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深夜探訪高鐵動車檢修安全,來自一顆螺絲也不能錯
時間:2018年1月11日23時30分許至1月12日1時40分
地點:太原動車組運用所
11日23時,室外溫度零下7℃。
太原動車組運用所(簡稱動車所)位於太原與晉中榆次區交界處的秋村附近,穿過一片樹林便到了。『我們這裡有些偏,不好找吧。』來接記者的是電務段太原動車車載設備車間副主任王勇寬,36歲,面容略帶風霜,像是長期從事戶外工作。
動車所裡有電務工區、通信工區、調度監控中心、機務室、客運室、保潔間等多個部門,中間面積最大的是檢修庫。經過一道安檢,進入檢修庫,記者的第一感覺是震撼,庫內有四層樓高,明亮的燈光下,4組動車組並排靜靜地臥在軌道上,不時有工作人員穿梭在軌道間的站臺或架子上,還有人鑽到車底。雖然是動車檢修庫,但為了方便動車進出,兩側都是洞開的,氣溫並不比戶外高多少。
這樣的動車檢修庫有兩個,長約500米,寬度不同,大的庫裡有4條軌道,小的庫裡有2條軌道。每天夜裡,中國鐵路太原局集團有限公司配屬的約40組動車組陸續回到動車所,都會按照制定好的計劃分批駛入檢修庫檢測、維修,確保第二天可以平安運行。
11日23時30分聽調度指揮安排,隨時出發
動車所的檢修庫很大,除了佔比最大的車輛存放間外,還有很多不同部門的辦公室。電務工區門口停著兩輛自行車,王勇寬說,這是檢修人員前往檢修時騎的,『我們電務車載設備主要集中在動車組兩邊,時間緊張時,檢修人員檢修完一邊頭車,可以騎車到另一邊。』即使有代步工具,每天這些檢修人員的微信步數也在一萬步以上。
23時30分,記者來到電務工區,裡面沒有一個人,牆上掛著的監測系統和一排電腦屏幕亮著燈。王勇寬說,這時沒有人在辦公室,是因為夜班檢修人員全部去給動車進行檢修了。
太原電務段太原動車車載設備車間共有38人。除了高級修工區外,有31人會排到夜班。其中工作人員是3班倒,包括5名檢修人員和2名數據分析,一班整24小時,從前一天8時30分到第二天8時30分,上一天休息兩天。另外還有一名值班乾部帶班,通常周一至周五白天正常上班,在此基礎上每隔4天代一個整班。檢修人員都在電務工區,只有數據分析人員在分析工區工作。『我們這裡工作累,夜班多,不少人長得著急。』王勇寬開玩笑說。平時,他作為帶班乾部,需要進行協調,隨時應對工作人員反映的問題,有時還要隨行檢修。
23時50分,有一名檢修人員回到電務工區,剛坐下沒幾分鍾,對講機裡便傳來聲音,通知給D13號軌道的動車組進行有電檢修。
11日23時50分為動車組的『大腦』進行維護
這名檢修人員名叫王耀,今年30歲,來動車所工作4年。他挎著個工具包,裡面放的都是檢修好『幫手』:十字形鑰匙、攝影手電、U盤、校時器、改錐、鉗子、對講機等。
王耀先到調度監控中心確認進行作業後,來到D13軌道旁,停著的動車旁掛著顯眼的紅色提示燈『有電』。『我現在要做的是有電檢修。』登上二層檢修平臺進入動車車廂,原本有些靦腆的王耀好像一下到了自己的主場,動作和話語都利落起來。打開攝影手電,首先照向車廂間的動車型號車號,『要記錄每一輛列車的車號,這些錄像最後都要存起來,一旦有問題需要隨時調出來查看。』王耀邊說邊走到動車車頭司機駕駛室,開始在ATP系統的DMI顯示器上對制動輸出、信號接收、模式轉化等各項功能進行檢測。
ATP,全稱列車超速防護系統,是確保動車組安全運行的核心設備,控制列車運行速度和停車等一系列指令的發出,是動車組的中樞神經,可謂高鐵動車組的『大腦』。
檢測完駕駛室DMI顯示器,王耀來到一、二號車廂間的ATP機櫃,裡面有ATP主機,在ATP主機上分布著各種綠豆大的小燈。王耀用攝影手電打著燈,仔細查看。『這樣一個主機有100多個小燈,不同的燈亮起代表不同的設備狀態,我們會記下正常情況下各個燈的顯示情況,如果有燈沒亮,或者有燈亮的異樣,我們會立刻察覺並記錄下來,下載數據、檢查問題。』王耀說。
