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國內  >  財經要聞  >  經濟民生
搜 索
2017年中國經濟回眸:民生改善,實打實的獲得感
2017-12-19 10:22:42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作者:杜海濤 林麗鸝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臨近歲末,盤點這一年的生活,人們各有收獲:『脫貧了』『漲工資了』『搬新房了』『開公司了』『在城裡落戶了』……一個個鮮活的故事,一張張開心的笑臉,匯成了一幅多彩斑斕的民生畫卷。

  『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把解決好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作為重中之重,一大批惠民政策舉措緊鑼密鼓、落地生根,突破了一些過去想突破而未突破的關口,辦成了一些過去想辦而未辦成的大事,人民生活不斷改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明顯增強。

   共享發展,日子越過越舒坦

  2017年,中國經濟穩中向好,每項民生指標也在各自的刻度尺上持續攀昇——

  數一數錢包,居民收入增速再次跑贏GDP。前三季度,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342元,實際增速7.5%,比人均GDP增速快1.2個百分點,城鄉居民收入差距繼續縮小。『未來幾年,只要居民收入年均實際增速保持在5.3%以上,到2020年就可實現比2010年「收入倍增」。』國家統計局住戶調查辦公室主任王萍萍說。

  掂一掂『飯碗』,就業狀況『風景這邊獨好』。今年前11月,全國城鎮新增就業1280萬人,再創歷史新高。全球著名商業教育機構瑞士洛桑國際管理學院發布的《2017年度世界競爭力報告》顯示,在許多國家失業率居高不下的情況下,中國就業指標排名世界第一。

  算一算脫貧,減貧成績單讓全球矚目。2013至2016年,全國累計減貧5564萬人,年均減貧1391萬人。國際知名雜志《經濟學人》撰文點贊:『中國是世界減貧事業的英雄。』今年,我國貧困人口將再減少1300萬左右。『一年就摘掉貧困帽子,日子過得跟我的小龍蝦養殖業一樣紅火。』在江蘇省淮安市盱眙縣官灘鎮洪湖村,低收入農戶陳廣軍受益於地理標志商標扶貧,今年靠賣『盱眙龍蝦』就掙了15萬元,是去年收入的7.5倍。

  看一看養老,社會保障網越織越密。今年,1億多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水平總體上調5.5%左右,養老金實現『十三連增』。職工醫療保險、居民醫療保險、失業保險、生育保險等各類社保水平也穩步提高,我國逐步織密世界上覆蓋人群最多的社保安全網。『這幾年,政府接連上調養老金,我的養老金比剛退休時漲了將近4倍,足夠花!』吉林省梅河口市退休老職工呂順說。

  比一比投入,財政『真金白銀』支持力度大。一年來,中央部門帶頭,各級政府堅持過緊日子,卻給民生事業做足了預算,資金用在補民生短板上。前11月,教育支出26625億元,增長8.1%;醫療衛生與計劃生育支出13329億元,增長9.5%;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22751億元,增長15.7%。前10月棚戶區改造開工600萬套,1400萬住房困難群眾改善了住房條件。前不久,山東省淄博市淄川區洪山鎮北楊家村的蒲文亮搬進119平方米棚改新房,『再不用住那冬冷夏熱的老房子了!村裡的旱廁也改成水廁,咱鄉下人過上了城裡人一樣的生活。』

   政策給力,改革增強獲得感

  問需於民,問計於民,千家萬戶的小事就是中南海牽掛的大事。5年來,民生改革紮實推進,改出了更多獲得感、幸福感。

  今年,收入分配改革發力『縮小工資收入差距,擴大中等收入群體』,行政體制改革著力去除『門好進臉好看,但事難辦』,公安管理體制改革破解『辦證件難、考駕照難、出入境難』,生態文明體制改革讓『天更藍、水更清、山更美』……一系列改革動作,聚焦人們最關心、最煩心、最懮心的事,解決了許多深層矛盾,整治了大量沈?舊疾。

  改革改在問題根子上,難題少了帶來獲得感——

  『看病難、看病貴』,問題的根源與藥品加成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今年,在我國實行了60多年的藥品加成政策被取消,公立醫院綜合改革全面推開。同時,全國所有省份和統籌地區已全部接入國家異地就醫結算系統並聯網運行。『藥價降了,異地看病也方便了。』安徽阜陽市太和縣的己女士近日在北京協和醫院看病,享受到新農合異地就醫聯網結算服務,『醫療費2.2萬元,出院時只需自掏1.2萬元。』

