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國內  >  財經要聞  >  經濟民生
搜 索
地條鋼10月清零 鋼鐵煤炭煤電去產能目標提前完成
2017-12-13 14:01:34 來源:人民日報  作者:劉志強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多年打擊未絕的『地條鋼』10月清零,鋼鐵煤炭煤電——

  去產能全年目標提前超額完成(政策解讀·擲地有聲好政策①)

  本報記者劉志強

  5000萬噸

  鋼鐵全年去產能目標8月底提前完成

  1.5億噸

  煤炭去產能目標10月份提前完成

  5000萬千瓦以上

  淘汰、停建、緩建煤電產能目標前三季度提前完成

  1.4億噸

  『地條鋼』產能10月份提前清零

  以廢舊鋼鐵為原材料,由工頻、中頻感應電爐冶煉,劣質低質,在生產過程中造成大量污染,被用於建築時會埋下安全隱患,還對市場帶來『劣幣驅逐良幣』的負面影響——危害極大、人人喊打的『地條鋼』,多年來打擊而未絕。

  2017年,這一長期擾亂鋼鐵市場的『鴉片』,在去產能的高壓態勢之下,終於被徹底清零。據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劉愛華介紹,到10月份,1.4億噸『地條鋼』產能已經出清。

  進展:取締關停600多家『地條鋼』企業,出清1.4億噸產能

  變壓器、中頻爐、工頻爐、除塵罩、軌道等設備均已破壞性拆除……在鋼鐵大市河北唐山,曾經繁忙的『地條鋼』生產線如今已被廢棄,再難『作惡』。

  來自工信部的數據顯示,經過徹底清理排查,上半年我國共取締、關停『地條鋼』生產企業600多家,涉及產能約1.2億噸,相關企業全部被停產、斷水斷電,大量原來流向『地條鋼』企業的廢鋼已經流向了正規企業。

  清理『地條鋼』之外,2017年,我國鋼鐵、煤炭、煤電行業去產能同時推進,均提前超額完成了全年目標——

  鋼鐵方面,全年去產能目標為5000萬噸,至8月底已經提前完成。這使得市場的供需均衡定價體系得以恢復,競爭回歸良性,價格恢復上漲。

  煤炭方面,今年煤炭去產能目標為1.5億噸,到10月份已經提前完成。據國家發改委副主任連維良介紹,今年底,全國煤礦數量將從2015年的1.08萬處進一步減少到7000處左右。我國於2016年提出的用3年至5年時間,煤炭產能再退出5億噸左右、減量重組5億噸左右的任務有望在2018年基本完成,或有可能提前完成。

  煤電方面,今年要淘汰、停建、緩建煤電產能5000萬千瓦以上。前三季度,全國已淘汰關停落後煤電機組約240萬千瓦,加上停緩建產能,完成了全年目標。

  手段:高壓態勢形成震懾,讓『地條鋼』無處可藏

  『15年前國家就明令淘汰,但一些地方政府出於稅收等利益考慮,在監管上放松、缺位甚至有意保護,「地條鋼」一直得不到徹底根除。』冶金工業規劃研究院院長李新創表示,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去產能,形成了對落後產能的高壓態勢,『領導重視、措施得力、監督有力是「地條鋼」再難生存最為關鍵的因素。』

  多部門合力讓『地條鋼』無處可藏。

  工信、住建、質檢……在一些地方,多部門間的協作工作機制大大擠壓了『地條鋼』的生存空間。在江蘇,質檢部門打擊非法產能,環保部門強化環保執法,安監部門嚴格安全監管,國土部門查處違法用地,嚴肅追究相關企業和地方乾部的違法違規行為。

