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國內  >  地方新聞
搜 索
防霾口罩『失寵記』 濟南居民告別『會呼吸的痛』
2018-01-05 15:42:48 來源:濟南日報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越來越多的藍天,讓市民少了很多『會呼吸的痛』。(本報記者 趙曉明 攝)

  防霾口罩『失寵記』

  □本報記者焦小超

  防霧霾口罩『失寵』了!

  張新的車裡還放著2016年買的口罩,不過這個冬天一次也沒有戴過。他是一名醫藥行業從業者,濟南的連鎖藥店都跑過無數遍。

  一只小小的口罩,為何讓他體會到了『過山車』般的行情?

  『斷貨王』賣不動了

  在張新的記憶裡,2015年是防霧霾口罩賣得最火的一年。突然間,這個單品就成了爆款,恨不得每天都戴上幾個。『那個時候,藥店裡防霾口罩經常賣斷貨!』2015年,PM2.5的名字開始頻頻出現在大眾視野中,而關於它的危害也是深入人心。於是,連鎖藥店的門店入口貨架就成了防霾口罩的地盤。

  濟南一家連鎖藥店的泉城路店,2015年和2016年防霾口罩每年都賣出了三四萬個。當然,這是大店的銷量,即使是小店一年賣個一兩千個也沒有問題。尤其在2015年,防霾口罩基本都是幾十個、上百個地往外賣,或者是家庭式的團購,或者是單位性質的團購。

  也是在2015年,防霾口罩的熱度被炒起來後,價格開始跟著節節攀昇。張新記得,2015年,一個3M的口罩也就是十七八元,而2016年冬天就到了三四十元,甚至還有八九十元、上百元一個的口罩。『大家買起防霾口罩來,一點都不心疼錢,可能都覺得越貴的效果越好吧!』

  所以,2017年夏天,連鎖藥店們就開始和廠家對接了,提前囤一些防霾口罩,以免冬天賣時出現斷貨情況。張新很熟悉的一家藥店,這個冬天就先囤了500個防霾口罩,不過,冬天快過了一半了,連20個都沒賣出去。即使是泉城路附近的藥店所售口罩數量也纔三位數,跟往年根本沒法比。

  『入冬之後,濟南經常都是藍天白雲的,只有最近幾天纔有了霧霾,沒霧霾誰還戴防霾口罩呢?』杆石橋附近一家藥店的工作人員直言。記者走訪注意到,濟南多家超市的防霾口罩品牌也比過去精簡了,價格方面也有小幅下降。『這個冬天,口罩整體賣得一般。』有超市工作人員表示。

  濟企主動減產量

  流通渠道賣得一般,廠家感受最為真切。『2017年,我們就有1萬套的存量,滿足老客戶的基本需求就行了,現在還剩了幾千套沒出手。』山東山大天維新材料有限公司常務總經理孫虎告訴記者,『2016年公司做了幾萬套防霾口罩,主要面向團購客戶。』

  2016年防霾口罩受寵的時候,孫虎就對這個單品定了個調子——2017年不要做太多。『我們看到,連小米都開始做防霧霾口罩了,如果不是有特別的優勢,那就別再紮堆了!』在他看來,防霾口罩本身就是應景的東西,不具有太大的增長性。事實證明,孫虎的判斷正合時勢。

  記者了解到,濟南防霾口罩生產企業並不多。除了孫虎所在公司之外,聖泉集團也推出了康烯聖養石墨烯防霾口罩,還有山大膠體材料有限公司生產的防PM2.5口罩等。不過,防霾口罩對這些企業來說,都只是業務組成的很小一部分。不過,濟南防霧霾口罩的經銷商卻不少,但多是一些不大的公司。

  放眼全國,3M和霍尼韋爾在民用口罩市場佔據了很大的市場份額。這兩家企業,並不願透露防霾口罩的銷售情況,都強調民用口罩只是公司諸多業務之一。在3M的天貓官方旗艦店中,賣得最好的一款防霾口罩月銷量剛突破兩萬筆,還有的月銷量纔9筆。霍尼韋爾天貓旗艦店賣得最好的一款,月銷量只有3600多筆。

