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國內  >  國內萬象
搜 索
網紅放棄直播做生意 草根主播靠打賞真能活下去嗎
2017-12-26 10:25:39 來源:錢江晚報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草根主播靠打賞,真能活下去嗎

  彝族小伙子楊陽已經在快手平臺上直播了兩個月,這個在四川涼山昭覺縣懸崖村務農的小伙子,如今有了個新身份——網紅。

  並非每個做直播的都能走紅,有的甚至需要付出生命代價,一如前不久因錄制冒險視頻墜樓身亡的吳詠寧。

  在直播平臺上翻滾的人們,為了尊重和認可,也追求名利雙收。

  視頻的另一頭,觀看者和打賞者們,也在觀看視頻和偶爾的打賞中獲得了滿足。

  這是一個『專業對口』的循環。同時,背後的平臺也依靠這些主播和粉絲賺了個盆滿缽滿。

  楊陽在直播中。

  被直播改變的生活

  早在一年多前,出入懸崖村的道路,還得依靠簡陋的17段藤梯。在媒體報道後,懸崖村全國聞名,隨之改變的,是鋼梯取代藤梯,還有村民們的生活。

  『通鋼梯後,4G信號修進了村。』每次采訪,彝族小伙楊陽都顯得很激動,並且會向記者相當正式地多次強調自己的直播名叫『懸崖村~楊陽戶外直播~騰』。

  兩個多月前,楊陽在快手平臺上傳了一段10多秒的懸崖村景觀視頻。視頻很快被推上了平臺熱門,點擊量達到了50多萬。對於只有22歲、自小生活在懸崖村務農的楊陽來說,一切都太不可思議。就在意外完成『壯舉』的次日,楊陽的賬號被平臺賦予了直播功能。新鮮感和突如其來的自信推動著他嘗試直播,而第一次幾十分鍾的直播過程,網友們給他打賞了約300多元,這對當時的他來說不是一筆小錢。

  此前兩個月裡,每天上午8點半到11點,成了楊陽雷打不動的直播時間。直播的內容並不復雜:介紹懸崖村的景觀和變化,以及他利用鋼梯進出懸崖村的過程。隨後不久,他又將懸崖村的一些土特產引入直播,試圖改善當地人的生活。

  從中同樣發現機遇的還有江西上饒橫峰縣的蔣金春,半年多前,這個從義烏回到老家照顧家人的中年男子,在東北朋友的指引下開始接觸直播,憑借幽默的風格售賣山貨,頗有收獲。

  相較於依舊沈浸在興奮狀態中的新晉『直播網紅』楊陽,已擁有160多萬粉絲、主要拍攝在工地健身的石神偉已不再那麼興奮。他沒有經紀人,網名很接地氣:搬磚小偉。唯一的幫手就是和他一起在工地乾活兒的表弟。石神偉自由地掌握著走紅後的生活節奏,接自己感興趣的商演或純粹為了圖開心而參加節目錄制……

  翻滾在各大平臺上的『草根』

  從《中國娛樂直播行業白皮書2016》(下稱白皮書)可以看到,隨著全民移動互聯網時代的到來,直播行業贏得了爆發式增長。這背後,有很多楊陽這樣的草根直播在不斷湧入和退出。

  『我們確實是「草根」。』石神偉、蔣金春和楊陽並不因此而看輕自己,他們正試圖通過直播來改變自己的命運,最起碼,是改善自己的生活。

  然而,草根要在直播行業混下去,並不容易。

  憑借獵奇冒險的行為來博取眼球,是很多平臺表演者最直接的方式。一如此前靠發布極限運動視頻走紅、但不幸於11月8日墜樓身亡並引發關注的吳詠寧,以及聚集於河南鄭州一些公園中的『尬舞』群體。

  據艾媒諮詢數據顯示,中國網民對在線直播平臺的內容評價較低,77.1%的網民認為在線直播平臺存在低俗內容。

  『這行剛開始時能走紅,那是真能豁出去。』趙金在黑龍江的縣城老家已經做了兩年多直播,他有一份穩定卻在他看來缺乏激情的工作。每天傍晚下班後都要直播『好胃口』——吃大量辣椒或生吃魷魚,不少觀看者給他打賞,從幾元到幾百元。

