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國內  >  國內要聞
搜 索
解碼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公報:惠民政策『專列』再出發
2017-12-23 09:58:41 來源:新華網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北京史家教育集團舉辦第二屆創業挑戰賽。圖為現場參賽小學生介紹作品『自動擦黑板機』(5月26日攝)。新華社記者王化娟攝

  教育:

  會議指出,要針對人民群眾關心的問題精准施策,著力解決中小學生課外負擔重、『擇校熱』、『大班額』等突出問題,解決好嬰幼兒照護和兒童早期教育服務問題。

  我國教育體制『四梁八柱』的改革方案已基本建立。2016年全國教育經費執行情況統計公告顯示,去年全國教育經費總投入為38888.39億元,比上年的36129.19億元增長7.64%。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為31396.25億元,首次超過3萬億元,比上年的29221.45億元增長7.44%,佔GDP比例為4.22%。這是自2012年首次超過4%以來連續五年保持在4%以上,4%成果進一步鞏固。

  在福州市臺江區福機新苑居家照料中心,老人們在過集體生日(4月15日攝)。新華社記者宋為偉攝

  養老:

  會議指出,改革完善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加快實現養老保險全國統籌。鼓勵社會資金進入養老、醫療等領域。

  今年,全國養老院服務質量建設專項行動繼續深入開展。據民政部統計,截至第三季度,全國注冊登記養老機構已達到2.8萬多家,養老床位數近700萬張,社區養老服務設施已覆蓋全部城鎮社區和百分之50以上的農村社區。

  在安徽省合肥市廬陽區城管局環衛中心,逍遙津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家庭醫生(左一)與環衛工人簽訂醫療服務協議(7月12日攝)。環衛工人將享受建立健康檔案、健康體檢套餐、醫聯體雙向轉診綠色通道、一對一健康評估和分類管理等免費醫療服務項目。新華社記者張端攝

  醫療:

  會議指出,繼續解決好『看病難、看病貴』問題,鼓勵社會資金進入養老、醫療等領域。

  我國啟動改善醫療服務行動計劃三年來,簡化手續,優化流程,方便群眾就醫,取得較好成效。目前所有三級醫院均已開展預約診療,4174家醫院為患者提供信息查詢和推送服務;2777家醫療機構提供移動支付結算方式。目前2018年到2020年的第二個三年改善醫療服務行動計劃正研究制定,初步提出以互聯網+為手段打造智慧醫院,以一卡通為目標打破醫療機構信息壁壘等開創性舉措,正在廣泛征求意見。

  工作人員在北京燕保·馬泉營家園公租房項目登記處對市民提交的申請材料進行初步審核(4月12日攝)。新華社記者羅曉光攝

  住房:

  會議指出,加快建立多主體供應、多渠道保障、租購並舉的住房制度。

  今年,『分類調控、因城施策』房地產市場調控政策效果逐漸顯現。11月份,70個大中城市中15個熱點城市房地產市場總體繼續保持平穩,多數城市已低於去年同期價格水平。1-10月,全國棚戶區改造已開工600萬套,完成投資1.68萬億元。

  11月20日,在福州市交警支隊車輛管理所,工作人員為市民安裝新能源汽車專用號牌。當日起,我國12個城市第一批統一啟用新能源汽車專用號牌。新華社記者宋為偉攝

  環保:

  會議指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要使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大幅減少,生態環境質量總體改善,重點是打贏藍天保衛戰,調整產業結構,淘汰落後產能,調整能源結構,加大節能力度和考核,調整運輸結構。

  會議指出,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只有恢復綠水青山,纔能使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要實施好『十三五』規劃確定的生態保護修復重大工程。啟動大規模國土綠化行動,引導國企、民企、集體、個人、社會組織等各方面資金投入,培育一批專門從事生態保護修復的專業化企業。

  今年,『大氣十條』治理措施進入收官之年。自『大氣十條』實施以來,京津冀及周邊地區PM2.5(細顆粒物)年均濃度持續下降。1-11月,全國338個地級及以上城市PM10(可吸入顆粒物)平均濃度,比2013年同期下降20.4%;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PM2.5平均濃度分別下降38.2%、31.7%、25.6%。北京市近9個月的PM2.5平均濃度,有8個月為歷史同期最低,目前接近『大氣十條』確定的目標。

責任編輯:楊雪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頻道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