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國內  >  國內萬象
搜 索
直播答題是新風口還是黑洞? 亂象叢生專家呼吁監管
2018-01-17 09:46:52 來源:重慶晨報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一用戶借助人工智能工具輔助直播答題。中新網吳濤 攝

  直播答題火了是『新風口』還是『黑洞』?

  開創全新的企業品牌的營銷方式可持續性以及盈利模式尚存疑問亂象叢生專家呼吁相關部門監管

  2018年伊始,第一個風口就被瘋狂燒錢的各家直播平臺推了起來。1月11日,在花椒平臺上,由京東作為贊助商冠名的《百萬贏家》專場中,一位來自廣州大學的大四女生力克近百萬名網友,成功贏得103萬獎金,創造了直播答題史單人單場最高獎金紀錄。

  公開資料顯示,直播答題的操作模式類似美國的HQ Trivia,該款產品的ios版於2017年8月正式上線,2017年12月,HQ Trivia將獎金提昇到10000美元,同時在線人數一度達到40萬左右。

  高額的獎金誘惑、幾乎為零的參與門檻以及邀請好友獲得復活的社交裂變模式讓直播答題軟件火遍大江南北,引發全民答題熱潮,成為2018年國內互聯網界爆款。

  在各大平臺紛紛布局直播答題的背後,其爆紅的原因以及盈利模式又是什麼?直播答題究竟是真的『新風口』,還是會曇花一現不了了之?鑒於此,記者就直播答題引爆全民答題狂歡是『新風口』還是『黑洞』等問題,對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相關專家進行了采訪。

  專家分析表示,2016年國內直播行業進入全盛時期,並在2017年趨於平緩。當直播行業面臨用戶流失的尷尬時,『社交』無疑是各大直播平臺都想抓住的救命稻草,而直播答題通過邀請傳播,成功調用了『熟人關系』網絡,甚至可以借此打破陌生人社交困境,讓更多人找到契合點。

  專家點評

  熱潮究因:

  平臺助推現金紅包吸人

  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主任曹磊表示,直播答題的產品邏輯就是由真人主持人出題,用戶在線在規定時間內答題,答對所有題目的用戶可瓜分獎池獎金,獎金可全額提現。此外,曹磊指出,形成這波直播答題互聯網熱潮的原因有以下幾點:

  首先是網絡的傳播效應。直播答題目前受到的監管方面影響較小,一種新興的模式出現,通過互聯網病毒式的傳播方式短時間內能涉及龐大的互聯網用戶,讓直播答題迅速走紅。

  其次是商家平臺的宣傳。商家通過多渠道的宣傳,打開自有產品的知名度,逐步吸引用戶參與進來。

  再次是平臺抓住了人性的弱點,通過大量的現金紅包吸引大量的用戶參與,從而形成了這股熱潮。

  最後,有大量在線直播基礎。直播答題可以視為在線直播的衍生版本,在擁有之前用戶基礎的條件下迅速走紅也是可以預見的。

  吸金模式:

  新一代互聯網廣告模式

  曹磊表示,平臺品牌營銷的模式經過昇級,變得越來越高效。

  曹磊認為直播答題開創了一種全新的企業品牌的營銷方式,是新一代互聯網廣告模式。之前還沒有任何一種廣告的營銷方式能夠讓用戶在半個小時左右的時間裡保持高度的集中專注在某個品牌上,並且這種效果很受商家的歡迎。而從平臺的角度來講,線上直播平臺獲得客流的成本越來越高,那麼勢必要尋找更低信息更高性價比的發展新客的引流的渠道。在線直播問答無疑是當下最佳的一種手段。

  轉化率低:

  盈利模式存疑或難持續

  曹磊指出,這種低廉的獲客方式誠然值得推薦,但其有效轉化流量是直播答題的成敗關鍵。

  高額獎金是互聯網前期打開市場的慣有模式,但不是長久之計。引流後,用戶除了答題,還需在產品上有停留時間。此外,用戶會通過綁定銀行卡等方式進行提現,平臺可以逐漸培養用戶付費習慣與動機,探索出可行的變現模式,實實在在做到流量的有效轉化。

  此外,曹磊表示,隨著互聯網大佬紛紛真金白銀的持續性投入到直播平臺,其背後的可持續性以及盈利模式尚存疑問。通過燒錢模式來經營,一旦停止,如果競爭對手還在投入,當下的用戶很快就會流向競爭對手。

