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1月8日電 題:盤點2017年度國家科技獎勵的『中國風采』
一年一度的國家科技獎勵大會旨在褒獎在中國科學技術活動作出突出貢獻的個人和組織。8日揭曉的2017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共評選出271個項目和9名科技專家,記者盤點其中的『中國風采』。
彰顯『中國力量』
今年國家科學技術獎通用項目共評出兩個國家科技進步獎特等獎,其中一項是來自國家電網公司的『特高壓±800kV直流輸電工程』。這是目前世界上電壓最高、容量最大(800萬千瓦級)、經濟輸電距離最遠(2000千米級)的直流輸電技術。
實際應用表明,僅用0.008秒,甘肅的清潔能源就可到達湖南湘潭換流站。『這對保障能源安全、促進綠色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國家電網公司董事長、黨組書記舒印彪說。
目前中國在運在建的特高壓直流工程有14項,累計換流容量2.2億千瓦,線路長度達2.5萬千米,總輸電能力達11060萬千瓦,並且輸送電量的80%以上是清潔能源。
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工作辦公室有關負責人說,獎項反映出在油氣開發、深海探測、交通基礎設施、網絡安全與信息化等多個重要領域,中國正在由跟跑並跑向領跑轉變。
守護『健康中國』
今年評出的另一項國家科技進步獎特等獎是『以防控人感染H7N9禽流感為代表的新發傳染病防治體系重大創新和技術突破』。2013年,浙江大學傳染病診治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中國工程院院士李蘭娟臨危受命,投入到與新型重組變異禽流感病毒H7N9的『戰斗』中。
李蘭娟及其團隊果斷建議關閉活禽市場,潛心研究出『李氏人工肝』,摸索出四大體系和兩大平臺,實現H7N9禽流感患者早發現、早治療,有效控制疫情蔓延。
榮獲國家技術發明獎一等獎的『燃煤機組超低排放關鍵技術研發及應用』,為破解燃煤污染問題提供技術支橕。項目完成人、浙江大學教授高翔說,團隊推動建設全球最大的清潔高效煤電體系,『最終目標是解決中國的固定源的污染問題』。
此外,科學家們在水污染防治、大氣污染預報及固體廢物處理等領域成果顯著,一批國產先進醫療裝備成為保障民眾安康的『新兵』。
提供『中國經驗』
『美美與共,天下大同』。今年獲獎的一批成果在促進『一帶一路』建設、引領全球發展方面具有重大意義。
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創新團隊)的中國科學院寒區旱區環境與工程研究所凍土與寒區工程研究創新團隊,紮根西部、立足高原,為青藏鐵路、青藏公路、中俄輸油管道等寒區重大工程提供關鍵技術支橕。
中國科學院新疆理化技術研究所與烏茲別克斯坦科學家共建中亞藥物研發中心,為西部地區主動融入『一帶一路』建設發揮示范引領作用。經中國科學院推薦,烏茲別克斯坦籍生物有機化學家肖開提·薩利霍夫獲2017年度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際科學技術合作獎。
香港科技大學講座教授唐本忠主持完成的『聚集誘導發光』(AIE)獲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AIE已成為由中國科學家開創並引領的熱點研究領域,有60餘個國家或地區的1100餘家機構競相跟進。『中國科學家豎起的AIE紅旗正在五洲四海飄揚。』唐本忠驕傲地說。
- 『冷資源』助力『冰雪游』2021/01/04
- 呼蘭區: 加大學前教育投入 破解『入園難』2021/09/07
- 網友爆料oner組合岳岳騙p:希望大家追正經明星2021/09/02
- 奧運冠軍張雨霏:隔離期間能打游戲太爽啦!2021/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