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國內  >  地方新聞
搜 索
【網絡媒體走轉改】健康扶貧的安徽樣本:13天藥費5000元 自己只掏200塊
2018-01-18 19:13:00 來源:央視網  作者:孔華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央視網消息 『沒有全民健康,就沒有全面小康』,2016年4月24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安徽省金寨縣花石鄉大灣村視察時說:『因病致貧、因殘致貧問題時有發生,扶貧機制要進一步完善兜底措施,在醫保、新農合方面給予更多扶持。』

  2017年1月17日,記者走訪金寨縣貧困戶發現,隨著健康扶貧各項政策的實施,貧困戶看病、住院負擔大大降低,因病致貧、因殘致貧的貧困戶過上了安穩日子。

  位於老城區核心位置的金寨縣革命烈士陵園。(孔華/攝)

  地處大別山深處的金寨縣是中國革命的重要策源地、人民軍隊的重要發源地。同時也是國家級首批重點貧困縣。全縣現有貧困人口6.64萬人,貧困發生率為11.2%。

  距金寨縣縣城一個小時車程的項衝村是貧困縣中的貧困村,村民的經濟來源集中在種茶葉板栗和外出打工上,收入微薄。820戶居民中有80戶是貧困戶。申術發家就是其中之一。

  申術發給記者算脫貧賬。(孔華/攝)

  2012年,在工地開攪拌機的申術發突發腦血栓,落下了說話不利索的後遺癥。妻子身體也不好,孩子還在上大學,申家因為申術發這場重病陷入貧困,2014年被評為建檔立卡貧困戶。

  『家裡三四畝地流轉給種糧大戶了,每畝每年300元;我是退伍轉業的軍人,一年有五六千元優撫待遇;自己出8000塊,政府補貼16000塊,建了光伏電站,一年有三四千收入;村裡照顧我,讓我當保潔員,一個月收入500塊錢……』申術發給記者算起了脫貧賬。

  申家人最高興的是,2016年,在幾乎沒有花錢的情況下,他家從低矮的平房搬遷到鎮裡集中興建的二層樓房裡,日子過得比前幾年亮堂多了。

  申術發最安心的是,他看病吃藥住院不用花大錢了。

  『去年5月,我因為腦梗在鎮衛生院住院,住了十幾天花了2600多塊錢,結果我自己只出了176塊錢。』申術發笑得很憨厚,他根本沒想到健康扶貧政策對他這樣的貧困戶照顧力度這麼大。

  跟申術發家隔了七八裡地的江傳勝家也是因病致貧的典型。江傳勝患有心髒病,妻子身體也不太好,女兒正在上大學。

  江傳勝說,異地搬遷後,生活、看病各方面條件都比以前好多了。(孔華/攝)

  『去年9月,我在縣中醫院做了左腿包塊囊腫手術,住院13天,花了5000多塊錢,結果自己只掏了一兩百塊錢。』江傳勝告訴記者,他常年服用的丹參滴丸、速效救心丸、穩心顆粒也都能報銷,每次買藥只花幾塊錢。

  『前些天下大雪,雪都快到膝蓋深了,我要是沒從老房子搬出來,家裡肯定停電,人也困住出不來,現在各方面條件都好多了。』江傳勝邊忙活邊跟記者說。

  因病致貧的申術發和江傳勝之所以能享受優厚的報銷政策,源於安徽省針對貧困戶落實了『兩免兩降四提高』待遇,率先推出『351』兜底保障和『180』補充保障民生工程等健康扶貧政策。

  安徽省衛生計生委副巡視員王宇銘介紹,『兩免』即貧困人口參加基本醫保免個人繳費(120元/人),由財政全額代繳,免收住院預付金;『兩降』即降低基本醫保補償門檻,降低大病保險補償起付線;『四提高』即提高慢性病及重大疾病保障水平,提高基本醫保補償比例,提高大病保險保障水平,提高醫療救助水平。在此基礎上,貧困人口一個年度內在縣級、市級、省級醫療機構住院個人負擔不超過3000元、5000元、1萬元(簡稱351兜底保障)。同時,貧困人口慢性病患者1個年度內門診醫藥費用,經『三保障一兜底』綜合醫保補償後,剩餘合規費用由補充醫保再報銷80%(簡稱180工程)。

  健康扶貧政策落實實施後,直接給成千上萬貧困戶帶來了實惠:2017年,安徽省貧困人口住院平均實際補償比例高達92.5%,較普通參保患者提高近30個百分點,慢病門診實際報銷比例超過95%。

責任編輯:王傲
【專題】新時代新夢想——網絡媒體新春走基層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頻道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