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國內  >  國內萬象
搜 索
打造脫貧攻堅的『紅色引擎』
2017-12-18 17:30:35 來源:新華網  作者:吳燕峰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陝西省佛坪縣抓黨建促脫貧加快攻堅紀實

  冬日時節寒氣襲人,在陝西省佛坪縣各個鎮、村,卻都有黨員乾部奔波忙碌的身影,貧困戶發展產業、參加服務隊、入園入社、搖蜜分紅、喜悅收獲,到處熱火朝天。該縣瞄准脫貧攻堅『靶心』,層層加壓、創新探索、激發活力,把黨的政治優勢、組織優勢轉化為推動脫貧攻堅的『紅色引擎』,有效拓寬了黨建工作的覆蓋面,增強了對脫貧攻堅的引領力。

  『黨建+扶貧責任』:擰緊一股繩共助脫貧

  該縣緊抓黨建責任『牛鼻子』,建立健全機制,把基層黨建、精准脫貧有機融合,同目標、同部署、同推進、同考核,扶貧、黨建擰緊『一股繩』,勁往一處使。

  該縣制定出臺貫徹落實省委『十條鐵規』、『五個捋一遍』、落實『三項機制』夯實扶貧工作責任、脫貧攻堅督查追責問責、領導乾部聯鎮包村聯戶扶貧、脫貧攻堅扶志扶智等系列實施意見、辦法,實行『96321』聯戶扶貧模式,縣級領導、黨員乾部和貧困村、貧困戶一對一包抓、點對點包扶,不脫貧不脫鉤,各級黨委書記為脫貧攻攻堅的第一責任人,領導包抓、部門聯動、工作隊駐村、乾部結對聯戶,嚴明紀律、加強督導,層層劃分『責任田』,決勝脫貧攻堅戰。

  全縣30名縣級領導、79個單位,與包括35個貧困村在內的44個村、1270戶2886名貧困戶結對認親,縣直部門組建駐村工作隊44個,中省市縣派駐第一書記35人,進村入戶住村幫扶,全縣貧困村和貧困戶結對幫扶實現全覆蓋,『一村一法』、『一戶一策』精准幫扶。

  怎樣讓幫扶部門、駐村工作隊、村三委、第一書記『四支力量』凝成一個『拳頭』聚力攻堅?在每個貧困村,該縣以第一書記、駐村工作隊、包村乾部、村兩委主要負責人為主,組建脫貧攻堅臨時黨支部,制定臨時黨支部、第一書記、聯戶扶貧工作隊管理辦法,實行臨時黨支部季度考核排名、村乾部脫貧績效月考制度,倒逼黨員乾部履職盡責,讓『四支力量』真正成為脫貧攻堅的村級『橋頭堡』。

  『黨支部+扶貧互助合作社+貧困戶』:引領『抱團』互助脫貧

  『我加入扶貧互助合作社的工程建設服務隊,兩周多就掙了1021元!』近日,大河壩鎮聯合村貧困戶冉龍種算著收入賬,歡喜地對筆者說,他現在在家門口就能打工,大家做活只有領頭人沒有老板,待遇平等、不受克扣,切身感受到了扶貧互助合作社的好處,他也想給村裡做點事,就向村黨支部遞交了入黨申請書,村裡已有3名貧困戶、村民申請入黨。

  該縣以集體有收入、群眾能脫貧、產業能壯大為目標,在44個村都組建了村級扶貧互助合作社,由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擔任理事長,實現村村成立扶貧互助合作社和有發展能力、意願的建檔立卡貧困戶入社『兩個全覆蓋』,深化拓展『黨支部+扶貧互助合作社+貧困戶』的引領作用,讓群眾跟著黨員乾、窮人跟著能人乾互助脫貧,增強了黨組織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在扶貧互助合作社,該縣開展『一園四隊一區』建設,即建設產業園區,組建產業發展、工程建設、公益事業、佛坪土席和民俗表演四個服務隊,建立佛坪土特產品展示銷售區,由黨員示范戶、致富能人、產業大戶牽頭領辦,黨員人纔帶動貧困戶抱團發展。制定出臺《農村新經濟組織建設實施方案》、《佛坪縣扶貧項目代建制管理辦法》等系列扶持政策,鼓勵合作社吸納貧困戶入社入園、發展產業,並成立黨員技術服務隊、提供法律支持等,幫助扶貧互助合作社規范管理、抵御風險良好發展。

