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國內  >  國內時評  >  新聞
搜 索
【理上網來·輝煌十九大】增強城市精細化管理水平 讓人民群眾生活更美好
2018-01-07 16:12:14 來源:光明網-理論頻道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作者:上海社科院社會學研究所研究員陶希東

  2017年全國兩會上,習近平提出了『城市管理應該像繡花一樣精細』的總體要求。實現城市管理精細化,成為全國各大中型城市政府的一項重要任務。黨的十九大報告進一步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進入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習近平在2018年新年賀詞中再次強調,要『讓人民生活更加幸福美滿』。因此,在新時代、新矛盾面前,超大城市的精細化管理,應該緊緊圍繞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這一核心任務,做出新的制度安排、政策創新和技術應用等,實現人財物的合理配置,著力破解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創建更加整潔、安全、乾淨、有序、公正的城市環境,全面提昇超大城市的吸引力、競爭力和內在魅力。

  綜觀人類城市化發展過程,城區人口超過1000萬的超大城市數量呈現不斷增加的態勢。目前,中國有北京、上海、廣州、深圳、天津、重慶6座超大城市。超大城市擁有巨大的人口規模和經濟體量以及極度復雜的社會系統,如何有效管理好、運行好、維護好一座超大城市,是全球城市治理的共同難題。精細化管理是一個覆蓋全體民眾、全時段、全要素、全過程的科學管理狀態,是城市管理創新的重要措施,也是創造宜居城市環境的重要途徑。筆者以為,新時代超大城市的精細化管理需要采取六大行動方略:

  一是,統計分析精准化的城市要素。城市管理實質上就是對城市道路、橋梁、房屋、汽車、人口等各種軟硬要素及其關系的管理和服務。因此,政府管理部門對各自管理要素的精准化掌握,是實現精細化管理的基礎。尤其是掌握人口,以及房屋類型、屬性、空間分布等信息,顯得非常重要。例如對人口而言,實時掌握人口規模、年齡、性別、職業、分布、居住方式等方面的動態變化,是真正實現城市精細化管理的第一要務。因此,超大城市政府應要求城市管理部門對各自的管理對象進行全面、准確、精准的統計分析,對管理對象的總體狀況、結構屬性、空間分布及其動態變化做到心中有數,為精細化管理打下堅實的數據基礎。

  二是,調查評估市民對社會服務需求。以社會民眾的真實需求為依據,供給與需求相匹配的公共服務,精准化地滿足不同群體的差異化、個性化服務需求,是精細化管理的內在要求,也是核心任務之一。為此,超大城市政府應針對全市不同年齡、不同收入水平、不同區域、不同職業的人群,開展綜合性(城鄉公共設施建設、教育、科技、文化、衛生、體育、養老、娛樂等)和專業性相結合的公共服務需求調查。如針對全體市民開展基本公共服務的需求調查,抑或對老年人開展養老服務需求調查,對年輕人開展就業創業和娛樂服務等方面的需求調查等,通過調查數據的分析和評估,可以掌握公共服務供給中的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也為精細化管理和公共服務的有效供給做好充分准備。

  三是,均衡科學化的城市資源配置。超大城市在發展中面臨的諸如人口膨脹、交通擁堵、環境惡化、住房緊張、就業困難等『大城市病』,是資源空間配置失衡導致城市空間單中心發展的結果。超大城市內部仍然面臨空間資源錯配的問題,城郊發展不平衡明顯。如果這一問題得不到有效解決,在潮汐式高密度交通、中心區高等級醫院人滿為患的態勢下,城市的精細化管理也就無從談起。因此,必須盡快改革按照行政級別配置資源的傳統模式,轉變為按常住人口為依據的資源配置新模式,尤其要高度關注城郊結合部人口密集區的現實需求,推動空間資源的均衡科學配置,全面縮小中心城區與城郊結合部、遠郊區之間在教育、醫療、文化、體育、城管、市場監管等方面巨大的資源差距,最大程度降低資源浪費,提高資源配置效率。這是實現超大城市管理精細化的必要條件。

  四是,制定規范化的城市管理標准。精細化管理的本質就是管理服務的規范化、標准化和質量化,旨在解決經濟社會發展與城市管理標准不統一、不平衡之間的矛盾。為此,制定一個科學有效的城市精細化管理標准,是超大城市精細化管理的大勢所趨。目前國內,重慶市率先制定了《重慶市城市精細化管理標准》和《關於全面推進城市精細化管理的實施意見》,依法對每項管理內容的管理目標、標准、流程過程、分工、職責、獎懲、信息公開等都有明確要求,旨在實現『全行業覆蓋、全時空監控、全流程控制、全手段運用』的高效能管理。管理標准的制定和實施,將有助於推動粗放式、人為化評價走向集約化、定量化評價的精細化管理。因此,按照全覆蓋、全時空、全流程的思路,制定城市管理領域的規范和標准,是超大城市提昇精細化管理水平的關鍵和突破口。

  五是,建立跨界整體性治理新體制。科學合理的政府體制安排,是超大城市精細化管理的重要依托和保障,這就要求我們既要發揮傳統科層制縱向化、專業化管理的優勢和長處,做到責任到人,職能邊界清晰,更要關注多個管理部門之間作業領域的無縫對接和有機銜接,不留死角、不留空白。為此,在全面理順市、區、街道、社區縱向職能及事權財權的基礎上,進一步深化開展政府體制改革行動,加快跨界整體性治理新體制的重建再造,打破行政壁壘、弱化利益部門化傾向,為全面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搭建更加有效的整體性管理新體制。

  六是,有機整合與共享網絡數據信息。在互聯網時代,數據資源必定成為城市精細化管理的重要資源和支橕。管理部門在掌握擁有管理要素的所有數據以後,就要對大數據進行深度挖掘,分析管理對象動態變化的內在規律,以便為管理部門各自實現精准化地配置資源,提高管理效率提供有力的決策支橕。在此基礎上,要加大政府管理部門信息系統的無縫對接,構築城市數據交換中心或『城市大腦』系統,實現多部門數據在後臺的互聯互通、有機整合與共享,消除信息孤島,讓普通百姓和市場主體通過一個窗口實現全城通辦、全程辦理,真正實現『讓數據多跑路、讓人少跑路』的目標。與此同時,要加大政府數據開放力度,鼓勵社會數據應用的技術創新,在多領域、多層面開發實用有效的互聯網+服務管理技術,全面提高城市管理的智能化、智慧化水平。

  (此文為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全球超大城市社會治理模式與中國經驗分析研究』(16BSH005)的主要階段性成果。)

責任編輯:王傲
【專題】十九大時光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頻道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