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國內  >  國內要聞
搜 索
中國首個『萬元戶村』咋治理
2017-11-29 10:56:59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我們的生活越來越好了!』講起現在的生活,廣東省深圳市羅湖區漁民村居民鄧偉雄忍不住笑了起來。鄧偉雄是漁民村早期的漁民,5年前,習近平總書記在廣東考察時,曾到鄧偉雄家中向他了解生活情況。

  從上世紀50年代滿是魚塘,村民依靠捕魚撈蝦艱難度日;到80年代家家蓋起小洋樓,成為全國最早的『萬元戶村』;到90年代違章搶建成風,成為『髒、亂、差』的城中村;再到2001年舊村推倒重建為花園式、現代化社區,漁民村無疑是深圳經濟特區乃至中國改革開放近40年發展的一個縮影。

  從小漁村變成現代化小區,漁民村怎樣治理?記者日前走訪了這所高樓林立的花園式小區——漁民村。

  社區治理有高招

  如今,在流動人口佔93%的漁民新村,房屋出租率連續多年保持在100%,沒有『房中房』、沒有『黑中介』,連續8年沒有發生一起治安刑事案件。

  社區治理有啥妙招?漁?社區(漁民村所在社區)工作站副站長餘利明告訴記者,這主要靠社區警衛室、村物業公司(漁豐股份公司)與社區工作站共同建立起的『一站式管理』機制,不斷創新社區服務管理。

  『我們實行社區網格化管理,出租屋流動人口入住前都要進行資料審查,同時加強網格員日常巡查,若發現異常情況,及時通過信息平臺向治安、城管等部門反饋。』餘利明說,現在漁民村共有15名網格員,出租屋流動人口『來要登記,走要注銷』,充分保障社區居住環境安全穩定。

  除了創新服務管理,完善的基礎設施同樣為漁民村治安橕起保護傘:小區更換了新的門禁系統,覆蓋村內全區域的電子監控網,審核、登記、租賃、繳費等『一站式』物業管理體系。多方面保障,讓居民生活更安心。

  基層黨建不缺位

  在漁民村社區院內,每隔不遠便能看到紅色的標識牌,『浴池環境衛生及安全防護認領』『老人日間照料中心服務監督認領』……每塊標識牌上都寫有不同黨員的名字。這是漁民村的『黨員亮身份』活動,黨員主動認領社區項目,加入社區綜合治理。目前,社區『黨員亮身份』活動已有201名黨員主動亮出了身份,認領了社區事務和項目,並張貼了標識牌。

  漁民村雖小,黨建工作卻從不缺位。據漁?社區黨委書記李競介紹,社區對黨建工作做了許多創新。以『社區第一書記』為例,社區第一書記每周至少一次下社區走訪、調研、慰問,深入基層尋問題、解難題,幫助解決群眾關心關注的熱點難點問題。2016年,社區第一書記組織召開聯席會議38次,走訪轄區單位50餘次,慰問、關愛社區群眾100餘人次,為社區解決了實際問題和困難。

  另外,漁民村還動員了12名黨員,還有社區警長、網格員參與其中,在漁民村12個樓棟內懸掛了公示牌,積極開展宣傳,將『黨員在您身邊』的活動廣而告之。

  美好生活齊分享

  道路乾淨整潔,鄰裡和諧融洽。如今的漁民村,已經成為特區農村城市化的樣板。值得一提的是,漁民村出租屋流動人口居多、老齡化人口佔比較高,但這兩方面問題,絲毫不影響漁民村居民的生活體驗。

  『我們從來不把租客當成外人,晚上大家一起跳舞、活動,還常常一起舉辦廣場生日會。』鄧偉雄說,大家一起生活得非常愉快。

  鄧偉雄所說的『廣場生日會』是漁?社區舉辦的『長者集體生日會』活動,為社區超過60歲的居民舉辦集體生日會。此外,漁?社區還開展了『漁?社區文藝匯演』『困難家庭幫扶』『百家宴』『親子運動會』『關愛外來工』『入戶探訪』等多項活動,讓更多的群眾享受幸福生活。

  為了提高養老服務水平,漁民村還建成了一個430平方米的老人日間照料服務中心,讓老人們老有所養、老有所樂。

責任編輯:楊雪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頻道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