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國內  >  國內要聞
搜 索
給新農人多些幫襯(三農微觀察)
2017-11-26 16:46:11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寬松的體制機制,良好的創業生態,更公平有力的扶持,幫助新農人輕松起步,走向成功

  機器人伸出靈巧的手臂采摘黃瓜,雲端放養管理讓農戶通過手機隨時隨地了解養殖狀況,遙感技術快速准確清點全域的蔬菜大棚數量……日前結束的首屆全國新農民新技術創業創新博覽會上,不僅眾多現代感十足的農業技術讓人目不暇接,還有不少新農人的創意創業項目也讓人腦洞大開。人們在感嘆這些好點子的滿滿新意時,也在關注如何纔能讓這些好創意紮紮實實地落到田裡,順順利利地結出豐碩果實。

  隨著強農惠農政策力度逐漸加大,農村基礎設施及公共服務的改善,近兩年回鄉創業熱度漸昇。不管是小有積累的70後,還是初出茅廬的90後,不少見識過外面世界的有志者選擇把新技術、新理念帶回家,成為新農人。從數量看,據農業部此前的統計,目前我國各類返鄉下鄉創業人員已達700萬人。從創業項目看,超過80%的新農人創辦的都是農村產業融合類項目,既有特色種養、農產品加工,也有休閑農業、鄉村旅游,還有信息服務、電子商務等,一二三產業齊頭並進。從帶動能力看,新農人創辦的經濟實體平均吸納就業人數達到7至8人。

  從總體看,隨著隊伍的不斷壯大,新農人正在成為現代農業發展的新興力量。近距離觀察,並非每個新農人的創業故事都能以成功作為注腳。筆者在采訪中就遇到過這樣的案例。一位農民工外出務工多年,小有積蓄後回鄉發展食用菌種植,為了拉長銷售時間,打算上烘乾和冷凍設備,可當地缺乏動力電,滿腔熱情被骨感的現實打敗。類似的基礎設施不完善、公共服務不配套、證照辦理環節多等問題的確制約了不少新農人的創業熱情,融資難、用地難、人纔聘用難、市場開拓難和技術獲得難等難題,更是讓不少創業路上的新農人鎩羽而歸。所以,新農人想要創業成功,除了自身努力外,更需要匹配的好環境。

  好環境離不開有力的政策扶持。各地對於新農人的扶持,不能只停留在搞比賽、做評比的層面,而是要從用地、用電、資金、技術等方面實實在在地出臺政策,放松管制,解決難題。新農人創業,由於底子薄、經驗少,可能會出現投入多、風險高、見效慢等情況,短期內或許很難給地方政府帶來GDP和稅收增長。但越是這樣,越需要寬松的體制機制,良好的創業生態,公平、有力的扶持,讓每一個新農人都擁有輕松的開始,以及成功的可能。

  好環境離不開友好的輿論氛圍。長期以來,由於城鄉二元,不少人對於農民有誤解,對務農有偏見。如今『三農』的發展需要懂技術、會管理、善經營的各類人纔,從社會認知上應當盡快確立農民是職業而非身份,吸引更多有志於『三農』事業的人纔回歸農村開創事業。與此同時,創業有可能成功,也有可能失敗。失敗有的是因為准備不夠充分,或是能力尚未具備,有的甚至可能就是運氣不佳,對於創業失敗的新農人,應當寬容以待,提供相應的兜底保障以鼓勵他們重整旗鼓。

  俗話說,一個好漢三個幫。新農人想要創業成功,同樣離不開各方面的幫襯。返鄉的農民工也好,下鄉的老板也罷,各類新農人在創業之初,都應當秉承與農民共享收益的理念,能力具備時要幫助帶動身邊的小農戶,讓他們共同分享發展機遇和成果,如此纔能獲得農民的真心支持。

  農業產業有奔頭,農民職業有吸引力,纔讓這麼多新農人願意返鄉,打造好乾事創業的好環境,纔能讓他們的希望之花更加完美地綻放。

  《人民日報》( 2017年11月26日11版)

責任編輯:孫宇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頻道推薦