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國內  >  國內要聞
搜 索
七問C919大型客機試飛
2017-12-18 07:05:46 來源:人民網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五問試飛有危險嗎?

  一款新型飛機開始試飛,也就意味著進入了適航驗證的『深水區』和『風險期』。這些安全危險主要源於兩個方面:一是飛機設計、制造、試飛等環節中存在的適航偏差或背離,或者環境、條件等未知因素導致的意外,試飛正是要發現和排除這些;二是必須要進行的風險科目試飛。開展失速、顫振、最小離地速度、自然結冰等風險科目試飛,目的是要找出飛機在特殊條件或狀態下的性能極限,確定安全飛行的邊界『紅線』。這類試飛,風險最大,稍有不慎,後果不堪設想。所以有人說此類試飛是『刀尖上跳舞』。

  當然,試飛也要確保安全。現代適航制度不僅使進入航線運行的飛機保持了很高的安全水平,同樣也努力守護著飛機每一次的試飛——飛機必須在經受民航部門的適航檢查、被確認為處在安全可用狀態、獲得特許飛行證後纔能飛行。

  六問試飛主要技術困難有哪些?

  試驗試飛是對飛機設計、制造的技術驗證,這些驗證本身也需要相應的技術手段來開展和實現。

  試飛中經常需要對飛機的硬件進行更改,這些更改往往實施部位不同、機上貫徹時間長短不一,對飛行產生復雜和交聯的影響。比如,試飛需要盡早凍結軟件構型,但剎車控制系統、自動飛行控制系統等卻需要在試飛中不斷獲得數據、調整參數後,纔能逐步凍結設計軟件。

  試飛的試驗手段、方法、工具、技術,是大飛機研制必須掌握的核心技術。安全、高效地驗證一款飛機,也是一個國家重要的航空發展能力。當今世界,確保一架客機所必須達到的適航標准,是公開透明、可以共享的。但如何去實現和驗證這些標准,卻是需要舉國家之力和航空大家庭之力,系統、反復、持續探索和實踐纔能完成的重大課題。

  通過ARJ21新支線客機,中國先後攻克了鳥撞試驗、全機高能電磁場輻射試驗、閃電防護間接效應試驗等重大試驗技術難關,掌握了失速、最小離地速度、顫振、自然結冰、起落架擺振等關鍵試飛技術。但如何去驗證C919設計、制造中突破和采用的控制律、復合材料等一大批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是全新的重大技術課題。

  七問有沒有申請國外型號合格證的計劃?

  為加強國際市場開拓,C919大型客機向歐洲航空安全局提出適航申請並得到受理,但審定工作的細節尚未確定。以中國第一款向美國聯邦航空局提出適航申請並得到受理的ARJ21—700為例,該飛機自2003年起開始接受美國聯邦航空局適航審查,2014年完成影子審查的現場工作,但到目前仍未取得型號合格證。

首頁  上一頁  [1]  [2] 

責任編輯:楊雪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頻道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