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國內  >  國內要聞
搜 索
【十九大精神進軍營】駕戰車斗海劈波斬浪 兩棲坦克王有『秘方』!
2018-01-11 15:54:34 來源:中國青年網  作者:盧冠瓊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東部戰區陸軍第73集團軍某合成旅三級軍士長李恆昌。中國青年網記者盧冠瓊攝

  中國青年網1月11日電 日頭初上,雲霧未散。在晨曦中蘇醒,浩瀚大海可見碧波蕩漾,而不息的濤聲早已在耳畔久久回響。仿佛是在呼喚,又仿佛是在等待一個重要時刻的來臨。

  『搶灘登陸,執行!』隨著一聲令下,幾十臺兩棲戰車霎時從登陸艦中飛馳而下,鐵甲洪流匯入汪洋。炮聲轟鳴,彈道裂空。激烈的陸海空協同火力打擊,一浪高過一浪,直逼『敵軍』岸灘!

  戰況激烈,潛望鏡不時被濺起的浪花淹沒。腳抵油門,兩棲坦克駕駛室內的李恆昌依舊成竹在胸。劈波斬浪,配合炮手出擊!前進,前進,再前進!從軍18年,這位曾勇奪『坦克王』稱號的東部戰區陸軍第73集團軍某合成旅三級軍士長,已經歷過無數次這樣的實戰演練。

  駕駛『陸戰之王』飛渡海區,背水攻堅,登陸突破。召之即來,來之能戰,戰之必勝。這支兩棲勁旅是如何做到的?

  近日,跟隨中央網信辦、中央軍委政治工作部組織的『黨的十九大精神進軍營』網絡主題活動采訪團,中國青年網記者來到了東部戰區陸軍第73集團軍某合成旅,管中窺豹,探尋答案。

  在采訪中,記者了解到,新時代強軍改革,該合成旅已將合成重心下降到營一級,僅合成營本身,就是能夠獨立遂行作戰任務的基本單元,戰斗力指數倍增。而堅持不懈的實戰化演練,鍛造出了一批又一批兩棲精兵。李恆昌便是其中一個。

  從開拖拉機到開坦克,這個兵為何最出色?

  談到與坦克『一見鍾情』,李恆昌和中國青年網記者先聊起了山東菏澤老家,父親的莊稼地,還有他青春記憶中一臺重要的拖拉機。

  『那個時候只要不上課,我就幫父親乾農活。十幾歲開始,我就會開拖拉機。有了它,乾活兒變得特別快。我愛琢磨,時常鼓搗它,在田地裡跑得多了,我開始喜歡上這鐵疙瘩。』李恆昌語氣歡快,『這些機械,真的很神奇啊!』在他的眼神中,記者看到了『熱愛』。

  1999年12月入伍,李恆昌被分配到了坦克旅。在這裡,他見到了更加神奇更加龐大的鐵疙瘩。『那是我第一次在現實中見到坦克,這麼大一個鐵家伙,我的目光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站在那兒邁不開腿離開。』在軍營裡,他仿佛已經看到了自己的夢想。暗下決心後,還是新兵的李恆昌急忙跑去找連長和指導員,『我想學駕駛坦克,我一定要學,我太喜歡坦克了!』

  看著身高不足170的李恆昌,連長陷入了沈思,『你別看這鐵疙瘩長得酷,開坦克很苦的。而且你的個子太小沒優勢。』『這些我都不怕,連長我特別能吃苦!你要是讓我去學,我一定能學好!』這份堅持和血性,幫他拿到了參加集訓學習駕駛坦克的機會。

  開拖拉機雖是一把好手,但是這個斗志昂揚的菏澤小伙兒第一次坐上坦克卻出了丑。『167的身高,坐在駕駛座上,我必須使勁往上探腦袋,纔能看到外面的窗戶。』這個,並不是大難題,讓李恆昌最措手不及的是,『一起步坦克就熄火,一起步就熄火,教練非常生氣。』不僅坦克熄火,李恆昌感嘆,『我心裡那股熱火,感覺也被冷水澆透了。』

  『開坦克原來沒那麼容易。但是,我就不信學不好!』打那兒開始,李恆昌更加卯足乾勁,『磨著教練,我要拜他為師!我說,教練您去哪兒我就跟著到哪兒學習!您有什麼秘方,我就學!』『開好坦克,沒有秘方!只有刻苦訓練!』教練告訴李恆昌,『你到模擬器那兒訓練,每天踩500下離合器,再過來找我。』

  每天保質保量完成500下,多的時候甚至是上千下,而後再去找教練。『慢慢找到了半聯動、半結合狀態的感覺,逐漸掌握了啟車換檔的要領。』駕駛坦克,李恆昌開啟了自己人生中的另一條軌跡。三個月後,他不僅拿到了駕駛等級證,還被評為了『優秀學員』。

  鐵甲戰車龐然,緣何似小船?

