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國內  >  地方新聞
搜 索
在線教育豈能頻頻『踩線』:內容存低俗 師資有注水
2017-12-21 18:31:10 來源:人民日報  作者:錢一彬 甄子銳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內容存低俗師資有注水體驗要提檔

  在線教育豈能頻頻『踩線』

  網課也能玩轉『購物節』?

  全場熱門課程八五折,原價續課時費抽獎得禮包,參加『學習趴』……剛剛過去的『雙12』購物節,多家在線教育平臺的新優惠、新玩法火了一把。《2017年中國在線教育行業白皮書》顯示,2017年中國在線教育市場規模預計達到2810億元,預計2018年將突破3000億元關口。

  然而,巨大的用戶和市場規模背後,卻是快速發展中『成長的煩惱』。近期,頻頻爆出中小學生作業輔導類APP內容涉黃丑聞,讓人大跌眼鏡;平臺資質缺少把關,所謂『名師』不乏摻假注水現象,難以勝任教書育人任務;不少學習者吐槽在線教育視頻卡、互動差、軟件慢,暴露出現有的技術瓶頸……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要辦好學前教育、特殊教育和網絡教育。從『抬頭看黑板』到『低頭看手機』,形式變化的同時,在線教育能否帶來真正的效果提昇和體驗優化,需要整個行業突破發展瓶頸,持續深入探索。

  瓶頸一

  內容現低俗監管有缺位

  打開某在線作業輔導APP,點擊進入『學生圈』板塊,『小學自拍之友』『暗戀心事房』『異地零距離』等內容低俗、言辭曖昧的論壇名稱和主題帖標題令人大跌眼鏡,有的還被打上『推薦』標簽。不少學生家長擔心:以為下了軟件能讓孩子安心學習,沒想到還有這麼多亂七八糟的東西。

  本應成為學習伴侶的在線學習平臺,卻成為『藏污納垢』之所。有的APP設立『論壇』『圈子』等,打著『輕松時刻』『精彩世界』的幌子,以低俗惡搞的帖子吸引眼球;有的在功能設計上夾帶『私貨』,以醒目字眼誘導用戶下載含有色情、暴力等內容的其他軟件,對用戶尤其是中小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造成不利影響。

  今年7月,工信部實施《移動智能終端應用軟件預置和分發管理暫行規定》,明確規定互聯網信息服務提供者不得提供或傳播含有色情內容的移動智能終端應用軟件。然而,從規定到落實,仍有相當距離。

  8月,一名網名為『小迪』的用戶在某在線作業輔導APP上傳一組漫畫,並聲稱『每蓋10樓(回復或跟帖)就更新一張』。在其已經上傳的10餘張圖片中,大多包含了色情淫穢內容。較之涉黃內容的快速傳播,平臺方卻並未及時采取刪帖等措施,導致不良內容持續擴散。

  除垢揚清,平臺嚴格履職責無旁貸。今年8月,在線作業輔導APP『作業幫』上的『同學圈』板塊刊發一份公告:『我們決定停止同學圈的更新和瀏覽服務,並對內容系統做全面審查和昇級。』此前,多個在線作業輔導APP因相關討論區的發帖涉及黃色低俗內容,引發家長和媒體質疑。

  『在線教育行業發展規范有序、守好底線,不僅靠企業和平臺嚴格自律,有關行政部門的監管也不能缺位。』中國人民大學教育學院教授程方平認為,把好行業內容關,還需要教育、工商、網信等多個部門聯動,齊抓共管。既要盡快完善相關制度規定、出臺規范化體系化標准,還要加大執法力度,建立有效的監管機制和有力的懲治機制,令涉黃等低劣和違法內容無處遁形。

  瓶頸二

  師資注水分服務存短板

  『學員人均提分26分』『80萬學霸在用1對1』『8500位專屬名師任選』……今年11月,某在線作業輔導APP在被媒體曝光存在虛假宣傳師資情況後,便將上述介紹籠統替代為:『1對1個性化輔導,24小時隨時隨問輕松學,有網就能連線』。

