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條條水泥馬路寬闊整潔,一棟棟小別墅整齊劃一,一個個居民笑顏如花……1月3日,記者走進河南省潢川縣仁和鎮連崗村易地扶貧搬遷集中安置點,看見這裡處處呈現出欣欣向榮的新農村景象。元旦以來,潢川縣仁和鎮連崗村易地扶貧搬遷安置小區二期工程正式啟用,23戶77名貧困群眾喜遷新居,開啟了幸福的新生活。
『吃水不忘挖井人,世世代代感恩黨』,踏進因病致貧的彭德軍一家的新居,記者立刻被懸掛在北面客廳上的紅色中堂牌匾所吸引。彭德軍高興地說,這中堂牌匾寫出了我們搬遷貧困群眾的共同心聲。彭德軍家有4口人,按照每人25平方米的標准,分到了100平方米的新房,外加一個小的單獨庭院。政府服務很周到,不僅在房間裡鋪上了地板磚、刷上了仿瓷材料、安裝了吊頂,而且還組建了異地搬遷後續扶持發展有限公司,組織當地企業為扶貧搬遷貧困戶愛心捐款40萬元,還為23戶貧困戶每家配備了沙發、茶幾、床、電視機等,合計10600元。
『拎包入住,一分錢也沒掏,彩電、洗衣機、液化氣、自來水樣樣都有。雖說生活在農村,生活卻一點也不比城裡人差,我們一家老小做夢都不敢想,真是感謝黨和政府的扶貧政策!』彭德軍說。連崗地處山崗,陵多田少,過去村民居住分散,『喊一聲聽得見,走起來要半天』,許多村民面臨著『行路難、吃水難、上學難、就醫難、適齡青年找對象難』等『五難』問題。就是因為這樣,18年前,彭德軍的父親湊合給他蓋了兩層兩間簡易樓房,勉強娶上了媳婦,但還沒住幾年就出現多處裂縫,成了危房,他出外打工都擔驚受怕。如今搬到新房住,出門就是水泥路,衛生室就在家門口,文化活動廣場、村級綜合服務平臺等設施一應俱全,彭德軍現在可以安心在外打工了。
此次安置點項目總投資452萬元,建成面積1925平方米,實現了村有水泥路、動力電、自來水、電視、電話、衛生廁所、文化廣場等基礎設施,村莊建設達到道路硬化、村容淨化、『四旁』綠化、庭院美化、居室亮化的目標,大幅提昇了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水平、改善了人居環境。
為確保每個搬遷戶搬得出、穩得住、可發展、能致富,該縣還堅持把建設『多彩田園』項目作為易地扶貧搬遷的『牛鼻子』,充分發揮能人帶動、鄉賢幫扶作用,通過農旅『聯姻』,用旅游的理念經營種植業,用景點的理念建設新農村,帶動農業從單一的生產功能向休閑觀光、農事體驗、生態保護、文化傳承等多功能拓展,促使農區變景區、田園變公園、勞動變運動、農產品變商品,讓農村閑置的土地利用起來,讓農民閑暇的時間充實起來,讓富餘的勞動力流動起來,讓傳統的文化活躍起來,將搬遷安置點打造成『宜居、宜業、宜游』的美麗新村,實現新房、新村、新景、新產業、新發展目標,走出了一條『依靠美麗鄉村建設帶動產業投資,依靠產業投資推動美麗鄉村建設』的科學發展之路。
《光明日報》( 2018年01月07日02版)
- 『冷資源』助力『冰雪游』2021/01/04
- 呼蘭區: 加大學前教育投入 破解『入園難』2021/09/07
- 網友爆料oner組合岳岳騙p:希望大家追正經明星2021/09/02
- 奧運冠軍張雨霏:隔離期間能打游戲太爽啦!2021/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