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九大報告對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作出了部署,為科技領域在新時代擔當新使命、展現新作為、迸發新活力,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和世界科技強國提供了行動綱領和科學指南。
把握『新時代』方位,從『跟跑』到『領跑』,擔當新使命
黨的十九大報告強調:『這個新時代,是承前啟後、繼往開來、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繼續奪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的時代,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而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時代,……是我國日益走近世界舞臺中央、不斷為人類作出更大貢獻的時代。』走入新時代,科技領域有責任、有目標、有信心、有條件,要擔當起日益走進世界舞臺中央的歷史重任。
一是有責任。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戰略支橕。在堅定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纔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軍民融合發展戰略等一系列重大舉措的過程中,科技創新的核心地位更加凸顯。科學沒有國界,科學家卻是有祖國的。中國科技工作者有責任在新時代主動擔當、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把論文寫在祖國的大地上,把科技成果應用在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偉大事業中。
二是有目標。十九大報告指出,『第一個階段,從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基礎上,再奮斗十五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到那時,我國經濟實力、科技實力將大幅躍昇,躋身創新型國家前列』。社會主要矛盾的轉化也對科技創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躋身創新型國家前列』的目標更是等不來、買不來的,只能闖出來、乾出來。
三是有信心。黨的十八大以來,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大力實施,創新型國家建設成果豐碩,天宮、蛟龍、天眼、悟空、墨子、大飛機等重大科技成果相繼問世,我國科技整體實力持續提昇。中國在電推進技術、星地激光通信、空間機械手等多個領域實現了技術突破、走在了世界前列。這些成果讓全球艷羡,也讓我們科技工作者更有信心。
四是有條件。經過改革開放近40年來的努力,我國經濟總量已經位列世界第二,科技研發經費投入強度持續提昇,發明專利申請、授權量位居世界第一。多項『激勵人』『解放人』的重大舉措推動科技體制改革精准發力,人纔回流彰顯『中國吸引力』。可以說,這是發展科技最好的時期,具有『萬事俱備』的優越條件。
緊盯『強起來』目標,從『解決中國問題』到『解決世界難題』,展現新作為
緊盯建設科技強國的目標,組織中國力量、使用中國辦法,一定能解決好中國問題,也必將為解決世界難題制定中國標准、發出中國聲音、提供中國方案、貢獻中國智慧。
在建設重大科技設施上要有新作為。《『十三五』國家科技創新規劃》提出,『依托高等學校、科研院所布局建設一批重大科技基礎設施,支持依托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開展科學前沿問題研究』。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國家科學中心和國家重點實驗室等科學研究基地引領世界科學家匯聚中國推動科學發展。建設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對於我國邁向科技強國具有重要意義。
在基礎研究上要有新作為。當今世界,全球科技創新呈現出新的發展態勢和特征,必須牢牢把握前沿發展態勢,勇於挑戰最前沿的科學問題。在關系長遠發展的基礎前沿領域超前規劃布局,在獨創獨有上下功夫。全面增強自主創新能力,提出更多原創理論,作出更多原創發現,在重要科技領域實現率先突破、跨越發展。只有這樣,我們纔能掌握新一輪全球科技競爭的戰略主動權。
在應用基礎研究上要有新作為。黨的十九大報告強調,『加強應用基礎研究,拓展實施國家重大科技項目,突出關鍵共性技術、前沿引領技術、現代工程技術、顛覆性技術創新』。科學技術是建設科技強國的有力支橕,一些重大顛覆性技術創新正在創造新產業新業態,信息技術、生物技術、制造技術、新材料技術、新能源技術廣泛滲透到各個領域。以雲計算、大數據、移動物聯網等為代表的新一輪科技革命席卷全球,與信息技術、經濟社會以前所未有的廣度和深度交匯融合。只有著力攻破關鍵核心技術,纔能真正搶佔事關長遠和全局的科技戰略制高點。
在高新技術成果轉化上要有新作為。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建立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深度融合的技術創新體系,加強對中小企業創新的支持,促進科技成果轉化』。高新技術成果轉化是深化科技體制改革、深化技術創新體系和產業體系建設的重要一環。要不斷完善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機制,大力推進軍民融合科技創新,堅持將需求牽引和創新驅動相結合,形成從源頭創新到技術、到產品、到商品創新的轉移轉化,推動產業價值鏈的高端躍昇。
- 『冷資源』助力『冰雪游』2021/01/04
- 依蘭縣堅定產業強縣戰略 助力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2021/09/08
- 網友爆料oner組合岳岳騙p:希望大家追正經明星2021/09/02
- 奧運冠軍張雨霏:隔離期間能打游戲太爽啦!2021/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