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國內  >  地方新聞
搜 索
洞庭湖300萬歐美黑楊全被砍倒 當年"瘋狂種樹"
2018-01-02 10:02:36 來源:經濟參考報  作者:段羡菊 史衛燕 周勉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原標題:救贖:洞庭湖300萬歐美黑楊全砍倒

  當年『瘋狂種』如今『全面砍』,『砍樹悲歌』凸顯湖區產業發展難題

  圖為2017年11月27日,位於湖南沅江市的南洞庭湖自然保護區核心區內一大片等待清理的歐美黑楊林。記者李尕攝

  近300萬根歐美黑楊倒下了。2017年12月31日,這是中央環保督察要求湖南全部清理洞庭湖濕地9萬多畝歐美黑楊的『大限』。根據《經濟參考報》記者對洞庭湖區一線砍伐現場的了解,以及湖南省環保廳提供的最新統計數據,洞庭湖核心保護區歐美黑楊已經提前全部砍伐。

  從當年以行政命令推動『瘋狂種樹』,到今天不惜代價『全面砍樹』,折射了發展與保護這兩股力量,在有『長江之腎』稱號的洞庭湖區的反復較量。這一場轟轟烈烈的種樹造林『大躍進』,以救贖自然、回歸原點結束,反映出地方政府對『非糧』產業的培育,有著難以遏制的行政衝動,其所帶來的產業之痛發人深省,湖區產業可持續發展難題待解。

  近300萬根歐美黑楊倒下了

  2017年7月底,中央環保督察在對湖南的反饋中指出,洞庭湖區種植造紙經濟林歐美黑楊面積達39.01萬畝,其中核心區9.05萬畝、緩衝區20.6萬畝,嚴重威脅洞庭湖生態安全問題。要求2017年年底前,將洞庭湖保護區核心區內的楊樹全部清理到位。

  記者一直追蹤采訪這場規模罕見的砍樹行動。位於湖南沅江市的南洞庭砍伐現場,伐木工陳躍告訴記者,十幾年前,這裡的樹就是他們種的,現在,要以每天七八百棵的速度『消滅』它們。

  鴻海農業綜合開發有限公司負責人李威也是本地人,2010年開始陸續種植了4000多畝楊樹,是當地最大的楊樹種植戶。『損失太大了,為了維護生態這個大局,不得不配合行動。』李威苦笑著說。

  漢壽縣的西洞庭湖自然保護區,當年因大種歐美黑楊被評為『造林模范』的餘青山,組織人馬十天時間忍痛砍掉了培育多年的歐美黑楊。

  砍伐期間,洞庭湖區時常可見載滿歐美黑楊木材的船,馬達轟鳴,使勁拖著剛剛被人們砍下的或粗或細的楊樹往外運,這些木材最終將被運到浙江、山東等地用於家具制造等。

  西洞庭湖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局長梅碧球告訴記者,砍楊樹的阻力很大,他們是以防汛抗洪的工作要求嚴厲推進。從記者了解看,難點主要在於:解除合同難度大,種植大戶往往與鄉政府、農場簽了合同;很多楊樹辦了林權證後被抵押給了銀行;業主轉手多;楊樹三年以下不長,四年以後瘋長,沒成材的楊樹砍伐損失重,阻力大。

  『這麼快的砍伐速度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看著洞庭湖日益恢復當年的模樣,沅江市林業局濕地管理站站長萬獻軍壓抑不住內心的喜悅:『生態恢復如望,我和外地的朋友說,你們一定要來洞庭湖看看,比往年漂亮多了!』

  從高空往下看,砍伐後廣袤的湖區濕地像剛剛結束慘烈戰役的戰場……一畝土地一般植楊30餘根,總計近300萬根歐美黑楊,已經歷史性退出洞庭湖。

  2017年11月27日,位於湖南沅江市的南洞庭湖自然保護區核心區內,一名工作人員在清理歐美黑楊。記者李尕攝

  『濕地抽水機』帶來生態災難

  橫亙湘鄂之間的我國第二大淡水湖泊洞庭湖,是長江重要調蓄湖泊,著名的『魚米之鄉』。由於其獨特的地理區位優勢,洞庭湖還是我國首批列入《國際濕地公約》重要濕地名錄的7塊濕地之一,被稱為全球不可多得的巨大的物種基因寶庫。

  上世紀八十年代,作為外來物種的歐美黑楊開始引入洞庭湖區,成為造紙用林。它生長快,高大挺拔,林木蓄積量多,每年洞庭湖漲水時,如果樹梢被淹不超過一周,就不會淹死,生命力超過本土任何樹種。

  2000年之初,由於當時種糧效益低,造紙廠擴產急需楊樹,洞庭湖區開始出現水田種樹的苗頭,新華社記者2003年發出預警報道『警惕良田種樹風』,引起政府重視和社會關注後,被稱為『楊癲瘋』的楊樹種植之風,從洞庭湖區的水田退出,卻開始由垸內轉向垸外,從沿岸向洞庭湖深處『進軍』。大量的洲灘荒地被承包出去種植楊樹,甚至連濕地保護核心區也難免其害。

  承包者往往肆意改變洲灘原貌,大片砍伐洲灘上原生的蘆葦,或直接排水種樹。更有甚者,用水泥樁將大片水面圍起來,排乾水種楊樹。南洞庭蘆葦場政協聯工委主任胡遠利對記者表示,『楊癲瘋』的危害是巨大的。歐美黑楊外號『濕地抽水機』,在核心自然保護區大規模種植,嚴重損害了生態,使得柔軟的濕地日益陸地化。為有利於楊樹生長,造林的老板動用挖機開溝填土,改變濕地土壤結構。使用滅蟲劑護樹,惡化土壤安全。歐美黑楊樹密集的地方,候鳥無處安棲,老百姓稱為:樹下不長草,樹上不落鳥。此外,洪水季節還阻礙行洪,影響防汛。

