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的山東省淄博市原山林場,寒氣逼人。天剛放亮,記者跟隨全副武裝的原山林場專業防火隊副隊長賈玄璞,上山開展防火隔離帶作業。山路顛簸,1個多小時纔到石炭塢營林區。賈玄璞拿起20多斤重的風力滅火機,帶領隊員們燒打出一條寬闊、黝黑的隔離帶,『每年冬季,我們都會燒出60多公裡的防火帶,這等於給4萬多畝林區加上了一道「防火牆」』。
『這片青山來之不易,林場人把它們視為自己的孩子。』原山林場黨委書記孫建博說,原山山脈屬於石漠化荒坡,土質稀薄,石灰質岩層漏水性強。1957年,原山林場初建時,山石裸露、植被稀疏,森林覆蓋率不足2%。為讓荒山披上綠裝,林場人在石坡上鑿坑種樹。為防止水土流失,提高樹苗成活率,這裡的樹坑大多呈品字形排列,從遠處看去,山坡上的樹坑像魚鱗一樣,原山人管這叫『魚鱗坑』造林。遇到天旱,上百號林場職工在林坡上排成『之』字形,馬拉人扛,從懸崖上取水滴灌。『下雨天別人往家跑,我們卻往山上趕。』林場退休職工段新安回憶說,那時造林有『三不栽』:不下雨不栽、不下透地不栽、不連陰天不栽。
為確保林區『長治久安』,原山林場建設了山東省內最高水准的防火監控系統,建成了山東省第一支摩托化、現代化專業防火隊伍,率先在全國實現了原山山脈大區域防火體系。60年來,正是憑著那股愚公之志,原山人艱苦創業,造一片、護一片、活一片、綠一片,硬是在窮山惡水間把森林覆蓋率從2%提昇到94.4%,成為魯中地區不可或缺的生態屏障。如今,原山森林植被的水源涵養能力比60年前提高了40倍,淄博的母親河孝婦河實現常年奔流。
然而,原山人雖育下千頃林,卻要面對苦澀的現實。進入上世紀80年代,原山林場作為首批『事改企』試點單位,昔日的種樹人被迫走出林場,在市場中求生存、求發展。但由於經營不善、觀念滯後等諸多原因,至1996年底,累計負債4009萬元,職工13個月發不出工資。
給禿嶺披上了綠裝,自己咋就摘不掉窮帽子、拔不掉窮根?如何纔能讓綠水青山真正變成金山銀山?1996年12月,孫建博臨危受命。『天上不會掉餡餅,不奮斗、不改革,綠水青山就永遠不會變成金山銀山。改革的路子千萬條,「生態」二字不動搖!』孫建博掰著手指頭給職工算細賬:一棵樹砍掉運下山,每棵只能賣幾元錢;如果把樹苗移植到城市綠化中,每棵要賣幾百元甚至幾千元;而如果把『死樹變活樹』,發展生態旅游產業,這一片幾代人栽種的林子就能可持續地變成大把的『票子』,讓森林成為『綠色銀行』。
依托原山獨特的自然環境優勢,原山林場組建了集生態林業、生態旅游、餐飲服務、旅游和文化產業5大板塊於一體的集團企業。緊扣『森林生態』這個主題,原山林場又相繼建成了山東省第一家鳥語林、第一家民俗風情園、第一家山體滑草場,成為國家4A級旅游景區、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全國森林文化教育基地等,每年接待游客近百萬人次,旅游綜合收入近4000萬元。為實現以林養林,他們又成立園林綠化公司,在多個城市承擔城市公園、濕地公園和道路綠化的項目,年收入過億元。與此同時,原山林場還先後接管代管了淄博市園藝場、淄博市實驗苗圃、淄博林業培訓中心等多家經營困難的事業單位,累計妥善安置1000多名員工,為社會間接提供就業崗位3000多個。
一系列改革措施,為原山林場的發展增添了強勁動力和蓬勃活力,職工年均收入水漲船高,由1996年底的5130元提高到2017年的6.4萬元,原山林場在全國率先走出了一條保護和培育森林資源、實施林業產業化發展的新路,實現了從荒山禿嶺到綠水青山再到金山銀山的美麗嬗變,成為全國林業系統的一面旗幟和國有林場改革發展的典范,呈現出山綠、場活、業興、人富、林強的良好發展勢頭。
孫建博告訴記者,如今,原山又站在新的起點上,新時代需要新氣象新作為,『原山要想實現新作為,就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需要秉持艱苦奮斗、艱苦創業精神。原山改革永遠在路上,艱苦創業沒有休止符。我們提出了「二次創業」的口號,繼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規劃到2020年基本實現現代化林場的奮斗目標,做大、做強生態綠化產業、林下經濟產業,發展互聯網產業,力爭實現綠化產業產值再翻番』。(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王金虎)
- 『冷資源』助力『冰雪游』2021/01/04
- 呼蘭區: 加大學前教育投入 破解『入園難』2021/09/07
- 網友爆料oner組合岳岳騙p:希望大家追正經明星2021/09/02
- 奧運冠軍張雨霏:隔離期間能打游戲太爽啦!2021/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