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12月21日電 『招我的是個國企,過去以後,當地政府每個月還會給1000塊的補貼,聽說還有住房補助,我最終選擇了鄭州。』前不久,大連理工大學企業管理碩士宋林傑簽約了位於鄭州的中鐵工程裝備集團有限公司。
隨著國內二、三線城市在人纔政策上持續發力,各類優惠政策對人纔的集聚效應逐漸顯現,越來越多即將畢業的『90後』大學生選擇到二、三線城市就業。『不少同學選擇了二、三線城市,同宿捨還有一同學簽了鄭州的華夏幸福。』宋林傑說。
今年以來,自武漢市推出『百萬大學生留漢創業就業工程』開始,不少二、三線城市相繼推出了各類人纔優惠政策。鄭州市推出了『智匯鄭州』人纔工程,在生活補助、購房補貼等方面為人纔來鄭州工作提供優惠條件;長沙市推出了高校畢業生『零門檻』落戶政策。記者了解到,推出類似人纔優惠政策的還有新疆、廣西、河北等多個省份。
『以前二、三線城市能提供的就業崗位比較局限,很多學生不得不去「北上廣」競爭,現在二、三線城市發展也很快,再加上最近二、三線城市的政策優惠力度逐漸增大,很多學生將就業的目光轉向了這些地方。』一直從事學生就業工作的蘭州大學大氣科學學院團委副書記侯海坤說。
通過廣西的定向選調生招錄考試,在重慶大學讀書的陝西姑娘袁琳,決定選擇去廣西工作。『廣西那邊政策挺好,有的一年一萬元的生活補助,有的買房的話還給10萬元安家費。』袁琳說。
田學鵬是中央民族大學2015級中外政治制度專業的碩士研究生,畢業季最令他糾結的就是去哪裡工作。最近,河北『英纔入冀』政策給了他一個不錯的選擇機會。『給正式事業編制,可供選擇的單位也挺多,而且都不錯。』田學鵬向記者說他准備選擇河北的理由。
『大學生去二、三線城市,一方面是因為觀念在發生變化,更加關注幸福指數,他們覺得哪裡能生活得更好就去哪裡;另一方面,二、三線城市不斷在人纔政策上發力,這對高校畢業生的求職有很大吸引力。』從事就業與人纔服務方面研究的清華大學『一帶一路』戰略研究院研究員郭金來說。
對於即將步入職場的高校畢業生,郭金來建議,應該多關注一些國家及各地的政策,根據自己的實際,擇業時不但要看一個城市現在的發展狀況,還要看它的發展勢頭,以及自己所從事行業在這個城市的發展前景,綜合考慮選擇就業地點。
- 『冷資源』助力『冰雪游』2021/01/04
- 依蘭縣堅定產業強縣戰略 助力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2021/09/08
- 網友爆料oner組合岳岳騙p:希望大家追正經明星2021/09/02
- 奧運冠軍張雨霏:隔離期間能打游戲太爽啦!2021/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