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國內  >  國內要聞
搜 索
【黨的十九大精神進軍營】軍營的『網紅』鐵甲的歌——走進東部戰區陸軍第73集團軍某旅的軍營學堂
2018-01-13 20:00:06 來源:中國日報網  作者:楊應森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陸海空演習場景。攝影:何生

  中國日報1月13日電 作為網絡時代的網絡媒體人,記者和參加『黨的十九大精神進軍營』網絡主題活動采訪團其它媒體的同伴一樣,最關注、最有興趣的,自然是軍營裡的網絡活動。

  走進東部戰區陸軍第73集團軍某合成旅,我們立刻就『觸網』了。

  『首長、戰友們,大家好,你們喜愛的「丫丫有約」又來啦,今天的主題很帶感,有看點!』1月10日,該旅軍營『金牌』欄目『丫丫有約』的主持人、下士彭鳳瑤給官兵和采訪團的記者們展示了一堂生動有趣的『黨的十九大精神』宣講課。

  『丫丫』走基層宣講十九大精神場景。攝影:李寶

  『學習十九大、新年新作為』、『2018的小目標』、『十九大的關鍵詞』……女兵彭鳳瑤的『講解+訪談+游戲』,讓鐵甲戰士們時而一陣沈思、時而一陣歡笑。

  該旅副政委易仲龍對記者說,『在人人握著「麥克風」的網絡時代,80、90後的官兵不滿足於只當「聽眾」、「觀眾」,我們旅就主動在軍營裡搭建起大眾化的網絡學習平臺,讓戰士們既在臺下當「聽眾」、「觀眾」,又上臺「唱主角」』。

  2009年入伍的女乾部馬小星告訴記者,電視訪談節目「魯豫有約」在當年收視率很高,旅領導找到她和另一個女兵,打算策劃一個講述軍營典型人物的訪談節目,『因為我倆都是丫頭,所以就取名「丫丫有約」』。

  與馬小星同年入伍的龍振中,是鄭州大學音樂表演專業的畢業生。剛進合成旅,音樂科班出身的龍振中就成為新兵中的『歌星』。馬小星抓住龍振中的『歌星效應』,立即將他作為『丫丫有約』的首期采訪嘉賓,倆人一起提乾,『龍馬組合』從此也在『丫丫有約』裡存在至今。

  從2010年到如今,『丫丫有約』先後經過了5代主持人,每代主持女兵都把話題聚焦在基層官兵,用兵言兵語弘揚主旋律、傳遞正能量。近8年來,『丫丫有約』先後播出了160多期節目,越來越受到官兵們喜愛的主持女兵們被稱為『丫丫』、成為在鐵甲軍營裡擁有著眾多『兵粉』的『網紅』。

  『丫丫』走基層。攝影:李寶

  來自四川樂山的第5代『丫丫』彭鳳瑤,曾在四川傳媒大學學習編導,2014年入伍後成為通信連話務員。2015年4月,彭鳳瑤接過了『丫丫有約』的話筒。

  黨的十九大召開前後,『丫丫有約』的『丫丫』們堅持先學一步、學深一步,每月都會確定多個宣講主題,先後開展了『丫丫走基層』、『丫丫微采訪』、『丫丫微視頻』、『丫丫現場訪談』等15期系列活動,與戰友們一起分享學習十九大精神的體會。

  怎麼向官兵宣講黨的十九大精神?彭鳳瑤告訴記者,就是以『兵』的視角、用『兵』的語言,『我問他們2018年的目標,也會告訴戰友們我的目標,因為我也是個兵』。

  『丫丫』團隊現在有多少人、多少『兵粉』?彭鳳瑤說,戰友們眼下都爭著邀請『丫丫』去連隊,『全旅的戰友都是「丫丫」團隊的一員』。

  易仲龍副政委告訴我們,該旅還在軍營裡開設了『鐵甲大講堂』、『士兵課堂』、『飯堂廣播站』等群眾性學習平臺,用『兵言兵語』解讀黨的十九大精神,將基層連隊的『原生態』從幕後『原汁原味』地搬上前臺,以『強軍文化』激發『強軍精神』。

  步坦協同演習場面。攝影:何生

  東部戰區陸軍第73集團軍某合成旅組建於抗美援朝戰場,經歷了一次次『血與火』的考驗,已經成為我軍一支有著『陸上猛虎、海上蛟龍』美譽的兩棲部隊。

  在實戰訓練場,記者們先後登上了該旅列裝的新型兩棲戰車,體驗了兩棲戰車急馳、急轉的驚心動魄,看到了裝甲兵沈著、嫻熟的實戰操作。

  合成一營三級軍士長李恆昌,1999年從山東荷澤走進合成旅,由莊稼地裡的拖拉機手成為坦克兵,表現出開坦克的天賦,3個月就拿到了駕駛等級證,但第一次『斗海』,用他的話說,『敗的真慘』;第一次開炮車,『輸得一塌糊涂』。

  李恆昌正在檢查設備。攝影:張騰

  『練!』18年的勤學苦練,李恆昌終於從坦克手成為戰友們眼裡的『坦克王』,他不僅在陸地、海上將兩棲戰車開得四平八穩、擺弄得服服貼貼,而且還掌握了全部裝備的技術性能、排除故障『一摸准』,通信、射擊、駕駛修理樣樣精通,登上炮位射擊「發發」命中,拿下了駕駛特級,通信一級、射擊二級三本專業等級證。

  軍隊改革調整後,已是合成營士官參謀的李恆昌,眼下對新型兩棲坦克和合成營其它兵種的專業知識仍需『從頭學起』。戰友們勸他:『快40歲的人了,憑你的專業素質還折騰啥?』

  『不折騰,如何打得贏?』李恆昌說,當『丫丫』問起他『2018年的目標』,李恆昌告訴『丫丫』:『以機械化與信息化提昇作戰實力,是我努力的方向』。

  離開合成旅之前,采訪團全體成員參加了該旅演出的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主題晚會,基層官兵們自己填詞、作曲的搖滾歌曲《戰》和《青春誓言》、《道路》等原創歌曲,掀起了一波波高潮。但是,一段《戰斗進行時》的小品,卻引起了大家的深思。

  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主題晚會。攝影:楊應森

  實戰演習中,班長『陣亡』,眼看勝利在望,『幸存』的戰友卻因不會修車,導致演習失敗。『如果真的在戰場上,我們怎麼辦?』

  合成四營營長李強說:『怎麼辦?只有通過綜合技能的訓練,提高整體素質,纔能在實戰中打得贏』;合成二營裝步三連連長陳浩說,裝甲步兵戰車訓練中,必須在車上裝滿模擬彈,讓大家感受幾十發炮彈實打實裝進戰車需要的力量,這對體能和技巧都是全方位。如果扛不動炮彈,打起仗來怎麼打得贏?』

  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出『軍隊是要准備打仗的』,這已經深入到陸軍第73集團軍某合成旅全體官兵的腦海,這就是『強軍文化』的巨大力量。

  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主題晚會。攝影:楊應森

  即將離開軍營,記者又看到了威武的鐵甲戰車、看到了高唱戰歌的鐵甲勇士。在黨的十九大精神的指引下,『雄赳赳、氣昂昂』的裝甲兵們登上戰車,按照習近平主席在開訓動員大會上『提高軍事訓練實戰化水平,牢牢掌握能打仗、打勝仗的過硬本領』的要求,風馳電掣、高歌向前!

責任編輯:王傲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相關新聞
頻道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