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人在港珠澳大橋入海隧道裡面進行防水工程作業。
港珠澳大橋又創了一個世界之最
大橋隧道防水項目完工實現粘接率100%空鼓率0做到滴水不進
自主體工程貫通以來,港珠澳大橋的建設就轉向了橋面、島上和隧道內。其中,隧道內防水是很重要的一項作業內容。記者昨日從施工方獲悉,港珠澳大橋6.7公裡的海底隧道已經完成防水項目施工,實現粘接率100%,空鼓率0,項目壽命30年,做到滴水不進,又創造了一個世界之最。
文/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劉幸
圖/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楊耀曄
全球此前現成案例表明,海底隧道出現漏水是很常見的。一位歐洲著名島隧專家依據經驗給出一個數值:全世界的節段式沈管漏水率平均值為10%左右。也就是說,10個接頭中有一個漏水。目前尚沒有沈管隧道100%不漏水的記錄。

港珠澳大橋
6.7公裡隧道滴水不漏
港珠澳大橋海底隧道6.7公裡,由33節鋼筋混凝土結構的沈管對接而成,它是當今世界最長的公路隧道;33節沈管中,單個沈管大約重75000噸,也是當今世界之最;工程師要在規定時間和最深水下47米的海況條件下完成沈管的連續安裝,局部施工區域屬於極為松軟而且類型多樣的土質。每個沈管深埋隧道後,上面還要回土,每個沈管上要承受20米深的覆土荷載。
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日前坐上電瓶車走訪了33節沈管組成的6.7公裡海底隧道,看見這裡一切都是乾巴巴的,整個隧道內既沒有『雨』更沒有『河』,甚至沒有水印的痕跡,可謂滴水不進。
防水卷材滿粘率實現100%
港珠澳大橋主體工程貫通後,內部防水項目正是在這種乾巴巴的條件下施工。要想降低含水率,在普通項目中,如一般高速公路路面晾乾就行;港珠澳隧道卻不行,禹王集團工程師王立新帶領團隊采用了幾種基層處理劑,對比施工效果一開始不理想,主要是滿粘率不夠高,可能鋪設瀝青後起鼓;這個就如家庭裡面裝修,瓷磚有空鼓一樣,後果是脫落,對於設計壽命達到120年的港珠澳大橋來說,這是決不允許的。
多方研討過程中,王立新得知港珠澳大橋承建方中交聯合體中的招商集團下屬企業有專用於鋼索橋面瀝青鋪裝的基層處理劑,通過實驗,王立新發現,該基層處理劑能實現防水卷材『滿粘』的效果,順利完成了任務。
隧道防水壽命可長達30年
有了基層處理劑,防水卷材的鋪設技術也很關鍵,瑞士防水專家給港珠澳大橋防水施工隊提供了新的鋪裝技術指導。王立新告訴廣州日報記者,以往高溫火焰鋪設防水卷材的時候,人在後面推L形工具,最前面則是高溫火焰。瑞士防水專家改用人拉鋪設防水卷材的L形工具,加快了鋪裝速度,時間少了1/4,因為有碾壓,鋪裝效果更加好,實現了零空格,零空鼓。
經過檢驗,港珠澳大橋6.7公裡海底隧道的防水項目實現了滿粘的效果,零空格,零空鼓,並於11月中下旬完成防水項目。民用建築中防水項目的壽命有5年,瀝青路防水項目的壽命有12年,而港珠澳大橋防水項目的壽命,在沒有外力破壞的情況下,30年應該不成問題。
- 『冷資源』助力『冰雪游』2021/01/04
- 依蘭縣堅定產業強縣戰略 助力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2021/09/08
- 網友爆料oner組合岳岳騙p:希望大家追正經明星2021/09/02
- 奧運冠軍張雨霏:隔離期間能打游戲太爽啦!2021/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