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楊蓉在講解『掌上警務室』。宋立超攝
中新網太原12月13日電 題:太原女警花紮根社區25年:做與時俱進的新時代警務工作者
12月13日,天氣寒冷。在山西省太原市杏花嶺區金剛裡社區南三巷5號院,有幾間房子被當地居民稱為另一個『家』。這是一個普通的警務室,因為它和其他大大小小的警務室一樣管理著一方平安;這也是一個特殊的警務室,因為這是太原市公安局首批以個人名字命名的,楊蓉警務室。
打開門,一身警服的民警楊蓉正在忙碌。這位從1992年參加工作以來就來到這裡的女警花,已經紮根基層社區足足25年。
『擔當是什麼?擔當首先是要做好本職工作。對於我來說,就是要熱忱服務群眾,打造平安社區。』楊蓉說。
太原市金剛裡社區總面積0.24平方公裡,是20世紀80年代建成的一個開放型社區,大街小巷,四通八達。這裡共有大小院落26個,樓房69座,實有人口3000餘戶,8000餘人,出租房屋集中,暫住人口流動頻繁,素有『難乾、難管、難防』三難之稱。但就是在這樣一個情況復雜的社區,楊蓉用自己的努力和行動譜寫出了屬於自己的精彩。
『楊蓉這丫頭,自她剛上班時就認識。我看著她從一個年輕小姑娘成長為為群眾服務的多面手,這麼多年來不容易。』在談及楊蓉時,社區裡的任阿姨誇獎道。
任阿姨的誇獎代表了很多社區群眾的心聲。而在楊蓉看來,群眾基礎好是自己這麼多年來最值得自豪的事情,而這也是順利開展工作的極大助力。
事實上,群眾的高度信任和楊蓉自身努力是分不開的。治安志願者李阿姨回憶說,當年印象最深刻的事情,就是自己買菜回家時,楊蓉還在小區值班室與群眾聊天了解情況。
『我們都下班了,她還在工作。當時我還想,這個小姑娘真努力。』李阿姨說,『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楊蓉努力為大家辦事,這種信任感是經過長時間、很多事情慢慢積累起來的。』
群眾基礎好了,工作也好做了。楊蓉結合社區工作特點,發動社區居委會、社區網格長、治安信息員、護樓護院隊伍、治安志願者組成治安防控網,積極開展信息采集和『四防』宣傳等工作,在動態工作中掌握主動,在落實防范中延伸服務,即保證了下社區的時間,也確保了各項任務的完成,節約了人力資源,提昇了工作實效。煙花爆竹、噪音擾民、小區裡來了陌生人等等,社區有什麼情況,治安志願者總會在第一時間向楊蓉反映。
2007年,金剛裡社區警務室成為太原市公安局首批以個人名字命名的『楊蓉警務室』。2010年,她親手創辦的『楊蓉網上警務室』在太原市率先上線運行,成為平安社區建設的『千裡眼』、『順風耳』。2014年,在太原市政法系統開展的『一村一警』聯系走訪活動中,她依托警務室,成立了政法系統聯調室,與社區乾部、駐村法官和檢察官積極探索基層糾紛多元化解,著力解決事關群眾切身利益的問題。

2017年,楊蓉獲得公安部『情滿萬家·2017全國派出所好民警』中華婦女聯合會『全國維護婦女兒童權益先進個人』等稱號,並榮登中央文明辦『中國好人敬業奉獻榜』。
『從北京歸來,明顯感覺壓力大了,使命也大了。』楊蓉說,『在做好本職工作的同時,還需要創新,與時俱進。』
針對於當下群眾『手機不離手』的特點,楊蓉組建了微信群,還創建了『楊蓉掌上警務室』,把社區3000餘戶居民,150餘家經營場所和居民代表、治安志願者等緊緊聯系在一起。
『掌上警務室就像一個時下流行的小程序,包括了黨建文化、警民家園、陽光警務等等欄目,警民溝通、安全知識宣傳、商鋪安全檢查等都能方便、透明完成。』楊蓉說。
『手機微警務,服務大民生。指尖傳溫暖,築網護安寧。』楊蓉如此形容『掌上警務室』,她表示,後續還將有學習『十九大』、心理諮詢等新功能上線。
只要一有空閑時間,楊蓉都會登錄『掌上警務室』,回復群眾留言訴求,將社區群眾普遍關心、提問集中的辦證辦戶流程發布上網,讓百姓足不出戶就可准確掌握辦理程序。她將『掌上警務室』稱為互聯網時代帶來的溫暖。作為新時代的社區民警,新媒體和『互聯網+』也是需要學習和運用的領域。
『我們每個人都應該有自己的擔當,只有人人都能承擔好自己工作崗位上的責任,國家纔能更好更快發展。』楊蓉說,『在做好本職工作的同時,不斷創新與進步,無數人形成合力,纔能擔起民族復興大任。』
- 『冷資源』助力『冰雪游』2021/01/04
- 依蘭縣堅定產業強縣戰略 助力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2021/09/08
- 網友爆料oner組合岳岳騙p:希望大家追正經明星2021/09/02
- 奧運冠軍張雨霏:隔離期間能打游戲太爽啦!2021/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