  學成歸來後,李恆昌更加刻苦訓練,和他的『寶貝鐵疙瘩』儼然成為了一體。直到他迎來了人生中的第一次海訓。

  『來當兵之前,我沒有見過大海。那感覺太震撼了,海水好像馬上就要倒過來一樣。在它面前,不僅我很渺小,我們駕駛的坦克也非常渺小。』駕駛坦克入海,浪花不斷拍打過來,『咋不聽使喚了?』開右側水門、加大油門、拉操縱杆……浪一個接一個打亂了李恆昌的陣腳。『坦克應該前進的,但是它卻左一圈右一圈地在原地打轉。』強烈的眩暈感,讓李恆昌頭暈眼花嘔吐不止。最終,坦克被拖上了岸。

  『這鐵疙瘩,我還是不夠完全了解它。』李恆昌有點沮喪,但是他沒有放棄,『我要繼續拜師,拜連隊裡的特級駕駛員為師!』老班長收下了這枚不服輸的『?』徒弟:『海上不同於陸地上,你得考慮到慣性……』惡補更多技術知識,加強抗眩暈訓練,李恆昌也從老班長那裡學到了更多技巧。

  『師傅,你去哪兒?』『保養戰車,擦坦克去!這也是一門學問!』不訓練的時候,師徒倆就開始擦車講構造,『師傅就會一個個告訴我,這是離合器,這是XXX,它們是怎樣一個工作原理,油又是從哪兒到哪兒。』逐漸了解整個裝備構造後,李恆昌練就了聽音就能判故障的本領。

  兩棲坦克海上作戰演習。張騰攝

  斗海踏浪,李恆昌不僅克服了困難,還成為了尖兵。2006年,他成功考取坦克特級駕駛證。旅裡重技術、重傳幫帶的傳統也在他這裡得到了傳承。從拜師學藝到帶徒弟,有新兵會問他,『開好坦克,甚至在海中如履平地,有啥秘方嗎?』李恆昌仿佛看到了剛入伍時的自己, 『沒有秘方,如果非要說有的話,那就是刻苦訓練!』

  『全軍指戰員要發揚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戰斗精神,刻苦訓練、科學訓練,勇於戰勝困難,勇於超越對手,鍛造召之即來、來之能戰、戰之必勝的精兵勁旅,堅決完成黨和人民賦予的新時代使命任務!』1月3日上午,中央軍委隆重舉行2018年開訓動員大會,習近平主席向全軍發布訓令。號令即出,動若風發!

  李恆昌向中國青年網記者回憶,旅裡有一次參加『跨區機動演習』,在演習實施組織登陸艦裝載時,海況非常惡劣,風浪很大。『當時,我們的裝備極限抗風浪等級已超出了車輛的設計極限,當聽到命令「所有車輛下海」,每一輛坦克都義無反顧地衝向了大海。』彼時,坦克就似一葉扁舟,在海裡飄搖。『我記得有一個駕駛員,由於風浪實在太大,他邊吐邊開,直至把坦克開到登陸艦上,圓滿地完成了任務。後來我把這個事情和制造工廠搞定型實驗的師傅說起時,他們說我在搞實驗時,都不敢在那種情況下下海,你們旅的同志在掌握新裝備上,水平真的不一般!』

  李恆昌向記者總結道,『戰爭如果爆發,什麼樣的天氣條件、海面狀況都有可能,就像這次演習。而駕駛員之所以能在如此惡劣極端的條件下精准操作,完成任務,正是得益於平日裡刻苦科學的訓練。』

  也正是因為將本領訓練成了本能,這個精兵勁旅屢立軍功。

[1]  [2]  下一頁  尾頁

責任編輯:楊雪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頻道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