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國內  >  國內要聞
搜 索
凌曉明:經濟發展的『中國引擎』正在昇級換擋
2017-12-24 15:54:17 來源:央廣網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日前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是黨的十九大後黨中央召開的第一個全國性會議,會議總結了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經濟發展歷程,分析了當前經濟形勢,部署了2018年經濟工作。連日來,會議的許多新論斷、新表述、新提法引起了世界專家學者強烈關注,國際主流媒體廣為報道,特別是國內各地區、各領域、各行業在傳達貫徹會議精神之時,紛紛認識到中央在推進經濟發展中高瞻遠矚,審時度勢,精准定位,謀篇布局,立足於當下,著眼於未來,永不停歇地在發力,讓中國經濟發展的『引擎』著力在換擋昇級,以推動經濟這艘巨輪在十九大精神的指引下,沿著前進的方向行穩致遠。

  『思想引擎』賦予了科學理論,引領著經濟發展從高速向高質量轉變的動力變革。思想的引擎已經昇級,會議確立了『在實踐中形成了以新發展理念為主要內容的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思想』,這一思想將成為推進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固本強基、提質增效的有力理論武器。會議強調『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思想,是5年來推動我國經濟發展實踐的理論結晶,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最新成果,是黨和國家十分寶貴的精神財富,必須長期堅持、不斷豐富發展。』其基本特征就是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當前,中國不僅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聯合國剛剛發布的《2018年世界經濟形勢與展望》中表示5年來中國對全球經濟增長的貢獻率最多(年均為30.2%),前5年中國經濟年均增長7.1%遠超近3%的全球經濟增長速度,而且中國已經形成了世界上人口最多的中等收入群體,印證了中國經濟增長的動力格局逐步轉向更多地依靠消費拉動。事實證明,頻超預期的經濟數據、亮點紛呈的增長動能、力度不變的全球貢獻,讓外媒紛紛感嘆,中國的經濟活力令人倍感振奮。『明者因時而變,知者隨事而制。』在許多國家不僅要搭乘中國經濟發展的快車,也希望借鑒中國經濟成功的經驗之時,中國經濟的思想引擎再發力,將引領著中國經濟發展從高速向高質量轉變的動力變革。動力變革是新時代發展的必然趨勢,意味著服務業以及新技術、新產品、新業態等推動經濟增長的作用在不斷地增強,由此的形勢變化更是催生的思想引擎和科學理論,將指引今後的經濟發展,這是中國經濟社會發展貢獻世界的又一個大成果。

  『路徑引擎』提供了解決方法,激發著經濟發展從高速向高質量轉變的效率變革。『高質量發展』成為了中央經濟會議後的第一熱詞。要做到從高速向高質量的轉變,就必須對中國經濟發展傳統的發展方式進行轉變,必須找准經濟發展新的增長點,必須盡快轉換增長的動力檔次和體制機制等,即不能僅僅依賴於從要素驅動到投資驅動,還必須從要素驅動、投資驅動盡快轉換到創新驅動。此次會議恰逢其時地在路徑選擇上作了很好的規劃和計劃,提出了解決方法,有力地表明了路徑引擎正在『換擋』,激勵著今後的市場機制更有效、微觀主體有活力、宏觀調控更有度,充分體現著效率變革的理念。經過黨的十八大五年來的積累和鋪墊,從新的歷史起點上看,傳統產業煥發了生機、新產業勢頭強盛、新經濟加速成長,經濟結構調整正逐漸走出陣痛期、步入收獲期,創新發展釋放強勢動能,協調發展使經濟更趨穩健,綠色發展使人與自然更加和諧,開放發展實現互利共贏,共享發展不斷增進人民福祉,都為今天新時代的『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恰當而合理的平臺。會議指出要圍繞推動高質量發展,明年做好8項重點工作為: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實施區域協調發展戰略;推動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加快建立多主體供應、多渠道保障、租購並舉的住房制度;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這8項重點工作既是政策導向,又是路徑安排,是中國經濟發展的效率變革的必然之路和無他選擇。因為量積累到一定階段,必須轉向質的提昇,這是經濟發展的規律使然,也合乎唯物辯證法的基本原理。中國經濟『路徑引擎』強勁推出,必將激起著全黨及整個社會專注於將經濟增長從依賴要素投入轉向更多依靠技術進步和生產率提昇這一核心使命上來。

  『目標引擎』驅動了創新實踐,導向著經濟發展從高速向高質量轉變的質量變革。明年的經濟發展情況舉足輕重,至關重要,因為2018年是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的開局之年,是改革開放40周年,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施『十三五』規劃承上啟下的關鍵一年。中央已明確強調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是治國理政的重要原則,要長期堅持,且此次的會議已確定了今後3年要重點抓好防范化解重大風險、精准脫貧、污染防治三大攻堅戰。無論是短期內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驅動,還是3年攻堅戰的客觀要求,目標引擎所應產生和導致了實現節奏和力度的質量保證。『高速』指向數量或規模,往往是經濟發展初級階段的目標,用以表明『快不快』;『高質量』則是經濟發展達到一定水平之後纔會有的目標,強調質量和效益,是回答『好不好』。在轉變之時的當下,必須加快形成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指標體系、政策體系、標准體系、統計體系、績效評價、政績考核,就須在實踐創新中產生更加規范和科學的導向指引,以確保經濟發展的穩進、持續、健康的發展。三大攻堅戰是推進目標兌現的著力點,更是推動民生保障與改善的突破口,而創新實踐則是質量變革的內核,要讓創新成為第一動力、協調成為內生特點、綠色成為普遍形態、開放成為必由之路、共享成為根本目的,就能實實在在帶來人們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因此,中國經濟發展從高速向高質量轉變,就要通過經濟增長來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質量,作為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的根基。中央經濟會議確立的過程目標,其引擎作用發揮如何,將在質量變革中強化經濟增長從總量先行到量質並重來衡量。

  『天時人事日相催,冬至陽生春又來。』推動中國經濟從高速增長向高質量發展的轉變,光有『思想引擎』的昇級指引、『路徑引擎』的換擋激發、『目標引擎』的強勁驅動還遠遠不夠,更要有全黨全社會形成統一思想的共識,要有從政治高度增強促進轉變、實現轉變的使命感、責任感和緊迫感,這其中,人的認識、思想和觀念的動勁『引擎』則更為關鍵!『萬事俱備,只欠東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已蘊含著堅定不移的決心和信心,讓我們自覺維護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黨的十九大精神上來,統一到黨中央對明年經濟工作的部署上來,銳意進取,知難而上,滿懷信心,真抓實乾,就一定能確保經濟工作明年開好局、起好步,換好檔、謀好篇。

  (凌曉明:重慶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重慶大學光電工程學院黨委副書記、副教授)

責任編輯:焦志明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頻道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