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消息 玉樹瓊枝的松花江畔,時常響起動人的節拍;溫馨靜謐的圖書館裡,處處是靜心閱讀的風景……住在哈爾濱市道裡區的人們,每一次穿街過巷,都能感受到藝術的脈動;每一回舉手投足,都能嗅到城市的芳香。
2015年,道裡區成功申報了第三批國家公共文化體系示范區後,一張全新的文化藍圖迅速鋪展開來:實施『互聯網+』行動計劃、推行文化產業項目與公共文化服務『聯姻』、推進歐陸風情文化進程、實施文化惠民工程、打造『15分鍾文化圈』……一個文化設施健全、文化活動廣泛、文化群體多元化、文化品牌豐富的道裡區,正在成為城鄉居民幸福生活的載體。
構築城市文化網絡煥發城區新活力

在道裡區兆麟中心社區的排練大廳裡,趙阿姨正在練習她的手語舞蹈,這是她每天必做的功課。
趙阿姨習慣了將自己的晚年生活安排得滿滿當當,可是她曾經只能在破舊的小區院內和幾個舞伴局促地練習。自從兆麟中心社區定位為『文化服務型』社區後,她就不用再為場地煩惱了,還能參加合唱、舞蹈、京劇、樂器等各種文體隊伍,業餘生活豐富多了。
2017年道裡區文化館送文化進基層系列活動拉開了序幕,道裡首屆『六藝』大比拼活動開戰,『魅力道裡萬眾歡歌』百場演藝活動如約而至,在商場、車站、社區,文藝的魅力四處飄散。用道裡區文化館館長李小明的話說就是,文化建設就是要做『工匠』,不僅要把文化引進來,更要把文化送到百姓面前,讓人精神富足、生活滿足。
自2015年道裡區實施公共文化服務惠民工程以來,省市文化部門撥付投入1600餘萬元,與省文投合作的文化項目,前期投入達7500萬元,區本級用於文化基礎設施建設投入達6000餘萬元,經常性文化事業經費投入達1300餘萬元……一串串數字背後,是公共文化設施互聯互通,是資源與服務的共享,是百姓文化生活的新高度。
經過近三年的文化建設,道裡區在126個社區全部創建了文化活動中心,全區19個街道、4個鎮全部建有綜合文化站,建成社區文化廣場139個,社區圖書角、棋牌室258個。
昇級推動群文建設提昇品牌影響力

音樂奏響,聲音和鳴,還沒走進社區的大門,一首首耳熟能詳的合唱歌曲就從室內傳了出來……
室外零下二十七度,室內零上二十五度。天冷心暖,是通江街道上紅社區居民這個冬季最大的感受。他們的合唱團可謂是『兵強馬壯』,創建幾年來,參與匯演歌友達到數萬人次。
在道裡區每個社區都有一個這樣的合唱團,他們定期在社區、廣場演出,唱給小區的鄰居,也唱給自己。
『活了40多年,過去很少看文藝演出,現在有了平臺,我們成了主角,除了廣場舞以外,還有秧歌、合唱、模特走T臺,小曲更是天天唱。』道裡區文化館合唱團的袁晶說,這美美的幸福來自『文化惠民』工程。
曾經,社區寧靜寂寥,幾乎沒有群眾文藝活動,麻將、撲克、電視機就是全部的娛樂內容。如今,各社區天天熱熱鬧鬧,群眾笑聲不斷,掌聲不斷。
自2015年成為國家示范區建設成員單位後,道裡區加大了群文品牌的打造力度,打造多場大型演出,還有中央大街文化節、社區文化節、中韓非物質文化遺產剪紙紙偶展覽、撫順辦事處京劇藝術等30多個區級品牌節慶活動,受到群眾廣泛認可。
老街音樂會、中央大街俄羅斯文化節、猶太老教堂音樂會等文化活動,在成為哈爾濱標志性的特色品牌活動的同時,還促進了與俄羅斯、以色列等歐洲、東亞國家的文化交流與合作。
- 『冷資源』助力『冰雪游』2021/01/04
- 呼蘭區: 加大學前教育投入 破解『入園難』2021/09/07
- 網友爆料oner組合岳岳騙p:希望大家追正經明星2021/09/02
- 奧運冠軍張雨霏:隔離期間能打游戲太爽啦!2021/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