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國內  >  國內要聞
搜 索
【十九大精神進央企】中遠海運響應『一帶一路』倡議 遠洋航線覆蓋全球160多個國家和地區
2017-11-30 14:15:56 來源:央廣網  作者:梁爽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央廣網南通11月30日消息 貨物運輸、港口碼頭、綜合物流、修造船舶、不論從淺海到深海、還是從亞歐海域到非洲海運,都會有『中遠海運』的身影。

  2014年,中國首次在國家層面發布海運發展戰略,明確了海運發展目標和主要任務,促進行業轉型昇級,推進海運強國建設。

  2016年,中國遠洋運輸(集團)總公司和中國海運(集團)總公司實施重組,新成立的中國遠洋海運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稱中遠海運)在規模優勢上顯著提昇,面對國際航運業的寒冬,更顯改革活力。

  2017年,『一帶一路』倡議為海運業帶來新機遇。

  『希望4號』全球首制圓筒型深海石油鑽井平臺

  實地探訪『希望』系列超深水鑽井平臺:可抵御10級風浪

  28日上午,『十九大精神進央企』活動采訪團來到江蘇南通,實地探訪了『希望』系列超深水鑽井平臺。

  這個身高135米,腰圍99米,空腹重量近3萬噸,甲板可變載荷15000噸,它就是『希望4號』全球首制圓筒型深海石油鑽井平臺,不僅創造了鑽探深度、甲板載荷、平臺穩性等多項世界第一,還填補了我國海洋工程裝備制造業多項空白。

  走上近十層樓高的甲板,置身於這座具備3810米水深、12192米井深的鑽井平臺中,感受著可抵御10級風浪的『國之重器』的威儀氣息。

  『海工平臺的質量要求是一般船舶無法想象的。』一名中遠海運工程師告訴記者,一座海工平臺一般在海上服役25年,期間幾乎很少回岸修理,所以質量管理高度嚴格。

  目前,該系列平臺已交付三座,有兩座在巴西海域鑽探作業,一座在墨西哥灣海域作業。

  踐行『一帶一路』倡議構建跨國經營網絡

  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提出,要以『一帶一路』建設為重點,堅持引進來和走出去並重,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則,加強創新能力開放合作,形成陸海內外聯動、東西雙向互濟的開放格局。

  中遠海運作為航運業的國家隊骨乾,在推進『一帶一路』建設、海洋強國和海運強國戰略,肩負著重大責任和使命。如何在『一帶一路』倡議下迎來海運業的新發展成為中遠海運人的題中之意。

  『作為全球最大的綜合航運物流企業,中遠海運在「一帶一路」建設中,依托龐大的船隊運力和全球服務網絡,堅持與境內外企業加強合作,實現共同發展。』中遠海運集團黨組工作部部長劉海濤說。

  中遠海運以海運強國戰略、『一帶一路』戰略為指引,制定了涵蓋航運、物流、金融、裝備制造、航運服務、社會化產業和基於商業模式創新的互聯網+相關業務『6+1』產業集群發展戰略,優先發展集裝箱運輸、港口、綜合物流、航運金融產業,持續做強做優航運主業,不斷提昇全球競爭力。

  目前,中遠海運集團遠洋航線覆蓋全球16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1500多個港口,在60多個國家和地區擁有315家控股企業,外籍員工近萬人,形成了以香港、日本、韓國、澳大利亞、東南亞、西亞、北美、南美、歐洲、非洲等10大區域為輻射點,遍及世界各主要地區的跨國經營網絡。

  中央媒體記者團走進『希望4號』梁爽攝

  發展遠洋運輸助力海洋強國夢

  『要致富先修路』,要成為海洋強國必然和海運強國密切相關。長期以來,海運業承擔了我國90%以上的外貿貨物運輸量,對國民經濟安全運行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尤其是在我國原油對外依存度超過60%、鐵礦石對外依存度超過80%的情況下,海運業的重要性更為突出,現已成為關系到國家安全和國民經濟命脈的不可或缺的戰略性服務產業。

  十八大以來,海運強國建設進展迅速。2016年,我國船隊綜合運力1.59億載重噸,位居全球第三。中遠海運更是有著綜合運力、乾散貨船隊、油輪船隊和雜貨特種船隊『四個世界第一』,碼頭經營、集裝箱租賃、集裝箱船隊、燃油供應、船舶代理、海工制造『六個世界前列』等亮眼成績。

  隨著中國經濟的蓬勃發展,頻繁的進出口貿易推動了我國航運業的快速發展,無論從港口規模還是實際吞吐量來看,我國已然成為航運大國。

  但與中國作為世界第一大貿易國的地位比較,與提昇國民經濟和國家安全保障能力的要求比較,我們的海運強國建設依然在路上。

  做強做優做大是中遠海運人的意志願景,同時,當好新時代『交通強國』的先鋒隊、『一帶一路』建設的主力軍,也是他們的使命與擔當。『為了進一步發揮全球航運業引領者的優勢,進一步提昇我國航運業的國際話語權和國際影響力,還必須在做大做強的基礎上,在「優」字上花大力氣,下大功夫。』劉海濤表示,未來發展中,中遠海運要真正實現『世界一流』。

責任編輯:楊雪
【專題】領航新征程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頻道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