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國內  >  國內要聞
搜 索
圖文故事|在這段歷史中,習近平為何提起這三個人
2017-12-13 17:54:52 來源:新華網  作者:黃玥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2014年4月28日,『中國之友』辛德貝格親屬參觀『江南水泥廠難民營』舊址,外甥女瑪麗安娜在展示辛德貝格的肖像照片。新華社記者李響攝

  『他從來沒有坐下來和我談過南京大屠殺,但我認為那是他一生的創傷。因為當生命中遭遇了特別悲慘的事情時,你反而不會對別人講起,因為這太難講起。』辛德貝格外甥女瑪麗安娜曾這樣對媒體說。

  瑪麗安娜為舅舅栽培一種特殊顏色的黃玫瑰,將其命名為:『永遠的南京·辛德貝格』。2014年,瑪麗安娜受邀出席我國首個『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她帶了7束辛德貝格黃玫瑰贈給了紀念館等有關方面。

  2014年4月27日,丹麥女王瑪格麗特二世在南京參觀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這是瑪格麗特二世在和平廣場沈思。新華社記者李響攝

  如今,南京和平廣場裡堅強地盛開著這樣的黃玫瑰。丹麥女王瑪格麗特二世曾參觀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時,在和平廣場親手插上一支黃玫瑰。

  在2015年9月3日舉行的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招待會上,習近平談到了辛德貝格的事跡。他說,丹麥的辛德貝格在南京大屠殺中千方百計保護中國難民。

  2014年4月27日,丹麥女王瑪格麗特二世在南京參觀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這是瑪格麗特二世在和平樹下插下的『永遠的南京·辛德貝格黃玫瑰』。新華社記者李響攝

  中國人民惦記著辛德貝格。『永遠的南京·辛德貝格』,不僅是為了懷念辛德貝格,它更象征著和平的願望與永恆的紀念。

  約翰·馬吉炮火中攝錄105分鍾日軍暴行

  『南京大屠殺慘案鐵證如山、不容篡改。』習近平堅定有力的話語,與民族的歷史和尊嚴站在一起。

  『沿太平門至龍潭的公路乾線,在10英裡和12英裡距離之間80%的農民房屋被燒;逃到鄉間的城市老婦被打死;反綁的中國士兵被日軍處決後扔進水塘;四川籍士兵的屍體橫陳路上……』

  2015年10月3日,觀眾在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觀看當年南京安全區國際委員會委員、國際紅十字會南京委員會主席、美國牧師約翰·馬吉拍攝的記錄南京大屠殺真相的電影影像。新華社記者孫參攝

  這就是揭露日軍暴行的有力鐵證,是美國人約翰·馬吉用16毫米攝像機秘密拍下的105分鍾畫面,成為那場浩劫中唯一留存至今的動態影像。

  1912年,傳教士約翰·馬吉被派中國南京德勝教堂工作。在南京期間,他親眼目睹侵華日軍的滔天暴行,善良的心靈受到了極大震撼,感到一種無法用語言描述的痛苦。

  2014年12月9日,國家檔案局發布《南京大屠殺檔案選萃》第三集《南京國際安全區人員形成的材料》。這是美國牧師約翰·馬吉拍攝的南京大屠殺實景的電影膠片母片。新華社發

  馬吉在日記中寫道:『過去的一個星期是我從未經歷過的,我做夢也沒有想到過日本兵是如此的野蠻。這是屠殺、強奸的一周。我想,人類的歷史上已有很長的時間沒有發生過如此野蠻的事了……』

  他冒著生命危險,拍攝了4盤放映長度達105分鍾的真實史料,這些鏡頭之後被編輯制作成紀錄片,並公之於眾。

  很多人看完這部片子感到震驚,裡面慘不忍睹的鏡頭讓人嘔吐、難受,侵華日軍的暴行遭到了世界輿論的譴責。

  1946年,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在東京審判日本戰犯,馬吉勇敢地出庭作證,用無可辯駁的事實揭露松井石根等戰犯的罪行。

  2002年10月2日,美國牧師約翰·馬吉拍攝日軍南京大屠殺暴行攝影機捐贈儀式在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舉行,約翰·馬吉的兒子大衛·馬吉在紀念館陳列的父親頭像前駐足。新華社記者楊磊攝

  南京大屠殺的史實,曾多次被日本否定、無視,而約翰·馬吉拍攝的畫面,是最有力的抗辯。歪曲和掩蓋歷史的伎倆,在歷史鐵證面前,永遠是蒼白無力的。

  正如習近平強調,任何人要否認南京大屠殺慘案這一事實,歷史不會答應,30萬無辜死難者的亡靈不會答應,13億中國人民不會答應,世界上一切愛好和平與正義的人民都不會答應。

  2015年10月10日,包括約翰·馬吉拍攝的影像在內的11組南京大屠殺檔案,作為記錄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的第一手史料,正式列入《世界記憶名錄》。

  那段不容抹殺的慘痛記憶,喚起了每一個善良的人們對和平的向往和堅守。

首頁  上一頁  [1]  [2]  [3] 

責任編輯:楊雪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頻道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