  趙金的直播走紅後,隨即有了專業經紀公司找上門來幫他運營。一些表現出眾的草根,確實被視為潛力巨大的IP,『草根群體「人多勢眾」,要出頭,你得足夠走運。』通過直播成為網紅,並簽約平臺,成為不少草根主播向往的路。楊陽就是其中一員,他沒想過靠打賞來獲得未來,但希望借助平臺優勢來獲得更廣的生存空間。

  短視頻和直播平臺的突進,已經形成了不少成熟的商業模式。『你以為打賞幾十上百萬的人都真給錢?打賞的那些人難道自己沒獲利?』趙金現在對這背後的套路很熟悉。

  和還打拼在直播圈的趙金不同,蔣金春回到了原先做生意的義烏繼續實體經營,直播只是偶爾。他說,『真能通過這個來實現人生反轉的,終究是極少數,人得清醒。』

  給主播打賞的粉絲都是哪些人

  據白皮書的調查顯示,『85後』和『90後』是網絡主播的主力人群,也是最能接納和歡迎娛樂直播的人群。

  快手APP的公關告訴記者,他們平臺上的注冊用戶,八成以上都是『90後』,YY、映客等APP情況也差不多。

  對此,杭州IT男張環和他的同事們深有感觸,『一般願意去看直播的人其實和表演者有著一樣的生活和心理共性。』

  他曾有一陣子經常給一名主要表演唱歌的女主播打賞——從送價值幾十幾百的虛擬『鮮花游艇』到直接快遞禮物。只要對方一提及自己的網名ID並說些嬌滴滴的感謝,他會有心理上的滿足。後來,這種滿足感逐漸消失,打賞也就偶爾為之。

  據報道,主播最直接的收入來源就是『粉絲』送的禮物。而粉絲也分三六九等,那些動輒送千元、萬元禮物的土豪粉絲就被稱為『大號』。為了吸引『大號』們持續給自己刷禮物,多數主播盡力維護與他們的關系。

  『大號給你刷了禮物,就會對你提出要求,甚至想控制你。』有主播說,『大號』們雖然稱自己偶像,實際上卻是自己的『衣食父母』,『有時候還得和他們一起吃飯、看電影,甚至每天晚上在微信上說「晚安」。』

  南京師范大學社會學教授吳亦明曾表示,直播行業,利益關系是主導。『有的人通過花錢來購買存在感,滿足虛榮心;有的人則借此成名,為自己牟利創造條件。』

  三方合謀,從網民觀眾身上『套利』

  記者調查發現,為了獲得高額回報,一些主播不惜采用造假、炒作等手段。

  2016年11月,一些主播在一家直播平臺直播給四川涼山州貧困區村民發錢,吸引眾多觀眾圍觀打賞。當地警方調查發現,他們真正的目的並非慈善,而是『吸粉』賺錢,很多發給村民的錢在直播結束後,又被收了回去。主播『快手黑叔』直言不諱:『我兩個月能掙六十萬,就是掙粉絲的錢。』

  一些直播平臺、經紀公司、主播三方合謀,從普通網民觀眾身上『套利』。一位業內人士透露,部分經紀公司低價大量購買平臺的虛擬禮物,再刷給自己的簽約主播,通過『天價打賞』噱頭、水軍造勢等手段把主播捧成『網紅』,提昇平臺流量,最終吸引大量普通網友打賞。整個過程,只有掏出真金白銀的普通網友的利益受損,直播平臺、經紀公司和主播只付出了少許成本,就能按比例分得巨額利潤。

  網絡直播『來錢快』,讓很多青年人趨之若鶩,甚至有不少大學畢業生選擇的第一份工作就是當網絡主播。年輕人如果習慣了用這種輕松的方法賺錢,就會變得浮躁起來,很難再靜下心來好好工作。

  據新華社

責任編輯:孫嵐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頻道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