  冉龍種等貧困戶每戶以3萬元的扶貧貼息貸款為資本,參加扶貧互助合作社,認領中蜂、入股分紅或加入蘭珍香菇產業園,或在村組道路硬化、危房改造、環境保潔等村級工程項目中務工增收,包聯部門特邀技術人員來村,開展養蜂技術等種養技術培訓,包扶黨員乾部一對一幫扶貧困戶解決困難、發展產業,聯合村21戶貧困戶發展中蜂99箱、袋料香菇6萬袋,積極書寫著脫貧『小賬本』。7月份,村級扶貧互助合作社第一茬搖蜜,就為50名貧困群眾人均發放紅利1300元。

  全縣組建服務隊191個,13類101個農業產業項目全部交由44個村集化經濟合作社組織實施,帶動發展產業的貧困戶至少人均增收800-1000元。

  『黨建+產業園』:產業鏈上建支部促進脫貧

  把黨支部建在產業鏈上,做大做強農業產業園,帶動、輻射群眾脫貧,也是該縣的得力舉措之一。

  進了陳家壩香菇產業園,事業、愛情『雙豐收』,這是三郎溝村貧困戶胡光全做夢也沒有想到的樂事。他去年被吸納進產業園,租賃了1.3萬袋香菇袋料,通過免費培訓、黨員幫扶等掌握了技術,產業園領辦人王繼東全程指導管理、采收並幫銷產品,一起入園的貧困戶也幫他介紹對象。去年年底,胡光全創收近3萬元,還結婚成家,2017年他又租賃了5000袋香菇,眼下,他和別的貧困戶又在產業園裡忙著采收香菇。

  『我們在陳家壩香菇產業園組建了黨支部,通過入園務工、租賃袋料、流轉土地等方式,帶動包括貧困戶在內的300多戶群眾增收!』陳家壩鎮黨委書記雍立強說。2017年以來,陳家壩香菇產業園黨支部組織65戶貧困戶,入園發展袋料香菇30多萬袋,上半年實現戶均增收2000元左右。

  對包括農業產業園、專業合作社等非公企業、社會組織,該縣采取單獨、聯合、掛靠組建黨組織和選派黨建指導員、發展黨員等方式,黨的工作覆蓋率達100%,實現產業鏈上有支部、有黨員,一線引領群眾脫貧。

  通過合約托養分紅、資金資源注入分紅、合作社帶動等形式,全縣107個新型經營主體,交叉帶動934戶貧困戶參與,培樹的50多個黨員創業示范基地、56個黨員創業示范戶,已孵化帶動700多名貧困人口增收。

  2017年以來,通過促黨建抓脫貧,全縣實現貧困戶結對幫扶、入園入社『兩個全覆蓋』,貧困戶發展中蜂4842箱,養殖土雞3.86萬只、冷水魚1.9萬尾,養豬1138頭、養羊477只,發展袋料香菇136.4萬袋、獼猴桃672畝、魔芋381畝,種植適生中藥材640畝、天麻和豬苓6.3萬平方米,墾撫山茱萸、板栗園林1726畝,發展苗木和油用牡丹55畝,『自主造血』積極脫貧。

  1-9月,全縣擬脫貧退出的1058戶貧困戶人均純收入達7805.8元,超過3070元的省定『貧困線』154.3%,全縣貧困發生率為1.19%,低於3%的退出指標要求1.81個百分點,取得了一定的脫貧成效。

責任編輯:焦志明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頻道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