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吉林一號衛星
央廣網長春12月15日消息 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道,『吉林一號』衛星是我國第一套自主研發的商用遙感衛星組。它不僅『站』得高、『看』得遠,而且『視力』非常好。前段時間,『一箭三星』成功發射3顆視頻衛星9個小時後,它們就從距離地球50萬米的高空中發來一段視頻,拍攝的是一座車水馬龍的城市,道路兩旁建築密集,清晰可見。
作為中國首顆以一個省的名義冠名發射的自主研發衛星,『吉林一號』的穩步推進到底意味著什麼?這些遠在天邊的小衛星的商業化和我們的生活又有什麼關聯?央廣記者最近到『吉林一號』衛星的科研團隊——長光衛星公司進行了探訪。

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吉林一號首批衛星和火箭對接完畢,鍾興與星箭組合體合影。
上午9點,是一周前就訂下的例會。距離會議開始還有一點時間,鍾興拿起手機,調看遠在50萬米外的衛星參數。他說:『在軌測試一般都會達到幾個月,但是我們現在通過優化流程在一到兩個月就能完成。』
鍾興是『吉林一號』衛星型號總設計師。和記者此前想象不同,拿著這麼普通的一部手機,難道就能監測那麼高大上的衛星?面對記者的疑問,鍾興笑著解釋說,雖然他們做的是『天上的事』,但其實大部分工作都是在電腦上完成,而這部手機裡有個軟件,就是專門用來監測衛星工作狀態的,『衛星只有飛過來纔有遙測,手機一震動,然後我就可以在手機上看。這些終端全都是我們自己開發的。』
『吉林一號』這雙『天空之眼』,主要為政府部門、行業用戶提供遙感數據和產品服務,鍾興笑呵呵地說,他們能服務的客戶可比馬雲還要多,是全球70億人。就拿11月份剛剛昇空的3顆視頻衛星來說,除了拍攝光學意義上的影片,它們還能記錄植物的光譜信息。這項技術將在農業、林業等領域有廣泛應用。

吉林一號衛星型號總師鍾興正在指導團隊工作
目前『吉林一號』已有8顆衛星在軌,3顆剛發射的衛星正在調試中。鍾興告訴記者,『衛星過來的時候就派給衛星任務,然後衛星就該乾啥乾啥去了。等它再回來的時候我們就會收到它拍回來的數據,並且又會有新的任務給它,就是這麼一個循環往復的過程。』
就在鍾興給記者介紹衛星的時候,有人送來了衛星後續型號的相機設計報告,十分鍾後的會議就將討論其中的一項短波紅外遙感技術。鍾興說,新技術將用在明年發射的衛星中,到時候『吉林一號』不僅可以對農作物進行分類,還可以對農作物健康作出准確的判斷。
鍾興所在的長光衛星技術有限公司,是吉林省政府、中科院長春光機所和民營資本共同成立的一家衛星商業化運作載體,明年,他們還將再發射10顆衛星,這意味著『吉林一號』進入密集發射期。按照計劃,到2020年,『吉林一號』在軌衛星將有60顆。
談到未來,鍾興頗有信心,他說十年之後,民用衛星領域,全世界最好的光學遙感衛星將誕生在中國。

吉林一號回傳的衛星圖片,小編特意從數據庫裡找到了一張有『中央人民廣播電臺』的照片,您能找到它在哪麼?
- 『冷資源』助力『冰雪游』2021/01/04
- 依蘭縣堅定產業強縣戰略 助力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2021/09/08
- 網友爆料oner組合岳岳騙p:希望大家追正經明星2021/09/02
- 奧運冠軍張雨霏:隔離期間能打游戲太爽啦!2021/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