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國內  >  國內要聞
搜 索
中紀委機關報刊文:環保是政治責任 失責必問責
2017-12-11 11:04:27 來源:中國紀檢監察報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原標題:環保是政治責任,失責必問責)

  1140人被問責,包括廳級乾部130人……日前,內蒙古、黑龍江、江蘇、江西、河南、廣西、雲南、寧夏等8個省區同步公開了中央環保督察組移交生態環境損害責任追究問題的問責情況。

  從生態環境損害責任追究問題、問責人數、問責情形以及問責人員分布情況等來看,8省區在問責過程中始終堅持失責必問、問責必嚴,『黨政雙責』『終身追責』貫穿始終,強化地方黨委政府環境保護責任意識成為突出導向。

  問責情況中暴露出的問題值得深思,必須啃下環保這塊『硬骨頭』

  2016年7月至8月,中央環境保護督察組對內蒙古等8省區開展首批中央環保督察。2016年11月完成督察反饋,同步移交100個生態環境損害責任追究問題。

  分析8省區公布的問責情況可見,這100個問題中,自然保護區內違規開發建設、違背淘汰落後產能政策違規擴大產能、大氣污染防治不力等是普遍存在的共性問題。其中,自然保護區違法違規開發建設問題,特別是部分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生態破壞問題尤為突出。

  在8省區中,內蒙古被問責的廳級乾部人數最多,為27人。尤其是針對烏梁素海濕地水禽自然保護區、大青山自然保護區內進行違規開發,相關部門環保監管責任不落實等問題,所涉及的乾部均受到了嚴厲問責。

  而在寧夏,因『違規為位於賀蘭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的工礦企業辦理采礦權延續、新設手續、林業用地審批』等事項,自治區國土資源廳副巡視員張黎(副廳級)等14人受到了處分。

  此次公布的問責情況顯示,一些地方經濟發展依然過分依賴於資源環境的消耗,用的還是『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老套路,傳統的粗放式發展方式還沒有從根本上改變。

  對此,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資源與環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長常紀文表示:『自然保護區的破壞是比較普遍的問題,這也是我們生態文明建設的一個短板,必須做好這個工作,纔能保護生態紅線,保護生態安全。』

  生態文明意識不強、環保執法軟弱、基礎設施建設緩慢落後……問責情況暴露出的問題值得深思。中央環保督察正是力求通過啃下這塊『硬骨頭』,著力解決一些突出的環境問題,打通環境治理『最後一公裡』。

  在生態環境保護問題上,只要越雷池一步就必須問責

  有權必有責、有責要擔當、失責必追究。此次8省區公布的問責情況,共涉及廳級乾部130人(正廳級乾部24人),處級乾部504人(正處級乾部248人)。大批廳級、處級乾部成為問責對象,意味著環保問責更加注重追究領導責任、管理責任和監督責任。

  被問責人員分布於地方黨委、地方政府、地方黨委和政府所屬部門、國有企業、其他有關部門及基層事業單位,基本涵蓋環保工作的所有層級。這體現了環境保護『黨政同責』『一崗雙責』的要求。不僅追究黨政一把手的責任,也追究領導班子、監管負責人、相關部門負責人的生態責任,這為不斷強化地方黨委政府環境保護責任意識起到了重要作用。

  其實,早在今年7月,在祁連山環境破壞事件中,就有包括甘肅省副省長等多名高官被問責。9月,環保部公布『量化問責』制度,明確提出治污不達標最高可問責地級市市委書記,可謂給黨員領導乾部戴上了『緊箍』。

  此外,不少已經離任的乾部被問責,『終身追責』得到明顯體現。在內蒙古岱海湖生態功能退化事件中,烏蘭察布職業學院黨委書記賈軍(時任涼城縣委書記)受到黨內嚴重警告處分,烏蘭察布市政協秘書長那勝巴圖(時任涼城縣委副書記、縣長)受到黨內嚴重警告處分。

  無論是誰,不管級別多高,在生態環境保護問題上,只要越雷池一步,就必須受到問責。常紀文認為,追責的警示作用將使地方官員在環保問題落實上『如履薄冰』,『追責的既有在任官員,也有退休的、被提拔的,只要在任時違法,該去監管時不監管,就必須追責。』

  環境保護是政治責任,『黨政同責』『一崗雙責』

  黨中央高度重視環境保護和生態文明建設,進行了一系列制度改革,明確了地方黨委政府的環境保護責任。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更是對生態環境保護和生態文明建設進行了全面總結和重點部署。

  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必須采取一些硬措施,真抓實乾纔能見效。為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重大制度安排,中央環境保護督察在推動環境責任履行上起到了重要作用。黨政領導乾部是地方社會經濟與環境保護重大決策者,生態環境保護能否落到實處,關鍵在領導乾部。環保部部長李乾傑此前明確表示,緊盯領導責任落實將是今後中央環保督察的方向,將緊盯黨委政府落實『黨政同責』『一崗雙責』,奔著問題去。

  執行領導乾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制度,同樣要奔著問題去。一旦發現領導乾部對造成生態環境損害有責任,必須嚴肅追責。

  生態環境損害責任追究,倒逼領導乾部轉變政績觀,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扛起生態環境保護和生態文明建設的政治責任,加強黨對生態文明建設的組織領導。李乾傑表示,將進一步把嚴肅追責問責的成功經驗堅持下去。

  加強生態環境保護、推進生態文明建設,不是哪一個單獨的部門的責任,必須齊抓共管。各級黨委、政府應將生態環境質量『只能更好、不能變壞』作為生態環境保護的責任底線,明確各部門責任清單,合力攻堅,切實把中央關於生態文明建設的決策部署落到實處,為建設美麗中國作出貢獻。

責任編輯:孫嵐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頻道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