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杭州12月2日電 題:從『血脈傳承』到『精神接力』——中國民企『二代接班』觀察
新華社記者魏董華屈凌燕
中國改革開放近40年,創業『老將』們正步入暮年,相當比例已經開始向第二代交棒。剛剛結束的第四屆浙商大會再次聚焦中國民企『傳承』。這些叱吒風雲的民企准備好『交接班』了嗎?他們如何選擇接班人?如何在財富之外實現理念和價值觀的傳承?
血脈傳承:『二代』接棒
『家族企業傳承是一個世界性難題,尤其是從第一代向第二代的傳承。』浙江大學管理學院企業家學院院長陳凌說,現實中,『誰來接班』是困擾著第一代中國民營企業家許久的問題。
過去,很多中國民企一代把傳承當做一場『遭遇戰』,他們信奉『船到橋頭自然直』,但在嚴峻的事實面前,他們不得不轉變觀念提早進行系統性規劃。
不久前,中國民企『教父級』人物魯冠球逝世在中國政商界再次引發了關於『二代接班』的討論。這位被稱為中國民企『不倒翁』的老人在培養接班人上再次顯示了自己的遠見卓識。
1992年,21歲的魯偉鼎擔任萬向集團副總裁,開始在金融板塊開疆拓土。父親逝世後,作為獨子的魯偉鼎順利繼承父親的遺志。他所要面對的,是龐大的『萬向系帝國』,這囊括了4家上市公司,以及多張金融牌照的企業集團。
但外界仍舊看好這位青年纔俊。因為萬向的企業傳承在魯冠球的安排下顯得井然有序、順理成章,正向著更前沿的新能源、FinTech和區塊鏈技術等創新領域快速發展。
從萬向的接班不難發現,中國企業的代際傳承往往同時伴隨著企業自身商業模式的劇變。『國外家族企業的成長時間非常從容,有些兩三代發展之後規模也不是很大,但是中國民企在改革開放近40年的時間裡飛速發展,時間軸被壓縮,於是要同時面臨企業轉型昇級和傳承的雙重壓力。』一直研究世界家族企業傳承問題的陳凌說。
職業經理人:走向『前臺』
開元旅業集團創始人陳妙林選擇了區別於『血緣傳承』的另一種退休方式。
『我權衡了各方面的利弊,女兒肯定是接不了班,也不捨得讓女兒接班。』這句話飽含了一位父親的復雜心情。接他班的是一名跟隨了他30多年的股東兼職業經理人。
陳妙林的退休也意味著血緣傳承並不是中國民營企業唯一的選擇,未來會有越來越多職業經理人走向前臺。
幾年前,一家企業掌門人罕見地以『組合』的方式被選為浙江經濟年度人物,被外界稱為『黃金搭檔』。
在尋找接班人的過程中,浙江盾安控股集團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姚新義看重了吳子富的細心和專業,棄政從商的吳子富則被姚新義的胸懷和謀略折服。『我比較大膽,他比較細心,可以把事情做得「天衣無縫」,比較完美。』姚新義說。
如今盾安集團是中國綠色能源領域內的佼佼者,躋身中國企業500強。
浙江大學管理學院創新創業與戰略學系副主任、家族企業研究所副所長竇軍生表示,家族在培育後代接班意願的同時,也要培養和觀察後代身上所具備的核心能力。
一位一代企業家說,希望我的子女在董事會上有監管權,但是我不需要他們每個人都變成經營者,經營者更看重能力。
精神接力:永不落幕的企業家精神
如果說浙江人的骨子裡流淌著敢闖敢冒的創業創新精神,那如今的浙商傳承,已經從傳統的血脈延續,進一步拓展到了精神傳承。
『父輩一代企業家具有強烈的家國情懷,對企業和社會有著強烈的責任感。他們常教導我,賺錢第一,不是唯一,企業家要心懷責任、勇於擔當,為社會創造價值。』正泰網絡技術有限公司總經理南君俠說。
南君俠另一個更為人熟知的身份是正泰集團董事長、知名浙商南存輝的『二兒子』。經過33年的艱苦創業和創新發展,正泰從甌江一隅的一家電器小作坊成長為全球知名的工業電器與新能源領軍企業。
『成長道路上,父輩給予我的不是充裕的物質財富,而是言傳身教的創業精神、商行天下的誠信理念和胸懷天下的家國情懷。』南君俠說。
『浙商對我來說,就是敢為人先和堅韌不拔的精神。』國內知名圖片社交平臺in APP創始人謝旭不是浙江人,但自認為是『新浙商』,她第一次創業就獲得了數萬元的杭州大學生創業扶持資金,創業期間獲得過許多浙商前輩的指點和鼓勵。
在浙江有無數和謝旭一樣的創一代,他們來自五湖四海,但在浙江這方創業沃土,受到浙商企業家精神的感召,成為『新浙商』的代表。
『在人生每個關鍵的十字路口,是老一輩企業家的精神指引下做出最佳的選擇。』南君俠說。
- 『冷資源』助力『冰雪游』2021/01/04
- 依蘭縣堅定產業強縣戰略 助力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2021/09/08
- 網友爆料oner組合岳岳騙p:希望大家追正經明星2021/09/02
- 奧運冠軍張雨霏:隔離期間能打游戲太爽啦!2021/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