  改革改在百姓心坎上,保障好了夯實獲得感——

  住房是人們安居樂業的剛需。今年,房地產市場的供給側改革在租賃市場、土地供應、金融管控等多個領域深入推進,住房制度改革成為熱詞。『租售同權』『共有產權住房』已在多地展開試點,『住者有其居』不再遙遠。上海某外企員工王陽說:『作為「80後」,大城市的高房價曾經使我在選擇工作時很糾結,中央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多管齊下調控房價,增加保障房供給,讓我對留在上海發展有了信心。』

  改革改在民生『刀刃』上,機會多了增強獲得感——

  孩子能成纔,是每個家庭最大的期盼。今年,我國繼續擴大重點高校面向貧困地區農村招生規模。6月『新高考』拉開帷幕,上海、浙江高考綜合改革試點成功落地,全國性鼓勵類加分項目全部取消,地方性加分項目減少63%,教育更加公平。『感謝國家貧困地區專項招生計劃,給了我追夢圓夢的機會。』河南信陽市光山縣涼亭鄉考生陳佳如願考進了北京的大學。一年來,全國3個專項計劃共錄取農村和貧困地區學生10萬人,較上年增加8500人,增長9.3%。

  民生改革愈加注重統籌協調,既做加法,也做減法。一個個應該取締的審批事項被禁止了,一大批不該收取的各種費用取消了,改革的協同性更強。『手機漫游費不收了,醫保卻實現了「全國漫游」;不僅看病可以異地報銷,身份證也可以異地辦理了。』在廣州打工的湖南瀏陽人朱衛方說,『我們這些出來打拼的人感受最深,生活中的難事,政府都替咱想到了、幫咱解決了。』

   藍圖繪就,向著幸福再出發

  『搶到票了,年底就去成都看大熊貓、吃火鍋。』12月6日,西成高鐵正式開通當天,西安姑娘唐靜就買了西成高鐵的車票,『過去蜀道難於上青天,如今一線穿秦嶺,半日川陝還。』

  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今年,我國交通等基礎設施越來越完善,食品藥品等質量監管越來越嚴格,新零售等消費業態越來越豐富,城鄉居民生活品質大幅提昇。

  出門更順暢。9月『復興號』動車組運營時速達350公裡,全球領跑。10月,全國航班正常率達83.29%,創8年來新高。在城市,地鐵、網約車、共享單車任你挑,截至目前,我國內地已有32座城市開通軌道交通,總裡程超過4000公裡;在農村,柏油路鋪到了村裡頭,小汽車開進了家門口,今年我國新建改建農村公路25萬公裡。『十一』長假,各地共接待國內游客約7億人次。預計全年國內旅游人數達48.8億人次,同比增長10%。

  餐桌更安全。一年來,監管部門持續發力,確保『舌尖上的安全』,網上叫外賣、買生鮮,百姓心裡更踏實。『真新鮮!打開塑料袋時,波士頓大龍蝦還在動呢!』北京朝陽區十裡堡社區居民劉傑說,他通過手機APP在網上預訂的海鮮,當天就能送到家,『足不出戶,嘗遍美味。』

  消費更新潮。前11個月,全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33.15萬億元,同比增長10.3%,與消費昇級相關商品增速加快,11月體育娛樂用品類商品銷售增長15%以上。『看大片、上瑜伽課、逛采摘園,這錢花得值,周末都覺得時間不夠用了。』江蘇省蘇州市大學教師丁宇說。

  不僅生活更精彩,人生也能更出彩。這一年,我國連續出臺多項新政策,大力優化創業創新環境,奮斗者有希望,開拓者有奔頭,全社會活力進一步迸發。

  『簡政放權讓我輕裝前行,扶持平臺給我加油鼓勁。』在河南自貿區開封片區,創業者賈雷拿到了全國第一張『二十二證合一』的營業執照,『這真是最好的創業時代!』他興奮地說。同是河南人,光山簡榜村女大學生陳若晞從大城市返鄉創業,以『淘寶店+直播』的新方式推銷家鄉土特產,『有了互聯網,在哪兒都能實現夢想。』世界銀行發布的《營商環境報告》顯示,從2013年度到2017年度,我國營商環境的世界排名提高了18位。

  保障和改善民生沒有終點站,只有連續不斷的新起點。『幼有所育、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弱有所扶』,十九大報告描繪的民生新藍圖,讓人振奮,令人向往。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領導下,一件事情接著一件事情辦,一年接著一年乾,讓新時代的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13億人的生活會越來越美、精氣神會越來越足。讓我們向著幸福再出發!

責任編輯:孫嵐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頻道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