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國內  >  焦點要聞滾動**
搜 索
決勝全面小康關鍵年 習近平布局三大攻堅戰
2017-12-24 11:48:00 來源:央視網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2017年12月18日至20日,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在北京舉行。習近平發表重要講話。(圖片來源:新華網)

  央視網消息:2018年是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的開局之年,是改革開放40周年,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施『十三五』規劃承上啟下的關鍵一年。12月20日閉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今後3年要重點抓好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防范化解重大風險、精准脫貧、污染防治三大攻堅戰。』

  『小康』這個源於《詩經》的古老詞匯,承載了無數中國百姓對安定、幸福生活的美好期盼。

  而今天,這個千年夢想,在當代中國共產黨人的領導下,已變成了活生生的現實。不僅『6000多萬貧困人口穩定脫貧,貧困發生率從10.2%下降到4%以下』,人民群眾的生活水平也不斷改善、幸福指數節節攀昇。

  十九大報告指出,我國穩定解決了十幾億人的溫飽問題,總體上實現小康,不久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從現在到2020年,即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期。』

  初心不改

  2017年12月12日下午,習近平到江蘇徐州馬莊村考察。(圖片來源:新華網)

  12月12日,習近平來到江蘇徐州馬莊村,強調農村要發展好,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要有好班子和好帶頭人,為農村發展指明方向。

  『讓人民過上好日子,是我們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擺脫貧困作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底線任務和標志性指標,開啟了向貧困反擊的偉大實踐。

  從太行腳下到大別山區,從隴中定西到呂梁深處……習近平多次召開跨省區脫貧攻堅座談會,指揮、推動這場反貧困大決戰。中國的扶貧事業不斷刷新著人類減貧歷史新紀錄。一年1000萬的減貧速度,在中國乃至世界史上都堪稱奇跡。

  5年來,我國開創了經濟發展與民生改善良性互動的新境界:企業職工養老金連年增加,特困人員救助供養制度實現城鄉統籌;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紮實推進;教育惠民政策力度不斷加大,教室更加明亮,教育更加公平;城鄉交通基礎條件明顯改善,百姓出行更加便捷,道路越走越寬……

  同時,天更藍了,水更清了,環境也更優美了。截至今年底,我國歷時兩年時間實現了中央環保督察31個省(區、市)全覆蓋,直接推動解決群眾身邊的突出環境問題。

  『以就醫為例,這幾年通過分級診療等舉措,老百姓看病更加便捷。』北京兒童醫院超聲科名譽主任賈立群對此感受真切,百姓身邊的點滴變化,印證了我們黨順應民生期盼的努力。

  利民之事,絲發必興;厲民之事,毫末必去。人民關心的現實的利益問題,就要一件事情接著一件事情辦,一年接著一年乾。

  今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再次強調,要充分調動各方面乾事創業的積極性,有力有序做好經濟工作。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激發區域發展新活力。確保重大風險防范化解取得明顯進展,加大精准脫貧力度,務求污染防治取得更大成效,在發展中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

  使命如山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13億多中國人,一個都不能少!』

  『全面』既是難點,也是短板。是惠及全體人民的小康,覆蓋的人口要全面;是城鄉區域共同的小康,覆蓋的區域要全面;是『五位一體』的全面小康,覆蓋的領域要全面。

  就任總書記之初,習近平一再強調:『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在農村、特別是在貧困地區』『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一個民族都不能少』『不能丟了農村這一頭』『決不能讓一個蘇區老區掉隊』……這一系列論述,充分體現了習近平把13億多人全部帶入全面小康的堅定決心。

  『努力縮小城鄉區域發展差距,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一項重要任務。』黨的十九大報告將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作為建立現代化經濟體系的重要一環,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圍繞著鄉村振興,今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要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清除阻礙要素下鄉各種障礙。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堅持質量興農、綠色興農,農業政策從增產導向轉向提質導向。深化糧食收儲制度改革,讓收儲價格更好反映市場供求,擴大輪作休耕制度試點。

  過去的5年,區域發展格局優化重塑,『三大戰略』進展順利;『一帶一路』建設積極進展,區域開放開發步伐加快;京津冀協同發展有序推進,雄安新區啟動設立;長江經濟帶發展取得成效。同時,西部開發、東北振興、中部崛起、東部率先『四大板塊』統籌推進。

  在此基礎上,今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進一步部署區域協調發展:科學規劃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提高城市群質量,推進大中小城市網絡化建設,增強對農業轉移人口的吸引力和承載力,加快戶籍制度改革落地步伐。引導特色小鎮健康發展。

  千鈞將一羽,輕重在平衡。習近平強調:『要在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同時,全面推進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促進現代化建設各個環節、各個方面協調發展,不能長的很長、短的很短。』

  『一個都不能少』,不能有人掉隊。『一項都不能少』,某一個重要方面發展滯後,都會影響全局。

  新時代,站在新的歷史起點,把一個人口比歐盟、美國、日本加起來還多的大國帶入全面小康,是人類歷史上從未有過的偉大壯舉。只有解決好人民群眾普遍關心的突出問題,纔能獲得人民群眾的認可。

  戮力攻堅

  2017年6月,習近平到山西考察,深入呂梁山區調研深度貧困地區脫貧攻堅大計。(圖片來源:新華網)

  中國扶貧開發已進入啃硬骨頭、攻堅拔寨的衝刺期。中西部一些省(自治區、直轄市)貧困人口依然較多,貧困程度較深,減貧成本更高,脫貧難度更大。實現到2020年讓7000多萬貧困人口擺脫貧困的既定目標,時間十分緊迫、任務相當繁重。

  十九大報告指出,要堅決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風險、精准脫貧、污染防治的攻堅戰,使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得到人民認可、經得起歷史檢驗。

  口言之,身必行之。

  今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對扶貧工作作出指引:要保證現行標准下的脫貧質量,既不降低標准,也不吊高胃口;瞄准特定貧困群眾精准幫扶,向深度貧困地區聚焦發力;激發貧困人口內生動力,加強考核監督。

  污染防治要使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大幅減少,生態環境質量總體改善,重點是打贏藍天保衛戰,調整產業結構,淘汰落後產能,調整能源結構,加大節能力度和考核,調整運輸結構。

  防范化解重大風險攻堅戰,重點是防控金融風險,要服務於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條主線,促進形成金融和實體經濟、金融和房地產、金融體系內部的良性循環,做好重點領域風險防范和處置,堅決打擊違法違規金融活動,加強薄弱環節監管制度建設。

  全面小康,民生為先。今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要針對人民群眾關心的問題精准施策:解決好嬰幼兒照護和兒童早期教育服務問題;注重解決結構性就業矛盾,解決好性別歧視、身份歧視問題;改革完善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加快實現養老保險全國統籌;繼續解決好『看病難、看病貴』問題,鼓勵社會資金進入養老、醫療等領域……

  黨的十九大對未來經濟社會發展指明方向,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對2018年經濟工作作出全面決策部署。前進道路並不平坦,挑戰依然嚴峻,只有持續奮斗,迎難而上,把握好『開局之年』『關鍵一年』的2018,以新理念引領新發展,突出抓重點、補短板、強弱項,特別是打好三大攻堅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纔能最終變為現實。(文/李珊珊)

責任編輯:焦志明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頻道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