,使理論創新和實踐創新都獲得良好互動。

  持續保持學習內驅力與智能時代共舞

  在王敏看來,只有持續學習,纔能在到已經到來的智能時代持續保持競爭力。

  多年來,為了在質量工作上更加深入,她通過自學考試、在職培訓、專題脫產培訓、面授教學等多種形式,拿到了大專學歷、本科學歷、質量診斷師、注冊質量工程師等,提昇了綜合能力和專業技術能力,還主動分享知識經驗,積極參與講課鍛煉,成為集團質量系統的專業講師,培養和輔導了一批兄弟企業的質量專業人纔。

  除了自學,她還利用自身在文學愛好上的所長,參加了集團的文學協會,通過多種形式傳播先進的質量文化。

  她還常通過各種形式向技術管理骨乾、一線員工宣貫質量管理理念和統計技術知識,提昇質量意識,在本崗位上先後培養了多名質量檢驗工程師和質量管理人員。王敏用『傳幫帶』的方式,提昇了他人的同時,也提昇了自己。

  王敏告訴未來網記者,『學習,也不一定是走進教室纔是學習。在工作當中,多搜集材料、多思考觀察,平時注意積累,這也是學習。』

  而對於人工智能時代對於產業工人的衝擊,王敏認為應該辯證看待。

  一方面,人工智能能解決效率和質量的問題,會替代掉一些機械性、重復性的崗位;另一方面,對一些艱苦的、有危險性的勞動力崗位,則是對工人形成了保護。讓人去做更有意義、更有價值的工作。

  這也對產業工人提出新要求,即如何在工作中保持學習,培養新技能,學習新方式,真正適應智能制造下的生產環境。 

責任編輯:孫宇
【專題】新時代新夢想——網絡媒體新春走基層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頻道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