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大報告中指出,建設生態文明是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百年大計。江蘇如皋認真踐行以十九大精神為指引的發展思想,以紮實成效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以亮麗色彩描繪『強富美高』的壯美畫卷向黨的十九大獻禮。

綜合施策打通『任督二脈』
讓城市肌理動起來
水是城市流動的韻律。如皋圍繞『水』打造生態經典,全面推進國家節水型城市、海綿城市、水生態文明城市建設,呵護水資源、保護水環境、促進水生態、保障水安全、營造水文化,不斷凸顯雙河環城、外圓內方的城市格局,著力形成『在循環中改善、在改善中循環,動靜相宜』的水系景觀,提昇城市顏值,彰顯獨特氣質。

制定『路線圖』。突出規劃引領,對城市水系、橋梁、閘站、景觀等進行系統謀劃,編制《如皋市『十三五』水環境保護規劃》《如皋水系專項規劃》等一系列專項規劃,制定《如皋市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等文件規定,一次規劃,分步實施,有序推進。2015年8月5日,率先在全國縣級市中出臺《如皋市海綿城市建設實施意見》,並先後制定出臺17個推進海綿城市建設的相關文件。一系列的頂層設計,充分展示出如皋在生態文明建設上『率先』『帶頭』『先行』的決心和勇氣。
下好『一盤棋』。如皋將城市水系暢通整治工作作為『政府為民辦實事』工程,成立城市水系建設指揮部,統籌協調,綜合施策,形成政府主導、部門聯動、企業參與的工作格局。『一張藍圖乾到底,不出成效不罷休!』如皋市委副書記、市長何益軍說:『走向生態文明、建設美麗如皋,需要大力弘揚如皋治沙精神,大力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以真抓實乾、務求實效的政治品格,把美麗如皋藍圖一步步變為現實。』
聚力『攻堅戰』。龍游河生態公園的修復性建設,是一場『生態大仗』,如皋市住建局上下?力同心,攻堅克難,恢復、新增水體面積10萬多平方米,新增綠化面積30萬平方米,鋪設透水路面1.5萬平方米,栽植喬木及亞喬木類120多種、灌木類100多種、宿根類60多種、草本類30多種,貫通內外城河和大明河,『死水』變『活水』『荒地』變『綠地』。隨著龍游河生態公園、龍游湖生態區、茅雉河聯通整治等一系列親水性項目綜合推進,以水引綠,以綠護水,實現碧水穿城、綠水繞城,讓城市在水的潤澤下展現生命的活力。

龍游河的精彩蝶變,只是如皋築就生態文明建設的一道風景。『通過適時開挖「創智湖、龍游河濕地公園」兩大水體,與龍游湖、龍游河生態公園、內外城河構成五大水系,精心打造「防洪排澇帶、生態綠化帶、人文景觀帶、休閑旅游帶」,著力形成「五湖四帶」的獨特景象。』如皋市住建局局長蘇強介紹,這些彰顯會呼吸、綠色、生態、親水、人文理念的綜合項目,使城市水系串成璀璨的『珍珠項鏈』,成為市民親水休閑、游憩健身、文化體驗的生態宜居空間,以及承載城市文脈傳承的特色濱水風光帶。

一系列生態工程的實施,為如皋發展創造一流的水質、一流的生態、一流的人居環境。現在,如皋生態環境的優勢更加明顯,建設宜居宜業生態城市的基礎更加鞏固。
創新思路激活『一池春水』
讓城市風貌秀起來
中秋時節,驅車龍游湖商務風景區,金秋風景如畫:詩意的青草,靈動的鳥陣,多情的湖水,溫柔的蘆荻,鮮美的淡水魚……讓人最大程度打開心胸,來個甜美的深呼吸。這裡,不僅僅是一道絢麗的風景,還是一處多物種生息的『基因庫』。『岸邊有野雞、水鴨、野兔、刺蝟、白鷺等數十種野生鳥類和動物和諧共生,湖中有豐富的鰱魚、鯽魚、蝦等漁業資源,竟然還有日益珍稀的長江刀魚洄游到此!』河海大學劉芳同學連呼驚喜。

白鷺飛舞,刀魚洄游,青山碧水效益彰顯。殊不知,在2010年,它只是修建寧啟鐵路復線遺留下來的一塊『城市傷疤』。如皋市委、市政府堅持為民謀利,率先運用海綿城市建設理念,經過不懈努力,使人工湖重現生機,變成了如皋的『城市綠肺』、市民的『天然氧吧』、珍稀鳥類和魚類繁衍的『世外桃源』。這個『化腐朽為神奇,變劣勢為優勢』的創新舉措得到多方肯定,成為全省海綿城市建設的先行先試樣板區和節水城市創建的轉型昇級版。

樣本示范,典型引路。如皋進一步創新工作舉措,不斷完善城市市政道路、城區水系水體、建(構)築物等城市基礎設施,堅持綠色循環低碳,突出綠地、道路、水系載體,通過『滲、滯、蓄、淨、用、排』等技術讓日漸硬化的『鋼筋混凝土城市』變得可自然積存、自然滲透、自然淨化、自然平衡,形成一個互聯互通、相互促進、共享共生的有機整體,讓城市回歸自然。

