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2日,參觀者在博覽會上了解智能懸浮平臺。當日,第四屆世界互聯網大會·互聯網之光博覽會在浙江省桐鄉市烏鎮拉開帷幕。新華社記者鄭煥松攝
這邊是搖櫓欸乃,粉牆黛瓦,那邊是機器人指路,人臉識別。作為世界互聯網大會永久舉辦地,千年水鄉烏鎮的古典面孔正被互聯網涂抹上嶄新的妝容。從2014年第一屆世界互聯網大會舉辦至今,小鎮在互聯網氛圍的浸潤中發生的巨大變化,也凸顯我國網信事業的無窮活力。
鼠標點擊、手指輕移,網信事業的發展,回應著人們對『美好生活』的期盼。隨著第四屆世界互聯網大會12月3日開幕,烏鎮正在成為中國對話世界的『窗口』、夢想飛向世界的『渡口』、勇者搏擊世界的『風口』,在這裡發生的故事,也讓人們看到了更多『觸摸未來』的可能。
新融合——
數字經濟亮點紛呈
在浙江省桐鄉市,浙江新澳紡織股份有限公司在擁抱互聯網的過程中『面貌一新』。從2015年開始,這家傳統紡織企業每年舉辦一次網上設計師大賽。公司董事長沈建華告訴記者:『設計師中有不少是服裝設計專業的學生,公司提供顏色和布料,他們提供設計理念,優秀作品將進行量產,這就是網絡時代對設計力量的匯集。』
2016年4月19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談會上指出,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新常態要有新動力,互聯網在這方面可以有大作為。
傳統企業『觸網』而新,新澳紡織的變化,體現出我國蓬勃發展的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帶來的動力。
在流通業領域,線上線下的關系已從劍拔弩張變成『賦能』與『合力』,新零售應運而生,在大數據驅動下,人、貨、場的重構產生著全新的化學反應,以盒馬鮮生、永輝『超級物種』、百聯『RISO』為代表的『未來商店』所形成的新消費價值和消費體驗,快速反應、精准營銷、數據增值則為傳統流通企業不斷賦能。中國已成為未來商業變革的最大試驗場。
在制造業領域,和新澳紡織一樣,供給側也在『因需而變』。一個人的洗碗機、10KG大容量洗衣機……通過消費者洞察和反向定制,海爾、美的等家電巨頭不斷孵化針對年輕消費者需求的新品。三一重工利用工業互聯網平臺開展遠程設備智能運維等新業務,帶動生產性服務年收入超過30億元。『智能化生產、個性化定制、網絡化協同、服務型制造等一批新業態不斷出現,共享生產能力、共享設計能力、共享設備等大量生產要素共享的新模式層出不窮,這些都極大提昇了經濟的效能。』中國社科院財經院互聯網經濟研究室主任李勇堅表示。
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經濟與政策研究所所長魯春叢則列舉了一組數據:『傳統產業與信息技術融合應用的數字經濟融合部分增長迅猛,2016年的規模達到17.4萬億元,同比增長22.4%,佔GDP的比重提昇至23.4%,融合已經成為帶動經濟增長的核心動力。』

觀眾在『無人超市』中選購商品。經濟日報記者陳靜攝
新技術——
科技創造無限可能
去年世界互聯網大會舉行期間,烏鎮的子夜路成了諾基亞與百度無人駕駛的『練兵場』。今年,桐鄉也有了自己的無人駕駛新能源汽車。合眾汽車創始人方運舟介紹說,公司已經研制出能夠實現無人駕駛的新能源汽車E-Take。『車主只需在導航系統中輸入目的地,汽車即可根據路況規劃路線,自動行駛。』方運舟表示,選擇桐鄉正是因為這裡匯集了大量互聯網企業,為智能汽車的研發提供了技術保障。
大數據、人工智能、超級計算機……自主創新開花結果,中國科技實力有目共睹。中國工程院院士倪光南說:『「太湖之光」超級計算機芯片和操作系統等核心技術實現了國產化,北斗衛星定位系統服務即將覆蓋全球,這表明我們不但在單項技術突破上能趕上發達國家,更有能力營造出自主可控的技術體系和生態系統。』
像合眾的無人駕駛汽車一樣,在人工智能領域,《全球人工智能發展報告(2017)》顯示,自2011年起,中國人工智能每年新增專利數超過美國。2016年,中國新增人工智能專利9000餘項,為美國新增專利數的兩倍多。
『以前司機卸了貨只能在城市四處找貨源,三天纔能配滿一車貨,有了我們的「物流大腦」,通過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等技術形成的數據沈淀和智能計算,現在8至9個小時就能配滿貨,效率的提昇讓貨車司機的月收入從幾千元提高到了2萬元。我們希望形成覆蓋全國的以智能化系統貫穿的貨運鏈條、形成共生共贏的新生態。』浙江傳化智聯總裁助理李尚青說。
浙江省工業和信息化研究院院長蘭建平表示,大數據、雲計算、物聯網、移動互聯網,乃至今後的人工智能,都是技術改造過程中要去抓住的科技革命的機會,這些科技創新將成為實現全景式、內涵式發展路徑的良好產業基礎。
新生活——
貼心服務滿滿『獲得感』
烏鎮的雅達國際康復醫院訓練大廳裡,中風和脊柱損傷患者們戴上了VR(虛擬現實)眼鏡,在他們的關節上還裝有動作捕捉傳感器,能夠將動作實時反饋到視頻上,原本枯燥的康復訓練變成了游戲。『利用了虛擬現實,病人康復訓練的興趣度明顯提高,數字化還可以保證訓練的科學定量,這就是創新服務民生帶來的好處。』雅達國際康復醫院醫療院長顧旭東表示。
『要適應人民期待和需求,加快信息化服務普及,降低應用成本,為老百姓提供用得上、用得起、用得好的信息服務,讓億萬人民在共享互聯網發展成果上有更多獲得感。』習近平總書記的這一重要論斷指明了發展互聯網,始終要以人民為中心。
『互聯網+醫療』『互聯網+教育』『互聯網+政務』『互聯網+城市服務』……互聯網讓生活變得越來越便捷,種種創新服務貼心周到,則增強了千千萬萬普通百姓的獲得感。
杭州正是這樣的城市代表。在這裡,『雲』上的『城市大腦』已經接管了128個信號燈路口,試點區域通行時間減少15.3%,高架道路出行時間節省4.6分鍾。運行『城市大腦』的阿裡雲機器智能首席科學家閔萬裡說,技術甚至能夠保障『生命之路』。救護車在城市中的任意兩點行車,『城市大腦』能夠自動調配沿途信號燈,讓它能一路綠燈。在這裡,36個部門的196億條數據實現了共享。從『群眾跑路』到『數據跑腿』,杭州市數據資源管理局局長鄭榮新表示,今後百姓辦事,只要出示身份證,各個部門就能向數據共享平臺申請調取所有需要的相關證明,不再需要到處申請打印材料。生活將變得更方便,創業也變得更容易。
『無論醫療、教育還是智慧城市,中國在互聯網保障民生方面已經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模式,這不僅體現出我國互聯網產業發展的技術水平,也體現出政府管理者們治理思路的變化,公共服務的創新發展未來可期。』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李廣乾說。(經濟日報記者陳靜)
- 『冷資源』助力『冰雪游』2021/01/04
- 依蘭縣堅定產業強縣戰略 助力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2021/09/08
- 網友爆料oner組合岳岳騙p:希望大家追正經明星2021/09/02
- 奧運冠軍張雨霏:隔離期間能打游戲太爽啦!2021/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