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媒評美拒承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遏制中國企圖終將破產
核心提示:俄媒稱,美國貿易代表處的聲明,是基於過去的陳舊觀念形成的。即其主要出發點是西方處於支配性地位。但這種方式的效果已經不那麼明顯了。
參考消息網12月5日報道 俄媒稱,美國拒絕承認中國是市場經濟國家的決定,僅是一種宣傳手段,同時很大程度上體現出特朗普政府國內政策的混亂。此項決定是對歐盟類似立場的支持,但只在各方面發生對抗時,纔可能有損中美歐之間的貿易氣候。無論是美國,還是歐盟,他們都願意與中國做生意。衛星通訊社諮詢的專家就美國貿易代表處11月30日發表的聲明給出這樣的判斷。
據俄羅斯衛星網12月1日報道,拒絕承認中國是市場經濟國家,這點是可預測的。此項聲明是繼商務部10月份發表類似決定後公布於眾的。潛在講,這一態度將簡化對中國出口商實施各種限制和推出反傾銷關稅程序。其背景是,特朗普政府正在研究,是否對中國鋼鐵和鋁制品補充實施反傾銷關稅及限制配額。再有,拒絕中國是市場經濟國家,還可對中國進口鋁板打開調查『綠燈』。11月29日,美國商務部已經獨自提出此項倡議。
報道稱,美國毫不隱瞞,從實質上講,問題不在於中國是不是市場經濟。美國關心的是,中國一旦獲得市場經濟地位,其商品將湧入西方市場。美國貿易談判代表羅伯特·萊特希澤早前在國會指出,賦予中國市場經濟地位,『將使美國在世貿組織面臨最嚴重的訴訟』。如果中國擁有這樣的地位,那麼對該組織成員國來說將是一場『災難』。
美國加拿大研究所副所長維克多·蘇布尼楊認為,美國針對中國所做的是政治性決定。
他說:『這是一項政治聲明。其實質與中美關系相悖。兩國之間擁有龐大的每年高達6000億美元的貿易額。美國與中國貿易逆差非常大,也就是說,他們非常願意與中國做生意。美國人願意從中國購買商品,與西方國家同類商品相比,可以節約很多錢。有的時候,西方也未必有此類商品。美國在中國有龐大的投資,盡管認為中國是非市場地位國家。』
在這方面,都是按照市場規律運作,這點毋庸置疑,盡管美國試圖找到乾擾市場的因素。也就是說,中國不阻礙,相反是在竭力促進市場發展。目前,美國發表各種聲明,有的時候還相互矛盾。一方面,特朗普訪華期間簽署了2500億美元的協議。另一方面,他們試圖弄清,中國在何種程度上『破壞』了貿易規則。由此可以看出,美國自身有內部斗爭,其中包括特朗普周邊政治權貴之間的博弈。凡此種種,將對中美關系投下陰影。
美國貿易代表處聲明是11月30日發表的。聲明作者之一曾在歐盟與中國爭訟時偏袒歐盟。中國很多年時間裡,在最高層面與歐盟就承認其是市場國家進行著艱難的談判。布魯塞爾和華盛頓一樣,他們都在說『不』。因為他們明白,一旦承認,將大大縮減針對中國商品實施反傾銷稅的空間。同時,在與中國商品價格相比較時,也無法再用第三國進口商品價格相比較的『替代國』原則。比如,歐盟會時不時地拿中國商品與印度的相對比。而美國則把中國和南非放到一起,就鋁板問題展開反傾銷調查。
俄羅斯科學院歐洲研究所外匯金融問題中心專家阿納托利·巴讓對美國的決策給出自己的評價。他說:『我不認為,這將對貿易領域產生什麼影響。當然,可能對與華有關系的國際機構融資有些負面影響。盡管中國已經非常強大,其中包括在金融領域。但國際金融機構,首先是隸屬於美國的金融機構,它們並不能對中國造成什麼負面影響。這是純粹的宣傳手段,其目的是將中國從某種程度上與世界市場隔開,在美國參與的市場關系背景下把中國突出出來。這僅是一種宣傳攻勢,不會使貿易產生什麼波瀾。』
專家不排除,美國和歐盟將擁有更多對中國進口商品進行反傾銷調查的可能性。但這些反傾銷措施,僅在中美歐政治關系緊張時纔可能推出。總的來說,他們之間的經濟關系是如此緊密和互利,以至於設計遏華措施不會有什麼效果。美國和歐洲向中國供應很多高科技產品,而中國也將他們的市場緊緊抓住。供貨數量相當龐大,但大多數是在公開競爭情況下產生的。當然也有人試圖想像,中國在利用非市場經濟杠杆,來實現經濟快速增長,人為創造條件,向世界市場推銷自己的利益。
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研究員卞永祖認為,美國貿易代表處的聲明,是基於過去的陳舊觀念形成的。即其主要出發點是西方處於支配性地位。但這種方式的效果已經不那麼明顯了。
他說:『當前的世界經濟社會仍然是以西方發達國家為主導的,但是西方國家所主導的經濟體系正面臨著不平衡和不可持續的狀態。在這種情況下,他們仍然企圖利用既定規則和秩序中的優勢,制約其他國家發展。誠然,目前全球的經濟體系是建立在西方發達國家基礎之上的,這個經濟體系也曾經為全球的經濟發展做出過貢獻,但是如果這樣的體系已經越來越不適應全球發展的需要,甚至對當前的經濟全球化發展造成了阻礙和限制。這些發達經濟體實際上是沒有辦法,也沒有能力順應世界經濟發展的要求,無法對目前的經濟秩序做出一些改變、改良或改善,他們仍然希望把控目前的國際經濟體系規則的制定權,增強自己的話語權,限制其他國家的發展。特朗普政府此次作出的這一決定就很明顯地暴露出這種企圖,同時,這也是當前國際經濟體系非常不平衡、不平等的一種體現。我們應明確,盡管西方發達國家和日本等國存在上述想法,但他們實際上很難改變社會發展的趨勢,尤其是近些年我們能夠明顯看到中國、印度、巴西和俄羅斯等國的經濟實力、科技實力和軍事實力正在快速崛起。因此,西方發達國家一定要順應世界發展的潮流,面對現實,讓更多的國家共同協商,對於自己做出的承諾要遵守,否則,其結果只能是逐漸削弱自己在國際上的話語權和影響力,讓其他國家喪失對發達經濟體能夠推動世界發展的信心。』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耿爽也指出:所謂『非市場經濟國家』這個概念,並不存在於世貿組織的多邊規則當中,只是個別成員冷戰時期的國內產物。在世貿組織164個成員中,有此國內法的成員寥寥無幾。耿爽介紹,根據《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議定書》第15條,反傾銷替代國的做法需要嚴格依照《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議定書》的規定如期取消。這與中方是否滿足所謂市場經濟地位的標准沒有關系,某些國家和人員試圖將兩者加以聯系,明顯是在混淆視聽。
- 『冷資源』助力『冰雪游』2021/01/04
- 依蘭縣堅定產業強縣戰略 助力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2021/09/08
- 網友爆料oner組合岳岳騙p:希望大家追正經明星2021/09/02
- 奧運冠軍張雨霏:隔離期間能打游戲太爽啦!2021/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