轉變治水興水思路,既抓住關鍵的環節、綱舉目張,又注重全城整治、精准發力。如皋通過專家問診把脈和科學規劃建設,將過去『房產開發到哪裡,就填溝埋河到哪裡』扭轉為『城市發展到哪裡,就拓溝挖河到哪裡』,力求將『溝拓寬為河、河拓寬為湖』,大力培育和擴大城市海綿體。今年實施的茅稚河、大司馬河、中央商務區居住河、解放新村雨水收集利用等9個項目已完工或基本完工,寶塔河、龍游河二期、積澇片區海綿化改造等6大工程也正在加緊實施。
破解資金難題,改革投融資體制機制。如皋借助全國深化縣城基礎設施投融資體制改革試點縣(市)這一國家級平臺,把省級補助資金和市級建設專項資金作為引導資金,用於激勵項目實施主體,著力發揮『四兩撥千斤』的撬動效應,加速推動整個城市的『海綿化』進程,為全省乃至於全國提供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模式。同時,健全完善社會資本進入海綿城市建設項目的投資經營機制、資本注入機制、利益補償機制和債務償還機制,推動『一枝獨秀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成為常態,實現生態效益、經濟效益、社會效益最大化。
走好『生態路』,打好『綠色牌』,紮實推動新技術、新工藝、新產品的研發、生產和應用,著力培育耐澇耐旱的花木產業、透水抗壓的建材產業、生態低碳的環保產業,培優拉長海綿城市建設的富民強市鏈。如皋市副市長黃文斌說:『保持綠色發展的戰略定力,構建高科技、低消耗、少污染的產業體系,培育綠色低碳發展的澎湃動力,走綠色高端和諧宜居之路。』

創新驅動,務實重行。圍繞『水靈、境綠、城秀、景美、人和』的願景,如皋率先在城市『雙修』工程、海綿城市建設、地下綜合管廊、城市設計、城市風道等領域大膽嘗試,果敢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腳步鏗鏘有力。
共建共享練好『內外功夫』
讓城市生活美起來
堅持以生態保護優先理念來協調推進經濟社會發展,堅定不移走綠色發展之路,把如皋建設得更加富裕文明和諧美麗,已成為全市上下的重大責任與使命,形成廣泛共識、普遍實踐。
『水,生命之源,猶如碧玉,是生態「易碎品」,需要共同精心呵護!』如皋市住建局副局長王建華說,一同建設、一同創造、一同奮斗,一步一個腳印,讓城市生活更美好的夢想照進現實。在如皋,越來越多的社區將優化綠色空間格局、全面改善水生態環境擺上突出位置;越來越多的企業認真思考節水浪潮帶來的深刻變化,主動謀求走出自己的綠色發展之路;越來越多的社會公眾從身邊點滴小事做起,讓更加綠色的生活方式成為風尚。

把生態文明理念種進心田,讓城市更具水韻靈性。生活中,如皋人有喝『天水茶』的傳統習俗,收集雨水,經過沈淀、物理淨化後泡『天水茶』,其味清香怡人。在住宅小區建設雨水收集利用系統,將小區屋頂及路面的雨水收集處理後用於綠化澆灌、道路衝洗和區間河流補水。同時,大力推廣節水閥等節水器具的使用,節水率可達50%以上。目前,全市已有23個小區獲得江蘇省節水型單位(小區)命名。生產中,如皋強化月用水量500立方米以上用水單位的用水計劃指標控制,對規劃區范圍內所有新建、改建、擴建項目實行節水『三同時』管理。據統計,全市已有15家企業、13家單位獲得江蘇省節水型企業(單位)命名。
一個個愛水典型、一項項親水實踐、一次次節水洗禮、一場場護水行動,綿綿用力、久久為功。如皋市住建局舉辦的『網友助創建——游綠地、看碧水、思鄉愁』專題活動,相關博文點擊率達10萬多人次,轉載近6萬人次,全市全民節水蔚然成風。也正是有了全社會的共治共享,如皋纔得以成為江蘇長江以北縣(市、區)中唯一的國家節水型城市。

放眼如皋,領導乾部勇作先行者,人民群眾爭當生力軍,生態文明建設呈現生機勃勃的繁榮景象,『自然環境之美』『景觀特色之美』『文化交融之美』 『和樂宜居之美』『城鄉協調之美』同步彰顯。生態美攜手百姓富,一個個『最美』既有綠水青山的『顏值』,又有『金山銀山』的價值。
- 『冷資源』助力『冰雪游』2021/01/04
- 依蘭縣堅定產業強縣戰略 助力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2021/09/08
- 網友爆料oner組合岳岳騙p:希望大家追正經明星2021/09/02
- 奧運冠軍張雨霏:隔離期間能打游戲太爽啦!2021/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