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月9日上午,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中外記者見面會,邀請來自河南省滑縣、四川省布拖縣、陝西省柞水縣的3位縣委書記,介紹當地脫貧攻堅情況。
精准扶貧,讓政策落到實處
精准脫貧攻堅戰打響後,中央和各省區都陸續出臺了一系列重要政策,采取了一系列重大舉措,破解了一大批難點、重點問題,幫助數千萬貧困人口摘掉了貧困帽。雖然各地情況千差萬別,致貧原因各有不同,減貧對策也有所不同,但基層群眾對中央的精准扶貧政策非常擁護。
『國家實施的脫貧攻堅一系列政策,只要落到實處都非常好,群眾都非常歡迎!』陝西省柞水縣委書記陳璇舉了一個健康扶貧的例子。
柞水縣因病致貧的貧困人口比例高達30.2%。在精准脫貧攻堅戰中,柞水縣創新了做法,集中救治減存量,實行新農合、大病保險、醫療救助、政府兜底,建立了先診療後付費制度,采取『三免兩提一降』措施:『三免』就是免除貧困戶的新農合個人繳費部分,免除在鎮衛生院看病報銷起付線和住院押金,免除在鎮村門診就醫診療費;『兩提』就是新農合報銷比例再提高10%,24種門診特殊慢病的封頂線再提高20%,群眾最高的能報銷2.6萬元;『一降』就是降低大病保險起付線,過去超過1萬元纔能報銷,現在超過3000元就能報銷。同時,當地實行大病集中救治一批、慢病簽約管理一批、重病兜底保障一批,群眾醫療費用報銷比例超過90%,滿意度非常高。
四川省布拖縣地處高寒山區,道路建設落後。布拖縣委書記沙文說,在精准脫貧中,村路修通了,現在群眾門前就是水泥路了。此外,四川省推出彝家新寨建設、危房改造等一系列政策,現在農村彝家新寨一座連一座,新房一排連一排。布拖縣每個村都辦了一所幼兒園,大一點的村甚至有兩三所。3至6歲兒童學前毛入園率超過90%。作為一個深度貧困縣,這些都是不得了的進步。農民群眾感慨『像做夢一樣』。
河南滑縣縣委書記董良鴻說,河南省要求把扶貧車間建到貧困戶家門口,比如棗村鄉小屯村的扶貧車間,就是設在本村的產業扶貧就業基地。60多歲老太太抽空在村裡的扶貧車間務工,每天能賺一二十元。想來就來,乾完就回家,賺的工資買肉、買面條,覺得自己臉上特有光彩。這種扶貧車間改變了鄉村社會風氣,促進了精神文明建設,在脫貧攻堅產業扶貧過程中發揮了巨大的作用。有農民自編了一首打油詩:『門口就業真好,兼顧一家老小。轉移就業一人,實現全家脫貧』。
自我脫貧,激發內生動力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注重扶貧同扶志、扶智相結合。扶志就是要把貧困農民自己主動脫貧之志氣扶起來,增強他們脫貧增收的主觀能動性。在基層扶貧工作中,如何巧妙激發貧困群眾勤勞致富的內生動力呢?
陳璇說,陝西省柞水縣摸索出4個辦法:一是組建黨的惠民政策宣講團巡回宣講,開展傳統文化巡回演出,組織脫貧戶與非脫貧戶見面會,增強貧困群眾自我脫貧的強烈願望。二是組織職業農民培訓、職業技術培訓,傳授貧困群眾自我脫貧的基本能力,引導他們爭做有文化、有知識、有技能、有技術的新型農民,鼓勵他們敢想敢乾、能想會乾,不斷增強自我造血能力。三是改變以前給錢給物救濟式扶貧的模式。全縣所有村都建立了愛心超市,所捐的款物都放在愛心超市裡。從家庭美德、社會公德、村規守紀、村民自治和脫貧攻堅5個方面的實際表現,對貧困群眾打分。貧困群眾憑積分換取相應錢物,形成勤勞致富、脫貧光榮的新風尚。四是樹立學習典型,制定新的村規民約,建立了紅白理事會、道德評議會、禁毒禁賭會以及村民議事會,形成了『一約四會』制度,設立紅黑榜,評選道德模范和脫貧攻堅典型,樹立求富求美、向上向善的鄉村文明鄉風。
沙文說,為激發貧困群眾勤勞致富內生動力,四川省委、省政府提出『住上好房子、過上好日子、養成好習慣、形成好風氣』的『四好』要求。布拖縣圍繞這一主線,設計了4項工作載體:一是農民素質提昇工程。每個貧困戶家裡要選派一人開展相對封閉的集中培訓,提高他的語言表達、政策知曉、技術等方面的能力,爭取讓每戶家裡有一個明白人。二是『小手牽大手』。貧困家庭子女在學校接受好的言行教育,回家以後影響大人,讓大人轉變觀念、轉變行為習慣。三是以購代捐。取消簡單的捐款,要求貧困群眾生產特色農產品,幫扶人或者幫扶單位以高於市場價收購。四是農民夜校。由駐村第一書記主辦,每周辦兩期,講政策、講技術。
三位縣委書記說,現在貧困地區勤勞致富光榮、懶惰致貧可恥的觀念越來越深入人心。
- 『冷資源』助力『冰雪游』2021/01/04
- 呼蘭區: 加大學前教育投入 破解『入園難』2021/09/07
- 網友爆料oner組合岳岳騙p:希望大家追正經明星2021/09/02
- 奧運冠軍張雨霏:隔離期間能打游戲太爽啦!2021/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