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農民,我會種田
從『要吃飽』到『吃得好』
土地是農民的命根子。手裡有地,心中不慌。過去,種地是為了填飽肚子,如今,種地是為了解決更高的生活追求。
2014年,為了尋求新的發展機遇和創新之路,種糧大戶程夕兵開始進行新的探索。
踩著這片土地,程夕兵把一輩子的汗水都傾注在田家地頭。『剛開始家人對於流轉土地是不同意的。』程夕兵說,但形勢逼迫我們農民把土地集中起來向種糧大戶轉變,搞高效農業,這樣符合生產力發展規律。
程夕兵憑借自己多年的種田經驗,反復走進農戶家中聯系交換土地,把分散的土地集中起來,自己花錢進行平整,近三年光土地平整就花掉十幾萬元。
流轉土地後,他通過自籌、優惠貸款購買耕種、收割設備,現在除了水稻插秧環節,他流轉的土地全部實現耕種收機械化。
日常田間管理中,他起早貪黑,經常天不亮就到田裡勞作,然後再到村裡上班,下班後又跑到田裡看莊稼長勢,看看缺不缺水、生沒生蟲、要不要施肥。
頂著壓力搞土地流轉是痛苦的,也是快樂的。程夕兵在春秋的交替中,慢慢地經營和付出,在與土地的接觸中,用一滴汗水一?土獲得土地的回饋和慰藉。
現在,程夕兵共流轉代種土地近600畝,整成4300畝高標准農田。這片高標准農田的集中流轉,一方面家裡可以有穩定租金,另一方面也提高了土地使用效率,提昇了土地價值,原先的地八分一塊,五分一塊,很零碎,現在集中整治後,田是田,路是路,機耕、灌溉更方便,收入也明顯提高了。
程夕兵說,從土地來,到土地去。土地不僅給了小崗村農民溫飽,更給小崗村農民帶來了驕傲。下一步,他要打造一個農業產業鏈,申報家庭農場,建設烘乾房和米廠,從糧食種植、烘乾、加工,再到消費者的餐桌,實現一條龍的服務,用標准化生產的糧食打造小崗糧食品牌,讓消費者吃上綠色放心糧食產品,帶動更多的村民致富奔小康。
程夕兵的一句『我是農民,我會種田』的背後,是小崗村新農人傳承敢闖敢乾、敢為人先的『大包乾』精神,再創新再創業的故事。
- 『冷資源』助力『冰雪游』2021/01/04
- 呼蘭區: 加大學前教育投入 破解『入園難』2021/09/07
- 網友爆料oner組合岳岳騙p:希望大家追正經明星2021/09/02
- 奧運冠軍張雨霏:隔離期間能打游戲太爽啦!2021/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