  回憶起當年的情景,萬獻軍也不禁感慨萬千,『開始就不應該到保護區來種,我多次向當地反映情況,林業部門也多次下文禁止,但這些種植大戶搬出物權法、合同法來,說這些法律比你《濕地保護條例》厲害多了。』

  『楊癲瘋』源自牟利的合謀

  歐美黑楊的瘋狂擴張,源於洞庭湖區曾經盛極一時的『林紙一體化』模式。自上世紀末開始,為滿足日益擴大的對原材料的需求,一大批造紙企業紛紛以『合同訂購、預付訂金』等形式在環湖區縣建立原材料供應基地。

  在那個追求GDP、經濟利益至上的年代,地方政府扮演的是直接推動者的角色。各縣市幾乎都制定了詳細的歐美黑楊發展規劃,采取『政府出資獎勵』『典型引路』等方式大力推廣。如果有鄉鎮乾部『種樹不力』,還會被問責。

  在經濟利益驅動下,造紙企業、造林大戶以及地方政府『心心相印』。盡管有許多專家和業內人士提出了種種異議,『楊癲瘋』愈演愈烈。

  歐美黑楊的價值在2000年前後達到『峰頂』,成材後每畝楊樹價格可在5000元以上。而在栽下楊樹的前三年,地裡還可以兼種油菜、蔬菜、玉米等其他作物。它們能額外帶來每畝上千元的收入。

  幾年後,歐美黑楊的經濟效益開始急速下滑。原益陽森華林業董事長何運纔介紹,1996至1997年,用楊樹制造的中高密纖維板每立方價格能賣到3800元,到了2014年只有2000元左右。那段時間,洞庭湖區有25%左右的歐美黑楊被采伐後沒有再更新種植。

  然而,最近一兩年歐美黑楊行情又開始呈現強勢反彈的跡象。何運纔告訴記者,2014年因為貸款壓力,自己將森華林業賣給了吉林森工。『現在每噸木材800多的價格盡管不能和1200元的歷史最高價相比,但也達到了2014年時的兩倍,我後悔死了。』何運纔說,不管是做紙漿還是板材,一些買家即使提前幾個月付款,也拿不到貨。

  掠奪自然就要受到處罰

  一場『樹殤』給人們帶來了洞庭湖保護與發展的深思。2014年4月,《洞庭湖生態經濟區規劃》獲得國務院批復,加上長江經濟帶建設正式上昇為國家戰略,洞庭湖地區迎來了新的歷史機遇期。

  然而,令人難以接受的是,洞庭湖生態反而有惡化之勢。『洞庭湖區生態環境問題嚴峻。』中央環保督察組向湖南反饋情況時,一針見血,『與2013年相比,2016年洞庭湖Ⅲ類水質斷面比例從36.4%下降為零,出口斷面總磷濃度昇幅97.9%,形勢不容樂觀。』

  『靠湖吃湖』——不顧生態保護的發展衝動,多年來,在洞庭湖區有強大的慣性和依賴,『楊癲瘋』只是縮影之一。

  『楊樹的教訓非常深刻,洞庭湖不能再任由行政力量「隨意折騰」。』中南林業科技大學政法學院院長周訓芳指出,應把洞庭湖生態環境建設納入領導乾部任期責任制和年度目標管理制度范圍。

  洞庭湖區域經濟發展研究會首席專家李躍龍認為,可將洞庭湖區確立為『生態保護特區』,每年按照全省GDP的一定比例優先保障該『特區』生態建設的資金需求,並將其常態化。同時,真正因地制宜打響生態綠色經濟牌。

  『蘆葦-蘆筍』成功轉型的例子或許能夠帶來啟示。2008年之前,沅江市境內45萬畝蘆葦全都只為造紙廠提供原料。造紙廠因污染關停之後,沅江市政府與湖南農大、湖南中醫藥大學等開展研發合作,朝食品、藥品和化妝品的方向做大做強蘆筍產業。

  2016年,當全市蘆葦產值仍然維持在幾年前1.4億元的水平時,蘆筍的產值已接近20億元,而這還僅僅是每年27萬噸野生蘆筍其中十分之一帶來的效益。

  蘆筍是蘆葦的幼莖,每年從地下發出新芽,一年可以發芽多次。對蘆葦進行合理適度的間苗采收,並不影響其正常生長和繁殖,不影響生態,反而因為節省養分,減小密度,有利於蘆葦發育。

  西洞庭濕地保護協會會員朱美麗家四代打漁,曾經他也用地籠網、迷魂陣捕魚,用土槍打鳥。如今,生態環保理念吹響洞庭後,這些傳統的土辦法都不允許搞了,他也變成了環保志願者。他告訴記者,魚兒數量在漸漸恢復,時常能看見魚在水面『飆』躍。看著湖區變得越來越美,他希望將來能夠參與生態旅游帶動增收。

  一場樹殤,一曲悲歌。目前,一場前所未有的洞庭湖治理專項行動正在開展。保護洞庭湖的救贖行動警示人們,掠奪自然的發展,必然會受到自然無情的懲罰;保護自然的發展,纔有可能得到自然慷慨的回報。

責任編輯:孫嵐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頻道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