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國內  >  地方新聞
搜 索
77天無有效降水 為啥北京與大范圍降雪擦肩而過
2018-01-08 09:00:07 來源:新華網  作者:倪元錦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新華社北京1月7日電 7日凌晨至清早,北京市遠郊區房山、延慶均有少量降雪,然而,郊區的『毛毛雪』並未達到氣象學的『初雪標准』。北京南郊觀象臺監測顯示,自2017年10月23日至2018年1月7日,北京已經連續77天未出現有效降水。

  近日,全國20多個省份接連出現降雪,緣何偏偏繞過北京?專家稱,冷空氣、充足水汽、氣象條件是降雪的三個要素,而北京只有『冷空氣』。

  氣象部門稱,6日夜間,動力條件配合近地層的水汽,出現了有利於降雪的條件。7日清晨,新浪微博上的『房山蒲窪降雪視頻』給苦苦盼雪的北京市民一些慰藉,2時至8時,房山蒲窪累積降水0.6毫米,為北京全市最大。此外,位於北京西北部的延慶區昨夜今晨也有少量降雪。

  然而,僅是郊區的『毛毛雪』並不滿足『初雪標准』。

  按照《北京地區初雪日定義》,滿足下列條件之一的首個降雪日為『初雪日』:北京全市20個人工站中多於10個站點觀測到有降雪現象;城區5站(朝陽、海淀、豐臺、石景山、觀象臺)均觀測到有降雪現象;城區5站中的3個或以上站點觀測到有降雪現象,且至少1個站降雪量大於等於0.1毫米。

  北京市氣候中心氣候預測室施洪波說,形成降雪需要具備三個條件:降水的氣象系統、較充足的水汽和冷空氣。

  2017年12月以來,京津冀地區只有『冷空氣』這一個條件,也就是北風強勁,但水汽條件差,屬於『乾冷型』,有些日子空氣濕度不超過30%,形成降雪的氣象條件也不充足。

  2日以來,我國中東部地區出現大范圍雨雪天氣,但降雪避開了京津。

  中央氣象臺首席預報員張濤說,中東部地區大雪的原因,是來自孟加拉灣地區的暖濕氣流非常強盛。暖濕氣流自西南進入中國,與北方南下的弱冷空氣在西北地區東部、華北南部、黃淮、江淮、江漢等地交匯,持續濕冷,促使大范圍雨雪形成。

  專家指出,交匯點偏南,暖濕氣流還沒到北方,就遇到了冷空氣,雪就沒降在北方。

  遲遲不下雪,有什麼不利之處?氣象專家指出,一是冬季長期無有效降水會導致土壤濕度下降,不利於開春的農業生產,易造成旱情;二是空氣乾燥,助長流感的傳播。

  施洪波說,從氣候平均資料來看,常年同期北京入冬以來的第一場雪出現在11月29日,而這個冬天,北京初雪還未到。

責任編輯:孫嵐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頻道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