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夏慶友(左三)的團隊
央視網消息:對於夏慶友來說,養蠶是兒時的一段難忘經歷。
夏慶友出生在重慶市永川區三教鎮楊柳村,有4個姐姐,他在家中排行第,童年的時光,夏慶友都是在和姐姐們一起采桑葉養蠶中度過。
1981年,夏慶友以優異的成績考上了西南農業大學蠶桑系。由於孩童時養蠶的經歷,讓夏慶友在大學的學習中相比其他同學更顯得得心應手,同樣,童年養蠶的經歷和勞作的童年也讓夏慶友更加明白農民對新技術的渴求。
大學畢業後,夏慶友被分配到四川省農科院蠶桑研究所工作,當時我國蠶桑育種進入了技術進步的平臺期。蠶桑育種將來怎麼走是擺在夏慶友面前的一道難題,也是義不容辭的責任。
1991年,夏慶友回到西南農業大學繼續攻讀碩士和博士研究生。6年後,他遠渡日本求學。當得知中國已經准備啟動自己的家蠶基因組計劃,他沒有半點猶豫,毅然放棄高薪回國。在國內科研條件相對落後的情況下,夏慶友和他的團隊決定與日本在家蠶基因組框架圖繪制上開展一場爭分奪秒的競爭。

2003年,夏慶友和他的團隊一起,繪制完成了世界第一張家蠶全基因組框架圖。這是我國繼人類基因組中國卷、水稻基因組計劃之後的又一重大成果。2008年他們通過國際合作完成家蠶基因組精細圖譜,2009年又完成40個蠶類基因組遺傳變異圖譜。
蠶絲作為一種性能優異的天然蛋白纖維,被譽為『纖維皇後』。在今天,中國仍是世界蠶絲第一生產大國,年產蠶繭和生絲分別佔世界總量的72%和78%。但蠶絲本身的缺陷造成蠶絲消費領域狹窄,消費量僅僅佔大紡織的0.2%,蠶絲纖維的缺陷已成為久未解決的世界性難題。
夏慶友勞模創新工作室於2013年底正式成立,有超過200平米的固定工作場所,配備有超過800萬元的專業儀器與設備。工作室人員由我國蠶桑領域唯一的教育部創新團隊構成,現有16人,幾乎清一色博士。團隊的重要使命就是致力於科研成果的轉化,讓蠶絲產品走入尋常百姓的日常生活。
蠶絲具有天然的抗菌特性,是最適合制作醫用紗布的材質,還能幫助傷口愈合。工作室與企業開展技術合作,建立了規模化制造高吸水透水新型蠶絲、以新型蠶絲生產無紡布和紡紗、高吸水性蠶絲絲紡化等產業關鍵創新技術,並通過紡織企業試產了新型絲紡毛巾、睡衣、襪子等高品質的日常生活消費品30餘種,其中專利『一種用蠶繭生產蠶絲面膜基布的方法及蠶絲面膜』已經成功轉化
『千年之前蠶絲和黃金是等價的,我希望通過我的研究,能夠振興絲綢產業,實現規模化經營,讓農民在家蠶養殖中獲取更多的收益,同時也讓農民能夠參與市場,有一定的市場話語權。』夏慶友說。(材料來源:工人日報華龍網)
- 『冷資源』助力『冰雪游』2021/01/04
- 依蘭縣堅定產業強縣戰略 助力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2021/09/08
- 網友爆料oner組合岳岳騙p:希望大家追正經明星2021/09/02
- 奧運冠軍張雨霏:隔離期間能打游戲太爽啦!2021/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