  除了廣告植入方式之外,平臺目前尚未有明確的盈利模式。實現可持續發展和差異化的模式轉變將成為直播答題未來發展中值得認真探索的方向。

  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生活服務電商助理分析師陳禮騰則表示,直播答題的優點就是能以極低的成本來獲取用戶,但所面臨的一個問題就是產品同質化,用戶粘性不高,只能依靠高額的獎金以及名人效應來獲取流量,這並不是一個可持續的發展路徑。如此看來,依靠燒錢的直播答題或許只是曇花一現的小熱潮,不會長久持續下去。

  未來之路:

  問題不少需相關部門監管

  曹磊表示,互聯網最大的特點就是無規則、無邊界,這也造就了互聯網的野蠻生長。行業野蠻的生長讓獎金從單場10萬元飆昇到500萬元,直播答題刷新著用戶對於獎金的預期,當然也在加速政策監管的來臨。

  在直播答題的迅速躥紅過程中,就出現了許許多多的問題,例如獎金設置,中間是否有造假,用戶在線量是否屬實,使用輔助軟件甚至外掛等,這些不僅需要平臺的規范管理,更需要相關部門的監管,及時出臺相關的制度和規定以更好地規范互聯網平臺的運作。

  本報記者楊野

  亂象叢生

  亂象1將香港、臺灣作為國家

  花椒直播平臺在推出的『百萬贏家』游戲1月13日12點場的第6題將香港和臺灣作為國家列入了答案選項。

  當日14時52分,『百萬贏家』和花椒直播官方微博貼出回應稱『問題出在出題者不慎,並表示將加強後續出題的審核環節和流程,嚴格杜絕這種情況再次發生』。就該問題,1月14日,北京市網信辦依法約談花椒直播相關負責人,責令全面整改。

  亂象2游戲外掛『滿天飛』

  在獎金刺激和網友參與熱情猛增的同時,題庫、復活卡、語音搜索、腳本外掛等『答題輔助』成了網絡上被公開售賣的『玩家必備品』。

  其中,復活幣可在答題中『起死回生』。據了解,按照答題平臺的不同,價錢在0.5元至2元/個不等。某電商一家店鋪成交量最多的一款『復活幣』,月銷量已超過100萬。

  此外,還有一些店家兜售『答題輔助』,記者花0.88元購買了一個題庫發現,該題庫約含4100道題,大多是之前各平臺已經出過的題。

  律師表示,這些以作弊為目的的插件、外掛、輔助APP,未經答題軟件所有權人的許可或授權,謀取利益的行為系違法行為。

  亂象3在線和答題人數有『逆差』

  有網友在微博貼出的截屏顯示,1月10日,其在某直播答題平臺答題時出現『翻車』,在其答到第5題時,在線人數只有3萬多,但問題有12萬人答對,隨後主持人宣布答題暫停,10分鍾後重新開始答題。主持人回來後,基本『無人在線』了,主持人直接宣布答題結束。

  記者檢索發現,有多人發布微博,公開質疑答題平臺在線人數和答題人數有『逆差』,而這將直接影響真正答題通關的網友利益,如數據造假,則存在被『隱形』網友攤薄獎金的『潛規則』。

  對此,律師表示,如果平臺通過『注水』獲獎人數來稀釋獎金屬實,則涉嫌欺詐,根據《民法通則》規定,此類行為無效,網友可以要求平臺方面賠償損失。

  據《法制晚報》

  直播答題回顧

  1月3日,王思聰在微博上發布一條『我撒幣,我樂意』、『每天我都發獎金,今晚9點就發10萬』等刺激性話語,以推廣自己投資的《衝頂大會》APP。

  1月9日下午,映客創始人奉佑生宣布旗下芝士超人拿到趣店集團『大白汽車』1億的廣告訂單。此外,花椒百萬贏家也拿到美團點評的廣告訂單,開啟百萬專場,其中植入四道美團問題。

  1月6日晚,《百萬英雄》、《芝士超人》、《百萬贏家》同時投放了100萬、101萬、102萬的百萬級別單場獎金。20分鍾內,三家一共燒掉了303萬。

  1月7日、8日,《芝士超人》再次在晚上砸下202萬元,其在20:30與21:30均單場投放101萬元;而《百萬英雄》不甘落後,狂擲300萬元打造出21點單場200萬元獎金,以及22點單場100萬元獎金;《百萬贏家》則從20:20連開4場,場場100萬元。據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粗略統計,直播問答投放金額達億元級別。

責任編輯:孫嵐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頻道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