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多年前,中國古代先哲寫道:『若以水濟水,誰能食之?若琴瑟之專壹,誰能聽之?』人類文明多樣性是世界的基本特征。世界上有200多個國家和地區、2500多個民族、多種宗教,如果只有一種生活方式、一種語言、一種音樂、一種服飾,那不僅是單調的,更是不可想象的。
『我們要努力建設一個遠離封閉、開放包容的世界』『讓各種文明和諧共存,讓人人享有文化滋養』……在中國共產黨與世界政黨高層對話會上,習近平總書記站在人類進步的歷史高度,順應文明互鑒的時代潮流,提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文明倡議』。這一倡議,不僅是對文明交流歷史規律的深刻總結,更是超越『文明衝突』舊論、書寫文明新華章的不二法門。
不同文明之間能否和諧共生、相得益彰?又該有怎樣的相處之道?這是人類社會的永恆話題,也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繞不開的內容。很長時間以來,『文明衝突論』以其濃重的宿命論色彩,讓一些人在看待不同文明相互交流的前景時,產生了深深的疑惑與迷惘,甚至在看待他者文明時滑向了對抗與衝突。從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部演講中提出『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鑒而豐富』,到在中國共產黨與世界政黨高層對話會上呼吁『共同消除現實生活中的文化壁壘,共同抵制妨礙人類心靈互動的觀念紕繆,共同打破阻礙人類交往的精神隔閡』,習近平總書記的『文明交流互鑒共存』思想,不僅突破了『文明衝突論』的窠臼,更指明了人類文明發展進步的新路。
文明沒有高下、優劣之分,只有特色、地域之別。文明差異不應該成為世界衝突的根源,而應該成為人類文明進步的動力。對此,習近平主席曾打過一個生動的比方,茶的含蓄內斂和酒的熱烈奔放代表了品味生命、解讀世界的兩種不同方式。但是,茶和酒並不是不可兼容的,既可以酒逢知己千杯少,也可以品茶品味品人生。換句話說,『不要看到別人的文明與自己的文明有不同,就感到不順眼,就要千方百計去改造、去同化,甚至企圖以自己的文明取而代之。』應該看到,文明是多彩、平等、包容的,不同文明都是人類的精神瑰寶。只要秉持包容精神,就不存在什麼文明衝突,就完全可以在實現文明和諧的基礎上,讓人類文明同放異彩,共同為人類發展提供精神力量。
這些年來,從訪問英國時談到莎士比亞和湯顯祖兩位東西方文學巨匠,到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部演講時談到法門寺的域外琉璃器;從與印度總理莫迪的『西安會見』,到與美國總統特朗普的『寶蘊樓茶敘』,每逢出訪或在國內舉行外事活動,習近平主席經常在署名文章、演講、活動中觀照『文明交流互鑒共存』這一話題,這幾乎成為外事活動『標配』。『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閡、文明互鑒超越文明衝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優越』,隨著習近平主席的身體力行,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善於發現、欣賞、借鑒其他文明的價值,既是一種美德,更是一種智慧。
『和羹之美,在於合異。』文明的繁盛、人類的進步,離不開求同存異、開放包容,離不開文明交流、互學互鑒。歷史呼喚著人類文明同放異彩,不同文明和諧共生、相得益彰,就能為人類發展提供更加豐富的精神滋養。
- 『冷資源』助力『冰雪游』2021/01/04
- 依蘭縣堅定產業強縣戰略 助力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2021/09/08
- 網友爆料oner組合岳岳騙p:希望大家追正經明星2021/09/02
- 奧運冠軍張雨霏:隔離期間能打游戲太爽啦!2021/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