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信任』假象編織苦情身世『借款』幾百元讓人放松戒備
身邊這些『逼真』騙局讓人防不勝防
調查動機
盡管相關部門一直強力打擊電信網絡詐騙,但仍有不法分子頂風作案,借助社交軟件以各種名目行騙。近日,網絡詐騙全民舉報平臺獵網平臺發布《2017年第三季度網絡詐騙趨勢研究報告》,報告稱,第三季度共接到來自全國各地的網絡詐騙舉報6172起,涉案總金額高達9102.4萬元,人均損失14748元。群眾身邊常見的卻防不勝防的詐騙手段有哪些?《法制日報》記者就此展開調查。
最近,各大手機廠商頻頻推出新機型,各種推介宣傳可謂鋪天蓋地。可是,每每看到這些手機廣告,王立就要心疼一會兒。
『就是為了買手機,被人騙了350元。』王立至今難以釋懷,『雖說350元不算多,但我就是一個快餐店服務生,每分錢都是辛辛苦苦掙的啊。』
對於王立來說,他本以為有足夠的戒心提防形形色色的網絡詐騙,誰知還是著了道,『可能大多數受騙者都有這種感覺,現在的騙局越來越像真的,讓人防不勝防』。
網購手機被『套路』
王立在北京市朝陽區一家中式快餐店裡做服務生。今年11月初,王立在某網絡交易平臺上瀏覽商品准備購置一部手機,其中一條手機出售信息吸引了他。信息發布者是李女士,在諮詢過程中,李女士以微信交流更方便、私下交易價格好商量為由,讓王立加她的微信。
『我加了李女士的微信發現,她在微信朋友圈裡發布了各種手機出售信息,朋友圈裡還有她的生活照。在和她講定價格以後,她留下了電話號碼,讓我隨時溝通,貨到付款。』王立說。
很快,李女士就告訴王立,馬上要發快遞了,還通過微信傳了一段發快遞的小視頻。不過,李女士以已經發貨為由,讓王立先墊付200元保價費,防止手機在運輸過程損壞。與對方再三確認後,王立通過微信轉賬200元。
過了兩天,李女士聯系王立,她說自己的信用卡已經透支,需要馬上還款,她問王立能否先支付一部分貨款,就150元。同時,李女士一再強調手機已經在快遞的路上。
『我當時有些遲疑,畢竟手機沒有到手。她又對我說:「本來好心給你發貨,我都這麼信任你,你卻不相信我,手機的錢還是我先付的,到時候你要不給我錢,我也一點辦法都沒有。」她說得挺可憐,看我有所松動,接著又把她的身份證照片發給我。見對方都這麼做了,我當即轉了150元給她。』王立說。
可是,等了將近10天,王立依然沒有收到手機。『我打電話催問,李女士說快遞很慢,她保證已經寄出了。』王立說,『之後,我按照李女士提供的快遞單查詢物流信息,結果根本查不到。』
感覺被騙的王立打電話質問對方,沒想到被李女士拉黑了。
王立說:『後來我又用其他的微信號與李女士聯系,發現她有多個微信號、QQ號。我通過其中一個QQ號找到她的主賬戶,要求她退錢。沒想到的是,她不僅不退錢,還把我罵一頓。』
1個騙局『經營』4個月
與王立不同,在北京務工的張星是因為同情網友被騙。
今年夏天,張星在聊微信時收到一個添加好友的申請。
『我看是「附近的人」功能推送的,沒有多想,就通過了好友申請。』張星說,『對方是個女的,通過好友申請後,她偶爾會跟我聊天。她在朋友圈裡也經常發布一些去敬老院慰問老人的照片,我覺得這人挺善良。』
忽然有一天,對方說與男朋友分手了,心情很不好,張星為此安慰開導她一整天。『當天晚上,她對我說,她爸爸讓她回老家散散心、看看外公。出發那天,她在朋友圈發了在機場候機的照片,我還留言祝她一路順風。』張星說,『之後幾天,她在朋友圈發一些在外公家的照片。據她所說,她外公家有一座茶山,她每天上山采茶,跟外公學炒茶,也會給我發她炒茶的小視頻。過了幾天,她從老家回來,看她發的照片,依然是照顧敬老院的老人,有時去打工子弟小學教小朋友。』
『又過了小半個月,她來找我聊天,說是跟她繼母吵架了。』張星說,『她對我講起她的悲慘經歷,她父親有婚外情,最終母親去世,小三上位,繼母視她如眼中釘,就跟電視劇裡演的似的,但是我當時還真相信了。』
按照女網友的說法,她母親生前有一間茶莊,因突然離世沒有留下遺囑,茶莊一直由她父親經營。現在,她父親要賣掉茶莊,她不知如何是好。『她還發來照片、視頻,都是她家人爭執的內容,她還被推倒在地,看上去很可憐』。
『她說為了保住茶莊,她答應父親5天之內做出10萬元營業額。接著,她的微信朋友圈就出現各種吆喝賣茶葉的信息,還有不少感謝支持之類的回復。到第五天時,她對我說還差460元就滿10萬元營業額了,希望我支持。看她實在太可憐,我就給她轉賬了。』張星說,『讓我萬萬沒想到的是,第二天,我想問問她結果如何,卻發現我們已經不是好友了。』
『從今年7月到11月,這個局做得太長了。』張星一臉無奈地說,『看她朋友圈裡的信息,被騙的肯定不止我一個。』
大學生兼職刷單被坑
社交平臺上,各類兼職信息可謂鋪天蓋地。然而,這些號稱『工資日結』『回報率高』的兼職卻有不少陷阱
就讀於西北師范大學大三的李雪向記者講述了她的『兼職』經歷。
今年年初,李雪希望找到一份兼職補貼生活費。很快,她在一個QQ群裡看到一則兼職刷單信息。與發信息的人聯系後,對方告訴李雪,刷滿3單就結賬,並且給刷單商品百分之三十的提成。
聯系人隨即給李雪發來一個商品鏈接,是一張移動話費充值卡。打開鏈接時,李雪有些遲疑,『之前消息上說是在一家大型購物平臺刷單,但這個商品是一個不知名平臺上的,而且這個購物平臺看上去不正規』。
『可能是第一次參加刷單,我聽信了聯系人的解釋。』李雪說,她一口氣刷下價值108元的話費充值卡,『都是我自己墊付的,充值卡的卡號、密碼也告知了對方』。
刷滿三單,李雪找聯系人結賬,聯系人稱系統卡單,讓她再刷一單。此時,李雪感覺可能被騙,於是打電話進行充值卡充值,被告知充值卡已經使用過了。
李雪又找到聯系人,希望聯系人能把錢還給她,可是多次交涉無果,聯系人最後直接把李雪給拉黑了。
『刷單的誘惑實在是太大了。』李雪說。
□本報記者韓丹東
□本報實習生潘曉飛
- 『冷資源』助力『冰雪游』2021/01/04
- 依蘭縣堅定產業強縣戰略 助力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2021/09/08
- 網友爆料oner組合岳岳騙p:希望大家追正經明星2021/09/02
- 奧運冠軍張雨霏:隔離期間能打游戲太爽啦!2021/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