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12月22日電 題:從四個『三』看中國經濟步入高質量發展軌道
新華社記者何雨欣、劉羊暘、安娜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中國經濟發展也進入新時代。
中國經濟已再上新臺階,高質量發展,體現大勢所趨,要求解決現實問題,推動中國經濟不斷取得新進展。
三個『必然要求』:高質量發展是大勢所趨
『是保持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必然要求』『是適應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變化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必然要求』『是遵循經濟規律發展的必然要求』,剛剛舉行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用三個必然要求,深刻闡釋了推動高質量發展是大勢所趨。
『數量增長只是經濟的外在增長;高質量則是經濟的潛在增長、內涵式增長。』國家行政學院研究員張春曉說。
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所長鄭永年說,中國經濟將以產業昇級等方式從數量型發展轉向質量型發展,這對未來中國經濟發展非常重要。
打好三大攻堅戰:解決轉入高質量發展突出問題
『今後3年要重點抓好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防范化解重大風險、精准脫貧、污染防治三大攻堅戰。』會議指出。
『這三大攻堅戰也是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要解決的突出問題。』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經濟研究部部長徐洪纔說。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經濟發展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但還面臨不少困難和挑戰,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一些突出問題尚未解決。
會議為打好三大攻堅戰明確了著力點,強調防范化解重大風險,『重點是防控金融風險』;精准脫貧,『要保證現行標准下的脫貧質量』;污染防治,『重點是打贏藍天保衛戰』。
『三大攻堅戰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三個最關鍵環節。解決好突出問題,纔能做好發展的答卷。』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張立群說。
推進三大轉變:緊扣高質量發展主題
根據會議,圍繞推動高質量發展,8項重點工作的首項就是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要推進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轉變,中國速度向中國質量轉變,制造大國向制造強國轉變。
工信部信息中心工業經濟研究所所長於佳寧說,這三大轉變緊扣高質量發展主題,直指實體經濟振興、制造業轉型昇級,首先就要加快發展先進制造業,滿足消費昇級和產業昇級帶來的新需求,緩解高端產業發展滯後引發的不平衡和不充分的矛盾。
在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方面,會議還提出,要深化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重點在『破』『立』『降』上下功夫,包括大力破除無效供給,大力培育新動能,大力降低實體經濟成本。
推動三大變革:高質量發展行穩致遠
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會議指出中國經濟發展進入新時代,要推動這三大變革。
『三大變革對中國經濟未來發展至關重要。』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經濟事務官員梁國勇表示,質量變革意味著經濟增長從總量先行到量質並重;效率變革意味著經濟增長從依賴要素投入轉向更多依靠技術進步和生產率提昇;動力變革意味著服務業以及新技術、新產品、新業態等推動經濟增長的作用增強。
一些專家也提出,三大變革相輔相成,將是中國未來經濟發展的一大核心。
- 『冷資源』助力『冰雪游』2021/01/04
- 依蘭縣堅定產業強縣戰略 助力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2021/09/08
- 網友爆料oner組合岳岳騙p:希望大家追正經明星2021/09/02
- 奧運冠軍張雨霏:隔離期間能打游戲太爽啦!2021/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