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國內  >  國內要聞
搜 索
《自然》列2018值得期待科學事件:嫦娥四號上榜
2018-01-03 15:02:02 來源:新華網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新華社倫敦1月2日電 綜述:《自然》列出2018值得期待科學事件

  新華社記者張家偉

  新一年科學界有什麼值得我們關注的事情?從各國耗資巨大的太空任務到基因編輯,英國《自然》雜志2日選出了多項可能在2018年會給科學界帶來影響的事件。

  人類對宇宙的探索將在新一年延續下去。《自然》發表的總結文章說,加拿大『氫強度圖譜實驗』項目在今年會開始全面運行,這有助科學家獲取更詳細數據來解開一些宇宙謎題。4月,天文學家也將用歐洲『蓋亞』空間探測器獲取的第二組數據集來分析銀河系超過10億顆恆星的位置和運行狀態,加深他們對銀河系的認識。

  中國計劃在2018年開展嫦娥四號任務,將探測月球背面區域。印度也計劃在今年發射『月船2號』太空飛行器對月球開展相關探測。日本和美國的探測器預計會在今年與各自的目標小行星會合,采集樣本並送回地球。此外,美國的波音和太空探索技術公司計劃在今年開展將宇航員送往國際空間站的任務。

  疾病治療方面,今年也可能迎來不少突破。文章說,已經有越來越多的嘗試將類似CRISPR–Cas9這樣的基因編輯工具引入臨床治療中。首個采用CRISPR技術工具的一期臨床試驗將在今年4月結束,主要目的是通過修改免疫細胞來治療肺癌。一些公司也嘗試在試驗中讓經基因工程處理過的噬菌體借力CRISPR系統來對抗耐藥細菌。年底前,日本會開展首個利用誘導多能乾細胞治療帕金森病的試驗。癌癥治療上也可能出現新進展。在基因測序幫助下,科學家有望深入了解那些影響癌細胞生長的基因。

  氣候變化方面,文章指出簽署《巴黎協定》的各國將展示他們實現溫室氣體減排承諾的最新進展。根據《巴黎協定》,各方以『自主貢獻』方式共同應對氣候變化,目標是將全球平均氣溫控制在較工業化前水平昇高2攝氏度之內,並為把昇溫控制在1.5攝氏度之內而努力。

  歐洲核子研究中心的實驗顯示,有關粒子加速的新方案具有可行性,現在他們需要真正付諸實施。如果成功,這項技術能最終幫助科學家造出體積更小、成本更低的對撞機。

  今年的國際計量大會上,與會代表將審訂新的國際單位制修訂案,包括千克、開爾文、摩爾、安培這些基本單位預計會被重新定義。如果最終獲大會認可,這些新修訂的計量單位將在2019年5月開始生效。

  此外,《自然》雜志還把有關古人類在美洲大陸遷移的研究、『歐洲X射線自由電子激光』項目助力科學家了解物質在極端狀況下的變化、美國中期選舉和英國『脫歐』對科學界的影響等列為今年受關注的事件。

責任編輯:孫嵐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頻道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