  督查組形成威力,抓住『漏網之魚』。

  『地條鋼』往往具有很強的隱蔽性,『白天不開晚上開』,難免會有『漏網之魚』。為了『斬草除根』,7月下旬,國務院督?組將『取締「地條鋼」產能情況』列入了重點內容。在湖南,督查組發現了某公司已拆除的8臺中頻爐有3臺被移回原位,試圖恢復生產。在天津,督查組也新發現了2家『地條鋼』生產企業。在督查組通報當地政府之後,天津、湖南兩地立即進行了整改,並迅速全面排查整治,兩地還啟動了問責機制,依法依規嚴肅查處問責。

  反復查壓實責任,防止『死灰復燃』。

  今年5月,工信部等部門在全國開展了取締『地條鋼』專項督查;7、8月份,相關部門又開展了專項抽查。工信部明確,地方政府是取締『地條鋼』的責任主體,6月30日後,若接到舉報且違法違規行為屬實,將對地方和企業嚴肅問責。在河北唐山,市縣鄉三級政府在完成『拉網式』清查的基礎上,逐級簽訂了承諾書和『責任狀』,壓實了監管責任;今後,哪個區域再發現『地條鋼』,有關責任人要接受黨紀政紀處分。

  此外,財政獎補資金也對地方政府推進去產能形成了一定激勵作用。據了解,財政部對化解過剩產能取得明顯成效的地區會加大獎勵或者政策傾斜力度,以此鼓勵地方政府主動作為。今年5月,財政部就對化解鋼鐵、煤炭過剩產能超額完成目標任務的9個地區,在安排正常獎補資金基礎上給予了梯級獎補。超額完成10%以上的,按超額比例1.5倍給予獎補,獎補比例最高不超過30%。

  成效:企業效益顯著變化,未來還需更多采取市場化、法治化辦法

  『地條鋼』清除,對全行業建立公平競爭的市場秩序貢獻巨大,去產能有序推進,也撬動著曾經深陷泥淖的鋼鐵、煤炭行業逐步走出低谷,迎來了復蘇跡象。加上需求回暖等因素影響,企業效益開始發生顯著變化。

  鋼鐵行業,前9個月,中國鋼鐵工業協會會員企業銷售利潤率達4.18%,企業效益持續好轉,一些長期虧損的鋼鐵企業實現扭虧為盈。煤炭行業,前三季度,煤炭采選業實現利潤2262億元,同比增長7.2倍,全國規模以上煤炭企業主營業務收入達到2.01萬億元。

  上游行業回暖的同時,也給造船、煤電等下游行業傳導去一定壓力。『煤炭價格回昇確實比較快,因素也是比較復雜的。下一步,可能需要對前一個階段去產能的做法做些微調。』中財辦副主任楊偉民表示,在今後的去產能過程中,要減少用行政命令,而要更多利用處置僵屍企業、更多通過市場化和法治化的辦法,通過改革來建立正常的市場秩序和上下游產業間關系。

  『我們在調控煤電產能時,盡可能采取市場化、法治化的辦法,手段也要分類施策、避免「一刀切」。』國家能源局電力司副巡視員郭偉舉例說,針對部分在建項目投資額較大的情況,他們強調發揮企業自主決策權,緩建項目可自主選擇停建或繼續建設,但建成後暫不並網發電,作為系統應急調峰儲備電源,『由此既可以降低對企業經營、設備制造建設等上下游產業和信貸資產造成的影響,又可以在緊急情況下保障電力供應。』

  展望未來,要實現長遠發展,就要在穩步去產能、力爭提前完成任務的基礎上,加快產業結構轉型昇級。李新創表示,從長遠看,應結合化解過剩產能建設長效機制,加強對『地條鋼』產品和企業的檢查、執法和監督,同時還要適時修訂和提昇建材鋼質量標准,通過產品質量監督來倒逼『地條鋼』喪失生存空間。他預計,2018年,受益於全球經濟復蘇和國內經濟穩中向好的拉動,我國鋼材需求量還將實現較快增長,鋼鐵行業形勢有望持續穩定好轉。

責任編輯:孫嵐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頻道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