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國內  >  國內時評
搜 索
他用一生寫就一篇不朽論文
2017-12-16 14:59:44 來源:光明網-《光明日報》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農科赤子』王一成系列報道】

  他用一生寫就一篇不朽論文

  ——浙江省農科院同事眼中的王一成

  光明日報記者陸健嚴紅楓

  他兩次出國留學,本可留在國外搞自己喜歡的專業,但他毅然選擇了回國,因為浙江畜牧人纔欠缺。

  他本可從事基礎研究,寫論文,出專著,成大師,但他選擇了農村一線,因為浙江豬農需要他。

  『王一成用一生寫就了一篇「不朽論文」,他是新時代農科戰線的楷模!』浙江省農科院黨委書記湯勇說,『他把祖國的需要、事業的需要、百姓的需要當成自己的需要,他信念堅如磐石、事業重於生命、服務高於一切、名利淡如止水。』

  成立於1908年的浙江省農科院是個百年老院,躋身全國省級農科院前三名。每個時代都湧現出優秀典型,激勵著農業科技人員投身『三農』事業。如今,在這裡,大家都有一個共識:王一成非常優秀,他的優秀不僅在於業績,更在於品德。他為人非常低調,院裡、所裡多次想推選他為先進,授予他榮譽,他都能讓則讓、能推則推。直到湯勇代表組織前去醫院探望,並向他夫人了解病情時,纔知道他的事跡是多麼感人。

  湯勇回憶說,王一成愛人提到的三件事讓當時在場的所有人潸然淚下:其一,在確診病情後,王一成隱瞞了一個月,安排好所有工作交接之後,纔告訴所裡和家裡;其二,在病床上,王一成提到最多的還是科研;其三,王一成經常把家裡的東西,包括車子、相機給工作用,長年下鄉跑壞了兩輛私家車,從來沒有到單位報銷過一分錢。

  盡管沒有在工作中接觸過王一成,但是隨著對王一成事跡的不斷挖掘和學習,浙江省農科院院長勞紅武深深地感到,王一成無愧於一個優秀的好黨員,無愧於一個傑出的好科學家,無愧於一個農民的好獸醫。她說,從王一成身上總結提煉的精神品格是他的精神畫像。優秀之所以優秀,是品格優秀,偉大之所以偉大,是精神偉大。精神無聲,卻能振聾發聵;精神無光,卻能照耀心靈;精神無形,卻能塑造人生。學習王一成,要學習他的精神,用王一成的精神滋養我們的精神。

  浙江省農科院原副院長徐子偉是王一成的老領導,與王一成共事30年。1987年初識時,他印象中的王一成是視野開闊的『時尚青年』,不僅科研上屢屢創新,而且還在學外語、學開車、學計算機。

  20世紀90年代末,美國阿肯色醫學院希望王一成留在美國,並給他家人辦理了3年簽證予以挽留。徐子偉回憶說:『我們也擔心他不回來,但他人還在美國,就托愛人帶話:把崗位留好,等我回來。』

  1999年7月,不講任何條件,他學成歸國,靜悄悄地回到了實驗室。次年5月,他加入中國共產黨。『他用最少的錢建設了畜牧所一流的實驗室。熬過了多少個日日夜夜,他激動地匯報:我已經在自己的實驗室,做出了只能在美國纔能做的實驗。』徐子偉感慨地對記者說,王一成是純粹的科技工作者,飽含赤子之心,用生命詮釋了家國情懷。

  浙江省農科院病毒學與生物技術研究所研究員朱英今年43歲,是美國康奈爾大學農學系博士後,7年前回國從事水稻品質與抗逆功能基因研究。在她看來,作為老一代『海歸』,王一成歸國後如果繼續他的研究方向,肯定會成為動物分子生物學研究領域的優秀專家。然而,養殖戶的企盼和需求,讓王一成毅然放棄從事了近20年的基礎研究,走出實驗室,主攻豬病防控。

  科研圈裡的人都明白,做基礎研究更有機會發表論文,更容易出名。朱英十分佩服王一成的低調和執著:『在個人興趣與農民需求之間,他選擇了農民的需求,數十年如一日服務「三農」,最終成為養豬戶眼裡最信賴的「浙江省豬病防控第一人」。這是多麼了不起的成就,王一成永遠是我們海歸人員學習的榜樣!』

  《光明日報》( 2017年12月16日02版)

責任編輯:焦志明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頻道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