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國內  >  財經要聞  >  生活消費
搜 索
部分安卓APP存漏洞 用戶賬戶信息可被復制並消費
2018-01-16 10:09:39 來源:光明日報  作者:李政葳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資料圖:鄭州市公安局文化路分局查獲的電腦、手機、存折、銀行卡等涉案物品堆滿桌。中新社記者 王中舉 攝

  國內安全機構近日披露,部分安卓APP存在安全漏洞,用戶賬戶信息可被復制並消費——

  『應用克隆』威脅帶給移動安全哪些警示

  點擊手機短信裡一條鏈接,打開後看似是正常的搶紅包頁面,但無論你是否點擊紅包,支付寶應用都已被『克隆』到了另一部手機上,攻擊者可以隨意點開你的支付寶消費……國內安全機構近日披露,檢測發現國內安卓應用市場約有十分之一的APP存在漏洞,支付寶、攜程、餓了麼等多個主流APP均在列,並且這種漏洞易被『應用克隆』攻擊。

  雖然支付寶等應用漏洞已基本修復,但『克隆應用』威脅模型的曝出令人們震驚不已。業界人士分析,該攻擊模型基於移動應用的基本設計特點,幾乎所有應用均適用該模型。在這種攻擊模型視角下,很多以前認為威脅不大、廠商不重視的安全問題,都可以輕松『克隆』用戶賬戶,竊取隱私信息、盜取資金。用戶如何應對手機應用被『克隆』?『應用克隆』威脅的背後,又折射出哪些移動互聯的新風險?日前,記者對此進行了探訪。

  1.『應用克隆』的神秘面紗

  國內安卓應用市場研究人員監測了約200個應用,發現其中27個存在漏洞,18個可被遠程攻擊。國家互聯網應急中心網絡安全處副處長李佳表示,國家信息安全漏洞共享平臺在2017年12月7日接到騰訊應用檢測報告,並迅速安排技術人員驗證、為漏洞分配編號,在2017年12月10日向27家具體應用發送點對點的漏洞安全通報和漏洞修復方案。『發出通報後不久,我們收到了支付寶、百度外賣、國美等大部分APP廠商的主動反饋,並表示已在進行漏洞修復進程。』

  『應用克隆』的可怕之處在於:與以往的攻擊不同,它實際上並不依靠傳統木馬病毒,也不需要用戶下載『李鬼』應用,而是可以利用漏洞直接『克隆』。『就像過去想進入他人的酒店房間,需要把鎖弄壞,但現在的方式是復制了一張你的酒店房卡,不但能隨時進出,還能以你的名義在酒店消費。』騰訊安全玄武實驗室負責人於暘說。

  不過,『好消息』同樣存在:一方面,被曝出的『應用克隆』漏洞只對安卓系統有效,苹果手機目前不受影響;另一方面,目前尚未出現已知案例利用這種途徑對用戶發起攻擊。

  用戶如何防范這種攻擊?『攻擊短信用戶幾乎無從分辨,普通用戶防范的問題還比較頭疼。』於暘坦言。不過,攻擊者發送短信或二維碼情況較多,用戶要少點擊別人發來的鏈接,對不太確信的二維碼也不要出於好奇掃描,最重要的一點是要關注官方昇級,包括操作系統與移動應用的官方昇級。

  2.新風險讓移動安全問題更復雜

  如今,操作系統在攻防對抗中增加了大量防御功能,傳統漏洞攻擊實施難度不斷增加。這是否意味著移動操作系統漏洞威脅的減輕?『這只是錯覺!』在於暘看來,移動應用有許多不同於傳統軟件的特點。比如,PC時代系統安全十分重要,而『端雲一體』的移動時代還涉及用戶賬號體系和數據的安全,要保護好這些僅靠系統安全還遠遠不夠。

  『由於移動互聯的自身特點,會引入更多安全的新變量和「耦合點」,這些很有可能結合出新風險。』於暘說,某個單純的節點可能都沒問題,但這些點相互耦合形成復雜的網狀,使得移動安全更加復雜多面。

  『市場上各類應用眾多,但安全標准不統一,移動應用缺乏規范的安全標識,用戶也無法清晰獲知應用是否安全。』在日前舉辦的第二十屆亞洲反病毒大會上,國家計算機病毒應急處理中心常務副主任陳建民介紹,各類流氓軟件中竊取個人隱私情況達95%以上,手機應用木馬病毒、盜版應用等問題也十分普遍。

  另外,不少移動應用的隱私政策普遍存在問題,也帶來不少安全隱患。《南方都市報》日前發布的《2017個人信息保護年度報告》顯示,在近三年工信部公布的466款不良移動應用中,有些被責令下架後經過包裝可能再次上線;另外,研究人員對1500多個APP與網站的隱私政策測評發現,普遍存在平臺透明度低的情況,隱私政策存在用戶權利條款缺失、文本雷同、更新緩慢、暗藏格式條款等弊病。

  3.建立『移動安全新思維』

  『安全領域問題都不能指望一招徹底解決,因為它涉及了多個因素,必須采取一系列的縱深防御措施纔能出現好的結果。』於暘說。

  騰訊安全玄武實驗室在『應用克隆』威脅研究中發現,其涉及的部分技術曾有研究人員提及過,但在業界並未引起足夠重視。『大部分移動應用在設計上都沒有考慮這種攻擊方式。』於暘表示,移動互聯網時代安全廠商必須意識到各種新技術、新設計會帶來更多新問題,必須建立『移動安全新思維』,纔能避免在安全方面積重難返。

  面對移動應用領域出現的各類安全威脅,於暘表示,絕對不能說依靠某一環節和單純讓用戶提高防范意識就能解決問題,也不能依賴某一兩家廠商扭轉態勢,只有手機生產商、應用開發商以及包括安全行業整個鏈條上的每個環節攜手共同努力,纔能為移動互聯網行業發展創造健康的環境。

  目前,相關部門也在不斷推進安全風險的共聯、共治。李佳表示,在這次事件中發揮作用的國家信息安全共享平臺已聯合了國內的重大信息系統單位,如基礎電信運營商、安全廠商以及相關互聯網企業等60家單位,共享各自發現的漏洞並及時通報消息。截至目前,共收錄軟硬件產品漏洞10萬起,具體事件型漏洞30萬起,黨政機關和重要信息系統漏洞6.9萬起。

 

責任編輯:孫嵐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頻道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