之後,記者跟隨王耀下車走到另一邊車頭,重復之前的檢查。整套有電檢測下來近半小時。
王耀說,夜班通常進行的是一級檢修,即常規檢修。有時,還會進行系統昇級。目前,太原局所屬的動車組有3種動車車型,但是卻包含有4種ATP設備,每種車型的ATP數據都不同,共包括20多種軟件,所有工作人員都需要熟悉。而每年,每種車型會進行一至兩次昇級。昇級期間,夜班檢修人員需要在檢修基礎上,輪流對系統昇級,有時一輛動車昇級就需要四五個小時。
12日0時40分檢修車底,一顆螺絲也不能出錯
『有車入庫,靠邊,注意安全。』王勇寬提醒說。
檢修庫兩側都是洞開的大門,隨時有動車組出入。每天各地開回太原的動車組都會陸續回到這個檢修庫。記者看到一條軌道被繩索隔離,隨後北側大門外,一列動車組緩緩駛入、停穩。幾分鍾後,動車組旁亮起綠色LED提示燈『無電』,確認可以開始工作後,王耀趕緊過來檢修。
據了解,通常動車組開到動車所檢修庫時,先進行無電檢修,然後進行有電檢修。在無電或有電狀態下,電務、機務、通信、保潔等各車間合作檢測。
這回,王耀舉著手電檢查車底部,不僅要探照查看,還要用手摸一摸、擰一擰,『我們電務段在車底部的設備也是集中在兩邊車頭下邊,有ATP相關的傳感器等設備。』王耀說,無電檢修主要查看設備安裝和連接情況,比如螺絲是否有松動、線路連接是否通順等,最近天氣寒冷,還要查看設備是否有結冰現象,如果有的話需要除冰。『冬天很害怕設備結冰,如果設備上有結冰檢查時沒有發現,白天運行時,由於車速很快,結冰可能斷裂,小冰塊可能砸向車底設備,在高速運行中小冰塊也會產生很強的破壞力。螺絲也是這個道理,一是會造成設備松動,另外就是產生破壞危險。』王耀說。檢查完一列動車組車底的電務方面設備,用了半個多小時。
1時10分許,王耀到太原動車所調度監控中心對檢查情況進行報備,確認完成檢修工作。
12日1時20分檢查記錄,確保安全
檢修完成後,王耀回到電務工區,把剛剛完成的檢修錄像內容上傳到電腦的一個文件夾裡。記者看到,文件夾裡已經有十多個錄像視頻了。
1時20分許,當晚帶班班長回來,把檢測錄像上傳後,開始查看之前檢修人員拍攝的視頻。『他是班長,需要檢查一下,主要的ATP主機情況再查看一下,再次確認安全。』王勇寬說,別看夜班車間盡是糙漢子,工作起來都特別細致。
夜晚,是動車檢修的高峰時段,從傍晚6點多,有動車返回太原南站開始,至第二天凌晨5點多,最後一輛動車駛出動車所檢修庫,這期間的近12個小時,車載設備車間的檢修員們神經幾乎緊繃,有時遇到電務車載設備出現故障,維修得用一兩個小時。『就要進入春運了,到時候客流多,會增加客運車,我們晚上的檢修工作壓力也會加大。』王勇寬說,不管多辛苦,他們都希望每輛車能安全駛出。
11日1時40分,記者離開時,戶外氣溫零下13℃。倉庫裡明亮如白天,動車充電的嗡嗡聲、喇叭裡的通知聲交織著,工作人員有條不紊地忙碌,沒有人注意到時間和氣溫。
每天清晨6時48分,太原南站發出第一列動車組,載著乘客安全地駛向遠方。
本報記者馮戎實習生石羽
○記者手記
動車讓我們的出行更便捷。但你知道嗎,每一列動車組安全運行的背後都有這麼一群人日夜守候。太原電務段太原動車車載設備車間的檢修人員就是其中的一部分。每天從傍晚到深夜,他們幾乎整晚不能休息。三班倒的制度,意味著他們即使在節假日也經常需要上班。正是有了他們的晝夜守護,動車纔能載著成千上萬的乘客到全國各地。
- 『冷資源』助力『冰雪游』2021/01/04
- 呼蘭區: 加大學前教育投入 破解『入園難』2021/09/07
- 網友爆料oner組合岳岳騙p:希望大家追正經明星2021/09/02
- 奧運冠軍張雨霏:隔離期間能打游戲太爽啦!2021/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