  雖然身處其中,但孫虎對防霾口罩未來市場並不看好。『霧霾經濟的特點就是短期內爆發,隨著環境變化會迅速調整,隨著環境的改善,人們對防霾產品的熱情也會趨於冷靜。』在他看來,防霾口罩的增長性比空氣淨化器就差很多,很難再重現過去兩年的盛況,市場需求肯定會越來越小。

  沒霧霾時想不起來戴

  的確,有霧霾時是剛需,沒霧霾時是雞肋。張新的同學劉超就對防霾口罩很是嫌棄。『不知道是口罩的繩子太短,還是我的臉大,去年換了好幾個牌子的口罩,都覺得勒得耳朵疼。雖然有呼吸氣閥,還是覺得有點呼吸不暢。』在2016年底,劉超買了好幾十個防霾口罩,但總有點象征性戴戴的感覺。

  劉超在室外的時間基本就是上下班的路上,而且還開車,暴露在外的時間並不多。2016年年底的一天,晚上加完班,他一出辦公樓還以為自己跌入了『仙境』,霧霾嚴重到看不到紅綠燈,他頓覺這霧霾不得不防了。於是,就去藥店一下子就買了十個防霾口罩。『想起來就戴,想不起來就不戴,圖個心理安慰吧!』

  劉超問過自己的醫生朋友,有的明確表示霧霾再重也不會佩戴口罩。合格的N95口罩過濾效果能達到95%,這對於阻隔PM2.5進入下呼吸道是沒有問題的。理論上說,口罩的防護材料越密閉,阻擋顆粒物的效果越好。但口罩密閉性能越好,缺氧的可能性也越大,劉超戴防霾口罩時間長了就出現過頭暈的癥狀。

  記者隨機采訪了多位市民,他們基本也都是有明顯霧霾時纔會戴防霾口罩。『這麼多種牌子的防霾口罩,價格差別還這麼大,誰知道到底能不能防霾呢?』劉超一直對防霾口罩持懷疑態度。確實,這兩年關於防霾口罩不防霾的消息並不少見,還有的直接換個LOGO冒充3M口罩。

  告別『會呼吸的痛』

  實際上,防霾口罩從2012年冬天開始,就進入了人們的視野,宣稱『PM2.5防護』『隔離粉塵』『防霾』等各種防護功能。到了2015年,終於成了炙手可熱的脫銷品。而眾多紡織企業也盯上了霧霾經濟,紛紛涉足生產防霾口罩,市場上每只口罩的價格從1元到上百元不等。

  『就在這兩年時間,不少防霾口罩企業,還有防霾紗窗公司都賺了不少!』孫虎直言。數據顯示,2016年12月16日至20日,5天時間,京東商城就售出1500多萬只口罩,同比增超380%。記者統計發現,單是天貓上在售的防霧霾口罩品牌就接近200個,京東商城在售防霧霾口罩近250個品牌。這也應了孫虎當初的判斷,這兩年行業紮堆出現了好多品牌,或者是跨界的企業,或者是相關的企業,都想從中覓得商機。所以,防霾口罩在很多企業裡,都只是一個很小的品類。

  因為防霾口罩在各項抽檢中經常出現問題,所以2016年11月,我國首個民用防護口罩國家標准纔終於正式實施了。雖然解決了防霾口罩的標准問題,但假貨泛濫也是個『硬傷』,劉超們對防霾口罩的不信任還是沒有化解。

  好在,這個冬天,劉超已經不用戴防霾口罩了,濟南的『治霾攻堅戰』顯然很有成效,2017年前11個月濟南『藍天白雲』天數增加了四成。他笑道:『希望以後都不用再體驗「會呼吸的痛」了!』

責任編輯:孫嵐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頻道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