  除了『自吹自擂』,一些平臺還暗地給師資注水:曾在某名牌大學進修過便自稱『名校畢業』,號稱任職於公立學校卻可在工作日預約授課……如此『過分包裝』,怎能不令人生疑。

  擠乾在線教育中的宣傳水分,首先要從源頭上做好把關。在騰訊課堂平臺上,授課者作為個人申請入駐時被要求提交包括教師資格證等資格證書,否則將無法完成審核,同樣,機構申請入駐時也需辦學許可證等教育培訓資格證明。目前,該平臺入駐機構接近4萬家,提供在線課程超過6萬門。

  『嚴格的師資篩選和系統的後期培訓,是在線教育平臺形成自身核心競爭力的重要環節之一。』51Talk創始人兼CEO黃佳佳表示,從一個老師應聘到最後進入51Talk平臺授課,總體通過率約為3%,『老師不僅必須擁有資質證書和教學經驗,還需要完成全部培訓流程,內容涉及課程設計、游戲互動、教案創新等。此外,我們會根據學生對老師的評價,基於學生的反饋機制,對老師進行有針對性的二次培訓。』

  迅速增長的市場規模下,在線教育服務效果打折也屢屢遭人詬病。目前,有的教學直播引入彈幕加強互動,卻成為少數人閑聊調侃的方式;有的作業輔導類APP以自動糾錯等為亮點,實際上卻成為中小學生變相抄襲答案的『花招』,有違教學初衷;有的平臺對用戶的退費申請百般拖延,甚至以『超過時限,過時不候』搪塞,令人直呼『退個學費咋就這麼難』。

  『每一個新興行業在發展初期都會遇到一些問題,重要的是完善細節、解決問題。』中國社科院信息化研究中心秘書長姜奇平認為,在線教育平臺如要良性、可持續發展,一定要從自身做起,誠信經營、尊重用戶,努力提高師資教學水平,不斷優化用戶體驗。

  瓶頸三

  技術待昇級效果打折扣

  頭戴VR眼鏡、操作手柄指點、身臨其境感知,在日前結束的第四屆世界互聯網大會上,在線教育平臺學堂在線推出的全沈浸VR教學產品收獲不少人氣。在線教育的互動性因技術昇級而更令人期待。

  今年1月,國家發改委批復由北京師范大學聯合清華大學、網龍華漁教育等組建互聯網教育智能技術及應用國家工程實驗室。實驗室旨在開展遠程教學交互等技術研發,研究制定技術標准。該實驗室副主任熊立談道:『在線教育領域的技術提昇與內容優化是一個長期持續的過程,其目標是服務教師和學生,技術應用不僅要讓課堂生動有趣,更要提昇學習和教學效率。』

  新技術的應用,還令以往教學直播卡頓、延遲、掉線等問題得到優化。51Talk自主研發的真人在線互動教學軟件『AirClass空中教室』,通過融合最新的視頻壓縮技術,讓在線教學視頻的傳輸更流暢清晰,並根據網絡狀況自動切換不同狀態的音質和畫質。目前,該平臺超過97%的學員使用『AirClass空中教室』進行在線學習。

  『引入新技術完善視頻和直播體驗的目的,在於提高學習和教學效率。』猿輔導聯合創始人李鑫認為,比如通過作業自動批改、在線考試、口語機器評測等新技術、新體驗,有助於令在線課堂更高效、更實用。

  平臺更智能,用戶纔能充分享受『一對一』體驗。但就現階段技術水平而言,姜奇平認為在線教育還未達到真正的智能化,『大多數平臺還難以針對不同學生提供個性化的教學方案,有的僅僅是將線下教育模式照搬到線上,沒能發揮線上教育因材施教的效果。』

  今年以來,『Uni智能學習系統』『高考機器人』『AI英語老師』等最新應用陸續推出,智能批改、個性定制、語音糾正等炫酷體驗,基本覆蓋用戶對於『教、學、考、評、管』的多樣化需求。

  技術越來越炫酷,但並不意味著就此完全否定和拋棄線下教育。『線上教育本身是線下教育的延伸,在師生交流、生生交流等方面還不能完全取代線下的傳統教育。』程方平指出,在線教育在加強技術創新、完善互動體驗的同時,也要與線下教育形成良好的結合和呼應,『線上以聽課和自主學習為主,線下以答疑和個性化輔導為主,線上線下教育相輔相成,纔能令學習者收獲完整的學習體驗。』

責任編輯:楊雪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頻道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