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國內  >  國內時評  >  新聞
搜 索
中國改革開放40年:前行是你的宿命
2018-01-02 16:03:16 來源:光明網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光明網評論員:進入2018年第二天,新年祝福即已成為昨天的往事。而昨天的往事,則已定數了今天的路向。一個人如此,一個國家又何不如此。

  2018年,是中國實行改革開放政策40周年。40年前,5月11日,光明日報發表了《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准》一文。這篇被從哲學專刊撤下,復又經過其作者與中央黨校職員多重切磋打磨,且經過精心編輯、以『本報特約評論員』名義發表在頭版的文章,已經不是一篇學術性的討論哲學的文章。而這篇文章發表後產生的石破天驚般的效應,也說明了其所具有的巨大衝擊力遠不限於學術界乃至思想界,而是波及到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等所有方面。以這篇文章破冰開道,中國的思想解放拉開了序幕。思想解放,是去除精神桎梏的利器,是實事求是的鋪路機。正是40年前的思想解放運動,為其後幾個月召開的、標志著中國開始實行改革開放政策的中國共產黨十一屆三中全會,做了精神上和社會心理上的准備,並為其奠定了思想理論基礎。

  40年前開始的、在當時風騷獨具、引領了世界潮流的改革開放,之所以將中國帶入了快速發展的軌道,其定數正來自十一屆三中全會。正是十一屆三中全會,結束了『以階級斗爭為綱』的政治路線,做出了『把全黨工作著重點和全國人民的注意力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的戰略決策』,在《中共中央關於加快農業發展若乾問題的決定(草案)》中明確肯定和支持了正在進行著的農村生產制度變革,並以此為標志開始實施改革開放的國策。其後40年,中國改革開放所取得的一切成就,都淵源於這個轉折了中國命運的十一屆三中全會。

  十一屆三中全會至今40年間,中國改革開放的征途並不平坦。但是,實踐已然證明,只要改革開放的大路向不變,中國就完全可以成為世界發展潮流中的弄潮兒。如果說40年前,人們是從餐桌上食物的變化開始認識改革開放,從而擁護之、投入之並隨之而動的話,那麼,40年後,當人們不慮溫飽的同時,是否也該不再關注今後前行的路向了呢?

  改革開放帶給中國的,當然不僅僅是餐桌上的變化,不僅僅是溫飽,也不僅僅是經濟體量的劇增以及隨之而來的跨入中等收入門檻。實際上,改革開放帶給中國的最根本、最具決定意義的變化,就是人的自由度的增大。正是有了自由以及不斷跟進的制度化認可,人們纔有可能釋放出創造潛力,在經濟領域實現了飛躍式發展。

  也因此,人的自由度的增大以及不斷增大的歷史和願景,也即決定了中國改革開放的大路向不應變、不能變。40年裡,改革開放已不僅是國家的政治經濟政策,同時也已成為人們的精神力量和社會責任。以往40年的歷史提示人們,只有在改革開放的路向上,中國纔會如以往那樣遇到各種發展之機,從而抓住這些機遇,順應時勢,進而促成和成就歷史之變。

  40年過後,由於其看得見、摸得著、感受得到的巨大成就,改革開放仍然是中國最大的政治經濟共識,仍然是中國前行路向的不爭之定數。改革開放之不可移、不可變的根基在於,這個路向已經成為政治經濟穩定的標志物,成為人們安定坦然的心理基礎。這個路向把握不准,不僅影響今後的機遇的數量和種類,也影響人們的安定感和安全感。

  改革開放使中國成為真正意義上的世界大國。紀念改革開放40周年,確定改革開放的路向並堅定前行,這正是歷史昭示的中國宿命。

   (轉載請注明來源『光明網』,作者『光明網評論員』)

責任編輯:孫嵐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頻道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