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人與一群鶴的生死相守
新華社哈爾濱12月23日電 題:一家人與一群鶴的生死相守

徐秀娟的父母和侄女在回憶徐秀娟(8月17日攝)。2017年是徐秀娟烈士犧牲三十周年。新華社記者梁冬攝
是悲歌,更是壯歌。
命運能有多悲情?還記得犧牲在沼澤中的養鶴女孩嗎?近30年後不幸再次降臨,接過她事業的小弟徐建峰,同樣因公殉職。
信念能有多執著?徐建峰的女兒同樣響應冥冥中的召喚,告別繁華都市,回到紮龍自然保護區。她說:『只有在這裡,我纔能找到內心的安寧。』
娟子的傳說
在廣袤的黑龍江大地上,嫩江宛轉南流,河之東岸有一塊夏如翡翠、冬如白玉的大濕地——紮龍自然保護區。這裡以棲居繁衍著自然的精靈——丹頂鶴,聞名於世。
『在世界僅存的三大丹頂鶴種群中,只有我國的紮龍種群仍生機勃勃地保持自然遷徙。但保護區建立之初,這群鶴也曾處境瀕危。』紮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常務副局長王文峰說。
據記載,1975年建區之初,丹頂鶴總數僅140只左右。
丹頂鶴一身傲骨又極其敏感,人們根本無法接近,保護工作一時不知如何著手。大家發現,當地有一位漁民徐鐵林,身懷絕技,他曾經多次遇到受傷的丹頂鶴,救回家養好傷又放飛。
『老徐一家與鶴相鄰相依,索性就請他參與了管護工作,最初保護區的牌子就借掛在他家。』王文峰說。
老徐和伙伴們艱難跋涉在沼澤中,在2100平方公裡、相當於2個香港面積的保護區內,幾乎摸清了每一處鶴巢。大家慢慢發現,『人工孵化+野外散養』的『半野化』保護方式,成活率最高,野性保持最好,而且幼鶴自然地就跟著成鶴南飛了。
當時他們還不知道,後來多個國際組織試圖人工重建鶴類遷徙均告失敗,紮龍『土辦法』會成為唯一成功范例。他們不知道的還有,這與老徐一家後來的悲情遭遇,會有一種隱秘的聯系。

這是徐秀娟與濕地中的鶴(資料照片)。新華社發
徐家長女叫徐秀娟,從小就跟著老徐在火炕上孵鶴,大家親熱地叫她『娟子』。照片上,娟子略顯黝黑、牙齒益顯雪白、眼神格外清澈。她呵護的鶴,每年都會飛往江蘇鹽城越冬。1986年5月,徐秀娟突然接到鹽城邀請,共同創建灘涂珍禽自然保護區。娟子二話沒說,懷揣著3枚丹頂鶴蛋就出發了。她一路用體溫暖著,奔波了3天3夜,終於來到黃海之濱。
當時,丹頂鶴人工孵化還屬世界前沿課題,即使在親鶴的羽翼下,溫度稍有變化,也會胎死殼中。我們今天難以想象,娟子究竟付出多少情感,纔有了世界首次在越冬地人工孵化成功。更令人驚奇的是,小鶴格外強壯,比正常周期提前20多天展翅飛天。前來考察的中外專家說,這是『愛生奇跡』。
然而,這種『半野化』保護方式也伴生著難題,淘氣的幼鶴玩高興了,很容易『走失』。1987年9月15日,又有幼鳥飛走未歸。徐秀娟整整一天在蘆葦蕩中蹚水尋找,心力交瘁。第二天一早,娟子說聽到了『寶貝』的鳴叫,沒顧上吃飯就又出門了。不想從此永別,她終因疲勞過度,淹沒在沼澤裡。
那個美麗的女孩,終年23歲,被追認為我國環保戰線第一位烈士。於是有了那麼一首歌:
走過這片蘆葦坡
你可曾聽說
有一位女孩
她留下一首歌
為何片片白雲悄悄落淚
為何陣陣風兒輕聲訴說……
從此,徐家人每年過年,都會擺上一副空碗筷,一把空椅子。
- 『冷資源』助力『冰雪游』2021/01/04
- 依蘭縣堅定產業強縣戰略 助力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2021/09/08
- 網友爆料oner組合岳岳騙p:希望大家追正經明星2021/09/02
- 奧運冠軍張雨霏:隔離期間能打游戲太爽啦!2021/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